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污染研究综述[论文关键词]信息污染网络信息对策[论文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网络环境下信息量的激增,信息传递的无序性和失控性,导致信息污染日益加剧,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网络环境下信息控污,净化网络信息空间,为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创造有利条件。
针对网络信息环境,分析了信息污染的内涵、外在表现、污染原因,指出了信息污染的危害,给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信息污染类型信息超载或信息过剩。
是指个人或系统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处理能力或有效应用的情况。
这往往使信息用户无所适从。
信息本来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过量的信息却增加了人们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每个人或结构的信息负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们接受的信息超过其所能消化的信息量时,往往会患上“信息超载焦虑症”,带来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浪费。
而且,信息超载又使人们面临新的信息匮乏。
由于信息量太大,身处信息的海洋却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致使社会信息吸收利用率反而下降。
在网络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美国和日本,近年来的信息吸收率仅为10%左右。
信息垃圾根据资料分析,在全球信息系统中,文献中信息垃圾( 包括冗余信息、盗版信息、虚假信息、过时老化信息、污秽信息等) 所占的比例不少于50%, 在个别学科领域甚至高达80%, 严重污染了互联网中的信息源和信息环境, 干扰了对有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冗余信息即多余的、重复的、无价值的信息,包括期刊、书籍、因特网都有一些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东西。
有的是剽窃、抄袭、拼揍之作,有的是多次重复发布,成为人们信息处理的负担。
盗版信息是指在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或授权的情况下,对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出版物等进行复制所形成的信息。
虚假信息传播布者有意识地传递的虚假错误信息,误导、诱骗他人。
过时老化信息,即失去时效、老化无用信息。
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据统计,化学专业文献在出版后8.1年出现老化,化工文献经过4.8年就老化,地理学、地质学、植物学分别经过16.0、11.8、10.0年而变得老化。
污秽信息要指带有巫术、迷信等内容的信息,还有无从证实的传闻、流言、诽谤等恶意传递的污垢信息。
计算机病毒它给整个因特网乃至整个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
世界上已有几千种病毒传播流行,它们被指令插入磁盘引导区、引导程序或应用程序中,捣乱甚至销毁系统中的数据、删除文件等,不仅造成电子信息污染,更严重是引发计算机犯罪,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
对于信息污染,必须严加控制和治理,这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国际环球网联合会要求世界各国推行因特网监控软件,对信息标记进行审查。
由欧洲和美国微软等大公司开发了PICS(Platform for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即“因特网络内容选择平台”,这一监控软件可以根据要求限制对网络信息调阅,也可以实现对特定信息监控。
二.信息污染带来的危害1.降低信息效用,影响有效信息的利用衡量信息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信息效用的高低。
信息效用越低,相应的信息污染程度就越高,反之,信息受污染的程度就越低。
大量的污染信息势必会造成有效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困难。
由于大量污染信息的存在,用户对真实信息的信任程度将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有效信息的利用,甚至造成决策上的失误,不仅给个人、企业还会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2.信息安全受到侵害网络信息污染中最严重的要算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犯罪,它给整个互联网乃至整个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不仅造成了信息利用的障碍,而且使人们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恐惧心理。
除计算机病毒外,黑客攻击也是计算机安全的一大隐患。
在计算机网络中,利用黑客程序还可以窃取个人、企业、政府机密,造成个人隐私泄露;企业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数据安全、用户个人信息以及网上交易系统遭受最直接损害;甚至窃取国家政治、军事、经济信息,威胁国家的安全。
3.信息污染对人们精神健康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的超载。
远远超过了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消化能力。
人们在选择信息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许多无用信息、重复冗长的信息指使人们决策效率低下,甚而使人们容易患上各种信息病,如信息紧张症、信息过敏症、信息拒绝症及信息消化不良等,医界专家指出,这些症候群均与信息污染有关,是典型的“信息污染综合症”。
日常表现为头脑健忘、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信息综合症使人心神不定、情绪沮丧、孤独郁闷、恐惧不安,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在整个社会的精神领域中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4.扰乱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由于互联网自身的开放性,使得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的广泛传递与交流已变得极其容易。
作为新的传媒,网络信息污染、滥用等消极作用日益严重,淫秽色情、暴力恐怖、反政府、迷信、流言、诽谤等信息垃圾充斥网络,腐蚀着人们的灵魂,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妨碍了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
三.信息污染的治理对策及防控措施1.提高信息从业人员和信息用户的信息素质所谓信息素质是指人们加工、获取、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加强技术创新,从可行性操作上控制污染从技术控污来讲,唯一的出路只能是以技术对技术。
控制信息污染,应做好如下工作: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实现计算机对信息的自动分类和标引,提高万方数据网络信息污染综述信息加工处理速度,研究和开发宽频带、高速度的通信系统拓展信息带宽,增大信息传输容量和速率。
3.加强法制建设,促进信息立法完善,推进信息立法的及时性以法律手段来规范信息活动,控制信息污染足世界各国净化信息窄间,保护信息环境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传统道德规范已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就更加需要加强信息法制建设。
4.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立网络信息监控机制5.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信息事业是全球化、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伴生物,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信息污染问题已突破国家界限,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信息理念和技术,共同防治信息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在国际信息交流中增进了解、增强信任,共同打击信息犯罪,减少信息渗透,努力创造良好的国际信息空间。
四、结束语控制信息污染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要有效地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就必须把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信息污染和自然界的环境污染一样,也必须进行治理和“环保”。
治理信息污染是全社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控制它的发展,像保护自然环境一样从各个方面来保护信息环境、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上信息的“生态平衡”,进行网络“环保”。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才能使网上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1]、《信息网络安全概论》,周良洪编著,群众出版社,2005 年3 月[2]、《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主编:荆继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年[3]、《信息安全管理教程》,主编:庞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年[4]、《信息安全》,杨永川编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年1 月[5]、《信息对抗》,李冬静编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年1 月[6]、《电子证据》,蒋平编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年1 月[7]、《电子商务安全管理》,闫强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5 月[8]、《计算机网络安全》,石淑华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年5 月[9]、《计算机安全技术及应用》,邵波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年11 月[10]、《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培训教程》,群众出版社,2001 年7 月[11]、《信息安全概论》,石志国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6 月[12]、《信息对抗与网络安全》,贺雪晨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7 月[13]、《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实用技术》,杨云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14]、《网络安全防范手册》,朱建军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年7 月[15]、《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闫宏生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年8 月[16]、《信息安全技术基础和安全策略》,薛质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17]、《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教程》,主编:刘嘉勇,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年10 月[18]、《信息安全实验教程》,主编:高敏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年5 月[19]、《网络安全》,黄传河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年10 月[20]、《信息安全原理》,[美] Michael E.Whitman, Herbert J.Mattord 著,齐立博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3 月[21]、《没有任何漏洞- 信息安全实施指南》[美] Mark Egan, Tim Mather 著,李彦智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年 1 月[22]、《网络安全基础教程》[美] Eric Maiwald 著,马海军、王泽波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7 月[23]刘飞曹华军张华等: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5,1[24]郑华林等: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技术及其实施对策[J].机械制造,2006,06 [3]周劲松肖智清:面向新世纪的绿色制造技术[J].机电一体化,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