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全面)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全面)

学前儿童文学【第一讲】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2.认识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及语言特点;3.了解世界及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4.了解儿童文学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掌握主要作家作品。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计划学时]:4学时[第一学时]一、组织教学:1.自我介绍2.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不要旷课、迟到、早退◆课堂上不要随便讲话◆在上课时,把手机关掉◆请假要交假条3.讲授方式◆基于教材,有详有略,有补充◆课堂上会注重交流(抽问、讨论)希望大家积极探讨问题;任何问题的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愿不愿意动脑筋之分,没有动错脑筋和动对脑筋之分。

◆欢迎同学们随时给我反馈意见4.成绩评定本门课程属于考查科目,主要看同学们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朗读等基本功训练的表现,还有完成作业的态度等。

考查范围:(1)创作婴幼儿儿歌或幼儿诗(2)改写或续写适合幼儿听赏的童话故事、故事(3)学习创作故事、图画书、婴幼儿散文(4)学习表演幼儿戏剧(课本剧)二、讲授新课: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一、什么是学前儿童文学?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1.必须是“文学”2.必须是“婴幼儿”的文学3.学前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接受的特殊性,把儿童文学划分为三个阶段。

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第二学时]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一、婴幼儿的生理特征1.婴儿期生理特点(0——3岁)2.幼儿期生理特点(3——6岁)二、婴幼儿的心理特征1.婴儿心理特点1——3岁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学会走路,开始说话。

1岁以前是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1——1.5岁是理解语言阶段;2岁左右说话不成句,全总喜欢叽哩咕噜地说话;3岁左右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2.幼儿心理特点3——4岁时,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比3——4岁迅速得多。

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飞跃。

三、婴幼儿的语言特征1.婴儿期语言特点1.5——3岁是婴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

◆词汇量增加,2岁300个左右词汇;3岁1000左右汇;◆句子结构变化,单词——双词——多词◆语言的概括、调节作用◆喜欢说话,听童话、故事、诗歌,……2.幼儿期语言特点。

4岁幼儿的词汇和句法的运用已趋于成熟。

5——6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看图讲述能力明显提高,表达灵活多样,力求与别人不同。

对文字产生兴趣,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记忆力很强,阅读成了他们极大的乐趣。

【第二讲】[第一学时]第三节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一、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应具有教育性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就具有知识性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应浅显易懂4.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应生动有趣5.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结构应条理清楚二、学前儿童文学的婴幼儿特点1.游戏性2.趣味性3.直感性4.幻想性三、学前儿童文学的审美特点1.学前儿童文学是快乐文学如:《拔萝卜》营构欢愉的手段:幽默与夸张、滑稽与变形。

如《吹牛大王历险记》2.学前儿童文学文学是稚拙的文学稚气、拙朴的(幼儿固有有天性)3.学前儿童文学是质朴的文学如:《一个被劈成两半的子爵》。

《青蛙卖泥塘》。

《进城怎么个走法》【第二学时】第四节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一)十八世纪以前的外国儿童文学印度寓言故事《五卷书》西方:《伊索寓言》阿拉伯:《一千零一夜》——《渔翁的故事》、《三个苹果的故事》法国:《列那狐的故事》贝洛:《鹅妈妈的故事》——《小红帽》、《小拇指》、《灰姑娘》、《林中睡美人》等。

(二)十八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解》(又译图画中见到的世界)世界第一部幼儿百科全书。

法国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爱弥尔》(三)十九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世界童话大师、丹麦儿童文学巨匠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海的女儿》、《野天鹅》等德国的格林《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俄国克雷洛夫《狗的友谊》、《农夫和羊》(四)二十世纪的外国儿童文学英国:美国:童话:文学史上的丰碑图画故事瑞典:意大利:姜尼·罗大里儿童文学的泰斗《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苏联:高尔基日本:印度:泰戈尔儿童诗《新月集》二、中国儿童文学产生和发展(一)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萌生寓言——歌谣——童谣——谜语《咏鹅》——《三字经》——《幼学琼林》(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怎样从封建桎梏中解放孩子,“将儿童的文学给予儿童”,这时期,翻译外国作品和改写古代作品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迅:编译《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郑振铎:翻译《高加索民间故事》、《莱辛寓言》、《印度寓言》主编:《儿童世界》周刊创作:《八十一个王子》、《竹公公》、《猴仙》赵景深:我国儿童文学早期翻译、创作、理论的探索者,他的创作主要有童话、儿童戏剧。

郭沫若:童话《一只手》童话诗剧《黎明》童话剧《广寒宫》儿童诗《两个大星》、《天上的街市》叶圣陶:童话集《稻草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作家创作的童话2集,短篇小说《阿菊》、《一棵》、《小蚬架回家》、《小铜匠》冰心:散文《往事》《寄小读者》小说《寂寞》、《离家一年》等张天翼:成名作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小说茅盾:《大鼻子的故事》《儿子开会去了》等解放区代表性的是:华山:《鸡毛信》管桦:《雨来没有死》(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现状1.建国十七年的儿童文学(主要特征:形式多样)儿童小说创作:杨朔《雪花飘飘》叶圣陶《友谊》童话: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严文井《下次开船》代表当时长篇童话的最高水平。

儿童诗代表人物:艾青、贺敬之、金近、袁鹰、柯岩等儿童散文:代表作:冰心的《再寄小读者》儿童戏剧:张天翼《大灰狼》、《蓉生在家里》老舍《宝船》、《青蛙骑手》2.“文化大革命”十年(惨痛、摧残、荒芜、黯淡)3.新时期的儿童文学小说:老:臧克家、陈伯吹、柯岩等代表人物称为“热闹派”童话作家:郑渊洁:作品有《哭鼻子的比赛》、《开直升飞机的老鼠》、《皮皮鲁全传》刊物:《婴儿画报》、《小朋友》、《娃娃画报》下次课预习要点:1.了解学前儿歌的起源、发展;【第三讲】第二章儿歌[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儿歌的起源、发展与分类,掌握儿歌的功能与特点;2.熟悉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学会鉴赏儿歌;3.学习创作儿歌。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朗诵法[计划学时]:4学时【第一学时】第一节儿歌概说一、儿歌的概念功能概念: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的顺口易异懂的短小诗歌。

是婴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

生长于民间文学的土壤,口耳相授、代代相传。

听觉感知的语言艺术,是活在孩子们口头的文学。

功能:婴幼儿专用的精神食粮,最具“人之初文学”。

培养婴幼儿思维、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训练语言、培养道德情操。

童时习之,可以终身体认。

二、儿歌的起源和发展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

明代吕坤编著《演小儿语》,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

清代《天籁集》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的歌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周刊上发表。

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名称沿用至今。

【第二学时】三、儿歌的主要特点:1.语言浅显,明白易懂2.篇幅短小,主题单纯3.具体形象,趣味盎然4.音韵和谐,好记易诵四、儿歌的分类和特殊艺术形式民间流传▲儿歌的分类作家创作▲特殊艺术形式:1.摇篮曲2.游戏歌:(斗虫虫,咬手手,木叽木叽——飞!)3.数数歌:4.问答歌:5.绕口令:6.连锁调7.谜语歌:8.颠倒歌:9.字头歌:【第四讲】【第一学时】第二节儿歌鉴赏儿歌鉴赏包括“鉴”与“赏”两层意思。

我们应如何鉴赏儿歌呢?1.以将来的工作对象——婴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标准,选择上乘的优质儿歌。

(这一阶段活动属于“鉴”的范畴。

)2.抓住儿歌特征去品味儿歌。

(美口悦耳)3.整体感受作品(这一阶段是认识、品味、欣赏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获得审美享受的阶段)语言美、声律美、技巧美、意象美、意境美、意旨美4.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再创作(这一阶段是阅读提升与审美创造阶段。

)诵读、口味儿歌的基础上,根据各自文化背景、生活经验展开类比与联想,进行再创作,完成儿歌鉴赏的全过程。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萨克姆雷特”【第二学时】第三节儿歌创作儿歌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

一首优秀的儿歌不仅很快口耳相传,广为育唱,而且可以代代相继,具有久远的生命力。

学会为孩子们创作儿歌,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专业素养。

学习创作,应把握:(一)贴近幼儿生活,贵在率真自然“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花散月前,无心飞舞。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艺术“是一门真诚的功课”。

(二)既要有浓郁的儿歌味,又要将儿歌当诗写儿歌是语言的珍珠,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诗(三)变换视角,避免雷同(四)向传统儿歌学习——旧瓶装新酒(五)反复修改,去粗取精思考与练习:1.简述儿歌的主要功能2.背诵本章引用的儿歌20首,同时体会儿歌的特点。

3.分别为婴儿、幼儿各创作一首儿歌,形式手法不限。

4.搜集整理当地流传的儿歌,在班上开儿歌朗诵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下次课预习要点:幼儿诗的朗读。

【第五讲】第三章幼儿诗[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幼儿诗的概念,区别幼儿诗与儿歌的异同;2.认识掌握幼儿诗的语言特征与艺术表现形式;3.学习鉴赏和创作幼儿诗。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第一学时】第一节幼儿诗概说一、幼儿诗的概念及发展概念:指以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宜于幼儿听赏吟诵的自由体短诗。

三个层面的含意:要考虑幼儿诗的接受对象幼儿的特点,要切合幼儿的心理;幼儿诗要适合幼儿听赏的吟诵,抒幼儿之情寄幼儿之趣;幼儿诗是自由体短诗,不要求严格的韵律,篇幅也不宜太长。

发展:我国古代:诗歌不多,偶尔有适合幼儿理解、背诵的诗作。

如李白的《静夜诗》,白居易的《草》、《悯农》,孟浩然的《春晓》,杜牧的《清明》等;唐代“神童诗”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咏鹅》晚清:出现专为儿童创作诗歌,如黄遵宪《幼稚园上学歌》。

现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叶圣陶、艾青、冰心关注儿童,写下许多诗;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小朋友》、《儿童时代》;北京的《儿童文学》《东方巨人》【第二学时】三、幼儿诗的艺术特征1.鲜明、充满动感的形象2.活泼、生动的想象3.富于情趣的构思4.自然、明快的韵律5.口语化与音乐性相结合的语言四、幼儿诗的类别1.叙事诗2.抒情诗3.童话诗4.讽刺诗5.题画诗6.散文诗【第六讲】【第一学时】第二节幼儿诗鉴赏1.充分把握和理解幼儿诗作品的形象2.在幼儿诗歌鉴赏中要善于张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3.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第二学时】第三节幼儿诗的创作注意的原则:1.必须有健康的主题2.要有丰富多样的题材3.要有充沛的感情4.要有浓郁的幼儿情趣5.必须有鲜明的情趣6.要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