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通信系统10.1 概述1)对于本技术规格书要求,承包人应逐项做出实质性响应,对于功能要求条款,应给出简要的实现方式或解决方案,对于技术规格条款,应给出实际具体指标。
如有与标书指标不同之处要做出详细说明。
2)无论本技术要求书有无明确规定,承包人都有责任使本工程的系统功能与管理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发包人对通信系统使用功能的需要,符合现行ITU标准。
3)承包人所推荐的各系统设备的性能及特性应符合信息产业部及国家无线电委员会的现行及最新标准及GMDSS及ITU-R标准。
4)承包人应分别列出各系统设备的主要项目清单,包括主设备、辅助设备、安装材料等。
5)承包人提供的各系统设备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除了必要的主设备外,必须的辅助设备,包括各种相关的接口、各种软件、直流电源设备、配线设备、内部连接线缆及插接头单元、安装工具也应提供。
6)承包人所提供的主设备的处理能力计算应满足最终容量需求,将来扩容时可以不增加处理器的硬件。
7)承包人的责任:承包人应负责系统设备的供货、安装指导、测试、开通、并负责机房及接地等辅助设施的施工,对发包人技术人员的培训。
8)承包人的技术建议书应包括下列内容(各单项设备分别单列)(1)对技术规格书内容的逐项答复。
(2)各单项系统设备的详细介绍。
(3)设备计算及设备数量表。
(4)硬件描述,包括:功能、指标、系统原理,系统结构、电路连接图、错误的判断和恢复等。
(5)软件描述,包括:功能、开发工具、运行方法等。
(6)接口描述,包括:接口类型、电气特性、信令、数据格式等。
(7)完整的系统装配图,包括设备尺寸、设备重量、相关接口、安装位置及空间、线缆走向等。
(8)机房设备布置图及联网方式图。
(9)辅助设备的介绍。
(10)其它技术资料。
(11)系统设备介绍和其它技术资料中至少应包括。
a.系统主体结构。
b.系统设备性能。
c.信号及信令方式。
d.软件系统。
e.操作与维护。
1f.软硬件可靠性、MTBF及计算方法。
g.处理机的处理能力。
h.设备机械结构。
i.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电源)。
j.接地要求。
l.技术规格书没有提到而承包人认为有必要说明的问题。
k.验收测试标准。
9)承包人单位资格要求:(1)承包人需提供营业执照、银行资信及最近三年的审计报告。
(2)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
(3)设备厂家必须在合同签定2年内在中国境内设有售后服务中心及相应的零配件库。
10)发包人保留对文件的解释和修改权。
11)签订合同时,发包人有权根据实际需要增减设备。
12)依据的标准:(1)《港口地区有线电话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JTJ/T434-96(2)《甚高频海岸电台工程设计规范》JTJ/T434-99(3)《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CECS165:2004)《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4(10.2 工程范围港区通信分为港区通信、管理区管网、现有7万吨级码头改造通信线路和建筑物通信。
10.2.1港区通信范围1)自动广播系统;2)无线集群调度通信系统;3)VHF无线电台系统;4)自动电话系统;5)闭路电视共用天线系统;6)港区室外通信线路。
7)管理区通信管网线路万吨级码头改造通信)8710.2.2建筑物通信范围1)楼内综合布线系统;2)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综合楼);3)显示屏系统(综合楼);4)楼内通信管线;25)门禁系统;6)电视用户分配系统7)视频监控系统(联检楼)各单体建筑物功能不同,采用的通信系统也不同。
上述通信系统中在括号内标有建筑物名称的,表示除设有未标建筑物名称的通信系统外,还设有标注建筑物名称的通信系统项。
10.2.3港区通信分界面1)港区室外通信线路分界界面:(1)与市政的分界界面:以管理区以北、港区红线附近市话局接口井TR101为界,港区通信负责通信井TR101(含TR101井)至港区的管网,通信井TR101以外管线由电信公众网负责。
(2)港区通信负责为港区自动电话交换机用户通信配线,电信公众网负责将自动电话系统中继线连接至港区自动电话交换机中继端口。
(3)与港区铁路的分界界面:以铁路区管理用房外的通信井TR117为界;港区通信负责港区至通信井TR117(含TR117)的管网,从通信井TR117至铁路的通信线路由铁路区负责。
港区通信负责将通信电缆配置到管理用房,铁路其它用户电缆均由铁路负责。
(4)港区室外通信线路与管理区的分界界面:以通信井TR103和TR102为界,港区通信负责通信井TR103和TR102以西的通信线路;管理区负责管理区内和综合楼至通信井TR103和TR102(含TR103和TR102)的通信线路。
港区通信电缆引自通信机房电缆配线架。
(5)7万吨级码头改造工程分界界面:以转运站M2为界,改造工程负责7万吨级码头至M2转运站的通信线路。
3)各单体建筑物内的通信系统及通信线路均由各单体建筑物负责。
4)闭路电视共用天线系统内容由相关建筑物负责,闭路电视共用天线系统由社会广电部门的负责。
5)由发包方负责向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报港区无线集群对讲通信系统和VHF的频率等事宜。
10.3 通信设备需满足的环境条件室外温度:-20℃~+50℃;室内温度:-10℃~+40℃;相对湿度: 100%;空气中含有较高盐雾和粉尘;。
风速室外通信设备应满足55m/s10.4 自动广播系统10.4.1概述为了在输煤卸船、转运等生产作业过程中,使输煤控制室与各作业点能保持通信联络,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作业效率,设计并提供一套流程作业广播系统。
该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配合,除完成各作业点及流动作业人员间的语音调度通信外,对码头前沿和廊道堆场的区域进行广播及PLC的流程自动广播。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通信广播系统设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系统,即除了必要的主设备外,还包括 3了必须的辅助设备,包括各种相关的接口、各种软件、电源设备、配线设备、内部连接线缆及插接头单元等。
系统的各个构成单元以及各种安装件均采用模块化标准规格结构,可根据要求灵活组合,扩展容易,能很方便地适应各种不同场合需求。
10.4.2流程作业广播功能广播系统实现装卸作业中操作流程自动播放,为装卸系统设置一套专用的自动广播系统。
主终端设在中央控制室的操作间,扬声器安装在各层转运站、变电所、泵房和皮带走道(每隔100米),室外安装号角式扬声器。
广播系统具有分区广播功能,可单独对码头前沿、堆场进行广播。
按照具体使用功能,设计流程作业广播分为6个独立的流程作业广播区域。
每区域可分别播送不同的管理广播服务信息;根据控制系统选定的流程,实时对作业区域进行自动广播, CCR操作人员可以取消自动广播,可以人工对全区或者某一作业分区进行广播。
实现堆场每条皮带机都能分别与卸船线、装车线的自动流程语音广播。
流程作业广播系统应具有成熟、稳定、先进、可扩展的特点,能够满足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要求。
10.4.3紧急广播功能具有自动/手动强切功能:一旦紧急广播被遥控话筒或其它外接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紧急启动,公共广播系统的其它功能(背景音乐、流程广播等)将被暂停。
系统仅执行预录的消防自动语音广播(警告和疏散广播)或消防话筒的手动广播,直到紧急广播状态解除。
紧急广播系统设备本身不应配置其它任何电源开关,以防止关闭设备电源,能确保系统于任何时间均可立即执行紧急广播。
紧急广播应具备系统检测功能且该功能为标准配置,通过该检测设备能使系统操作人员确保系统于任何时间均能运转正常。
本系统的号角线缆、通讯信号线缆和消防联动线缆均采用常规通用线缆。
10.4.4系统配置要求1)系统软件要求流程作业广播系统应具有独立管理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安装流程广播管理软件,通过管理软件方便的对流程、音频文件进行更改、配置;根据流程的更新定期不断推出新的控制及播放软件版本,免费为用户扩容及版本升级。
2)系统设备配置要求调度广播系统应设置广播控制主机两台(主备),具体品牌和型号须经发包人认可。
广播控制主机与生产相关系统连接,接收自动流程广播发出的信号;广播控制主机上安装流程自动广播软件,方便对广播流程的配置、更改;分区矩阵要求能改达到分区10个以上,对功放设备进行管理;扬声器要求布置在码头、堆场、皮带沿线、转接机房内外、变电所室外等,在适当位置单体内设置功率放大器用于本 4区域的扬声器的输出。
皮带机沿线要求每条皮带两侧指向堆场方向布置扬声器;扬声器的防护等级为IP66,须选用DNH或其它等同产品,具体品牌及数量需经发包人认可。
3)主要技术规格自动广播输出通道数量:单主机最大可支持10通道音频输出;分区矩阵规格:分区数≥10;频响:20Hz~20kHz +1/-3dB;立体声通道隔离:>80dB@1kHz;共态抑制比:>75dB@20Hz-20KHz;误差:±0.1;扬声器功率: 15W/30W;SPL/1W/1m: 110dB;有效频率范围:310-8000Hz;防护等级:IP66。
功放采用定压输出功放。
10.4.5设备配置表10.4.5-1 自动广播系统设备配置表序号产品名称单位数量备注智能化主机 1 1 套2 功放 6 套套3 1 遥控寻呼模块套4 遥控寻呼话筒 1话筒5 套 160 6 扬声器个3 套 7 机柜1项 8仪器、仪表及附件10.4.6检验及试验出厂时应对提供的设备进行检测并保证设备的完好,机柜、机箱在出厂时应保证内部设备安装齐全、接线正确、布线整齐、安装牢固,系统调试完成时应保证系统功能满足使用要求。
10.5 无线集群对讲通信系统10.5.1内容描述1)为码头、堆场以及其他相关作业场所提供专业的无线集群对讲移动通信服务。
新建1套400~530MHz数字无线集群对讲单基站通信系统(具体频率由建设单位向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报批确定),覆盖半径3~4km。
并配置调度台1套,22套车载台;30套手台。
2)开放4个信道,用于语音和数据的中继转发。
分为管理区1~2个通话组、堆场区1~2个通话组、码头前方区域1个通话组、港区铁路区1个通话组,并为远期发展预留1-2个通话组。
53)400~530MHz无线集群对讲系统为数字通信系统。
4)以数字端口与港区自动电话交换机联网,实现港区有、无线通信的无缝联接。
5)基站设备设在港区综合楼与VHF同机房布置,调度台可设在调度中心,与基站连接。
调度控制室应为集群对讲系统预留1个坐席。
基站天线设备安装在综合楼顶。
室外天线设施应能承受各个风向风速55m/s的风。
10.5.2基站技术要求1)数字收发信机:(1)模块化结构,适应港区发展扩容。
全频段覆盖、高性能、高可靠性。
(2)TDMA(时分多址) 2时隙工作。
(3)具有网络接口和USB接口支持第三方软件供应商开发调度软件实现数据、短信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