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天津春季高考数学知识点一、解不等式1、小于零,取中间;大于零,取两边例如:(x – 2)(x + 3) < 0 è– 3 < x < 2例如:(x + 1)( x – 4) > 0 è x < – 1或x > 42、除法不等式:可以变成“乘法”不等式,前提:要把右侧变成0例如:> 1 => > 0 => < 0 =>(x – 1)(x – 3) < 0 =>1 < x < 33、绝对值不等式① |x – 1| < 3 => – 3 < x – 1 < 3 => – 2 < x < 4 “小于,取中间”② |x – 2| > 1 => x – 2 < – 1或 x – 2 > 1 =>x < 1或x > 3 “大于,取两边”4、不等式的解为R、或解为空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利用判别式b2– 4ac < 0 (或≤0)进行处理。
例如:x2– mx + 1 > 0的解为R,求m的取值范围_____△= b2– 4ac = m2– 4 < 0 = > – 2 < m < 2二、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2 + bx + c = 0,则求根公式:x1,2 =①当△= b2– 4ac > 0时,有两个实根;②当△= b2– 4ac = 0时,有两个等根③当△= b2– 4ac < 0时,无实根三、集合1、A∩B,表示求A、B的公共元素。
例如:A = { x | 1 < x < 5 },A = { x | 2 < x < 6 },则A∩B = {x | 2 < x < 5 }2、A∪B,表示将A、B的元素全都合在一起,重复写一遍。
例如:A = { x | 1 < x < 5 },A = { x | 2 < x < 6 },则A∪B = {x | 1 < x < 6 }3、C u A,表示在全集U中求A的补集。
例如:U = {1,2,3,4,5,6},A = {2,4,5},则C u A = { 1,3,6 }三、一元二次函数1、f(x) = ax2+ bx + c (a≠0)对称轴x0 =2、x无范围时,f(x)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只需将x0代入f(x)可得最大值或最小值:①a > 0,开口向上,f(x0)为最小值;②a < 0,开口向下,f(x0)为最大值3、若x有范围,则画出f(x)的示意图,再将x的范围标上,找f(x)的最高和最低值即可例如:y = x2– 4x + 5,x∈[ 1,4],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示意图如右,对称轴为x = 2,标出x的范围,可以看出:y min = f(2) = 1,y max = f(4) = 5四、指数与指数函数1、运算性质a0 = 1,a m a n = a m+n,(a m)n = a mn,(ab)n = a n b n,,,,2、单调性f(x) = a x ( a > 0,a≠1)当0 < a < 1时,f(x)为下降;当a > 1时,f(x)为上升;例如:解不等式:22x – 1 <不等式可以化为:22x – 1 < 2–2,因为a = 2为上升的,所以:2x – 1 < – 2,得x < – 1/2五、对数与对数函数1、运算性质a b = N < == > log a N = b,当a = 10时,log a N = lgN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log a= log a M - log a N,log a1 = 0,log a a = 12、实用性质:log a b == >当a、b同时大于1或同时小于1,则log a b > 0log a b == >当a、b中一个小于1,另一个大于1,则log a b < 0例如:< 0;> 0等。
3、单调性f(x) = log a x ( a > 0,a≠1)当0 < a < 1时,f(x)为下降;当a > 1时,f(x)为上升;六、常用函数1、正比例函数:y = kx (k可正可负)例:正比例函数f(x)过点(2,6),求f(1)解:设y = kx,代入点(2,6),得6 = 2k,∴k = 3,∴y = 3x,所以y(1) = 32、反比例函数:y = (k可正可负),同法同上类似。
3、一次函数:y = kx + b也表示直线,其中k为斜率,当k > 0时,上升;当k < 0时,下降。
七、定义域求法1、分母不为02、偶次根式内要大于等于03、对数内的式子要大于0例如:求y =定义域。
根据上面法则得:,即可求出定义域。
八、奇函数与偶函数1、偶函数:f( – x ) = f( x )①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②偶函数求参数问题,可以取x = 1进行求解参数。
例如:已知f(x) = ( x – m )( x + 3 )为偶函数,求m解:可以取x = 1,利用f(– 1) = f(1)求m,f(–1) = 2(–1 – m) = – 2 – 2m,f(1) = 4(1 – m) 由f(– 1) = f(1),可得m = 3③常见的偶函数:y = x2,y = cosx,y = | x |2、奇函数:f( – x ) = – f( x )①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斜对称);②若f(0)有意义,则f(0) = 0③奇函数求参数问题:可利用f(0) = 0求解参数;若f(0) = 0求解失效,可取x = 1求解参数。
例如:已知f(x) =为奇函数,求m解:取x = 0,利用f(0) = 0求m,f(0) = m – 2 = 0,可得m = 2④常见的奇函数:y = x,y =,y = x3,y = sinx,y = tanx九、向量1、设向量a,则| a |表示向量a的模,即向量a的长度。
2、向量平行于垂直定理:①若a、b平行,则a = k b②若a⊥b,则ab = 03、a2 = | a |24、向量夹角公式:,其中θ为两向量的夹角。
说明:只要题目中牵涉到角的问题,则必须用上面的公式。
5、向量的坐标运算:设a = (x1,y1),b = (x2,y2)①a±b = (x1±x2,y1±y2 )②ab = x1x2 + y1y2③ | a | =④设点A(x1,y1),B(x2,y2),则向量=(x2– x1,y2– y1)④若a // b,则:x1y2 = x2y1,若a⊥b,则:ab = x1x2 + y1y2 = 0例1:a = (m + 1,3),b = ( - 2m,8),若a⊥b,求m。
解:因为垂直,所以ab= 0,∴- 2m(m + 1) + 24 = 0,解得m = 3或m = - 4十、数列1、等差数列①通项公式:a n = a1 + (n – 1)d②前n项和公式:Sn =,一般情况下,均利用第1个公式。
③等差中项:若a、b、c为等差数列,则a + c = 2b,b称为等差中项。
说明:做等差题目,只需将题目中的有关数,全都更换为a1和d,即可求解。
2、等比数列①通项公式:a n = a1 q n - 1②前n项和公式:Sn =,一般情况下,均利用第1个公式。
③等比中项:若a、b、c为等比数列,则ac = b2,b称为等比中项。
说明:做等比题目,只需将题目中的有关数,全都更换为a1和q,再利用除法运算可求解。
十一、排列、组合1、排列:= n(n –1)…(n – m + 1),即从n开始向下乘,共乘m个数。
2、组合:=,其中分子是从n开始向下乘,共乘m个数。
说明:如果顺序变化,结果不相同,则为排列;若结果与顺序无关,则为组合。
3、常见排列:站队、排值日、组成3位数字、选课代表、选班长等。
4、常见组合:任取几个球、任取几个人、任取几件产品等均为组合。
5、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①捆绑法:例如6个人站队,甲、乙需要相邻,有多少种站法?可以将甲、乙捆绑为1人进行处理,相等于5人,共有种站法,其中甲、乙两人之间还可以排列,所以共种站法。
②插空法:例如5男3女站队,要求女生不相邻,求排法?先排男生,产生6个空位,再从6个空位选择3个给女生,所以为③骰子题目:只需列出36种可能,再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排查即可。
④住房问题:例如:4人住3个不同房间,每个房间至少一人,共有多少种住法?同一个房间的二人无顺序,因此,先要绑定二人,相当于3人,再安排到每个房间,所以共有住法十二、概率、统计1、概率①排列组合算概率:概率p = 相关数 / 总数②概率算概率:这类题目一般不需要排列。
例如:甲投篮命中率为0.9,乙命中率为0.8,两人各投一次,求至少一人命中的概率。
所求为:甲命中·乙未命中 + 甲未命中·乙命中 + 甲乙均命中= 0.9×0.2 + 0.1×0.8 + 0.9×0.8 = 0.98处理这类题目,一定将过程弄清楚,过程清楚了,式子自然就出来了。
③伯努力公式:设单次试验发生的概率为p,则重复做n次试验,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特点:连续试验,恰好发生k次。
例如:投篮命中率为0.9,现连续投篮3次,则恰好投中两次的概率是多少?解:此题为伯努力题型,n = 3,k = 2,p = 0.9所以:p = = 0.2433、概率分布例如: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ξ 1 2 3 4P 0.2 0.2 0.3 0.3①分布列的特点:所有概率之和为1②均值或期望Eξ的计算公式:上下相乘,再加起来:1×0.2 + 2×0.2 + 3×0.3 + 4×0.3 = 2.7③方差Dξ的计算公式:Dξ = E(ξ2) –[ E(ξ) ]2其中E(ξ2) = 12×0.2 + 22×0.2 + 32×0.3 + 42×0.3 = 8.5即用ξ的平方×对应的概率值,再求和即可。
所以,对于本例,Dξ = E(ξ2) –[ E(ξ) ]2 = 8.5 – (2.7)2 = 0.71④求P(2≤ξ≤3),只需将ξ = 2或ξ = 3的概率相加即可。
P(2≤ξ≤3) = 0.2 + 0.3 = 0.53、分层抽样按比例计算即可。
4、频率直方图①样本容量:所研究的元素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