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__旅游资源开发初步呈现“四色”。
一是绿色,代表景区有“物种宝库,岭南明珠”美誉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岭南小九寨沟”之称的生态__深渡水、铜钟寨和中古坑等自然风光;二是蓝色,代表景区有刘张家山温泉、司前温泉及开发中的总甫温泉等地热资源以及清化河、花山平湖等青山碧水风光;三是红色,代表景区有沈所红围(省委旧址、抗战指挥部、《战时省委》的拍摄基地);四是古色,代表景区有“岭南第一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满堂客家大围,《围屋里的女人》拍摄基地东湖坪民俗文化村,汉代古城堡、秦汉烽火台遗址、张九龄故居、文献公祠及桂山书院等。
车八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荣获“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称号、“东湖坪——满堂围——车八岭”旅游线路被评为“广东十佳自驾游线路”、东湖坪、石下村被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此外我县还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美的小城”、“中国绿色名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千年古县”、“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沈所”。
这些荣誉称号为我县旅游资源贴上了金字招牌。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县围绕“旅游__”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县旅游景区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旅游经济效益距离经济支柱地位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分析__县旅游景区建设的优势和不足,我们认为,今后我县景区建设的发展应围绕“旅游__”总目标,确定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定位,依托四色资源,打好名人牌、客家牌、生态牌、文化牌,积极发展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完善旅游功能要素,引进资金开发利用资源,通过3-5年的努力,推动__旅游景区建设上新台阶。
为此,抓好我县景区建设,我们建议应“围绕一个目标,完善两个机构,出台三项政策,打好四张牌,重点开发五个特色景区,抓好六项工作”。
1.景区一:“华南虎啸”----寻找华南虎足迹,感受山大王英姿。
景区特色:该景区以__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利用良好地生态资源,籍及华南虎保护区的独特优势,加以景观生态学的雕琢后,呈现给游客的是“自然保护”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主题生态景观。
开发思路:充分利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国际上和学术上的影响力,以“寻找华南虎足迹”为营销卖点,在车八岭至刘张家山开设一条人行绿道,绿道设计步行约2小时。
沿途设计华南虎塑像、虎印、挂爪、毛发、粪便、动物遗骸等,通过科技手段,从电、声、光、影等再现华南虎英姿威武的山中之王形象。
景区中集中展示各种动物、植物资源,开辟数个夏、冬令营活动基地,开辟原始森林探险、露天泉浴、钓鱼、烧烤、露营、漂流、瀑布观赏、瑶寨风情等旅游互动项目,吸引青少年为主的“背包客”,将此线路打造成寻幽探秘之旅。
通过编印有关华南虎故事的小册子,制作保护华南虎纪念徽章,生产华南虎玩具等旅游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彰显旅游吃、住、行、娱、购、游特点。
2.景区二:“古道风韵”----走千年古道,寻九龄风度。
景区特色:清化河(深渡水段)河水清澈见底,两岸风景幽深秀丽,周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素有“岭南小九寨沟”、“欧陆风情线”之美称,旅游开发价值巨大。
开发思路:恢复古代从清化到县城的部分“千年古道”,并开发沿线景点,游客在隘子满堂客家大围浏览观光后,从河道码头开始,经过竹筏漂流、古道漫步、江中荡舟、车行绿道等抵达终点周所古戏台,全程历时4小时左右。
沿途开发与沈所镇铜钟寨一脉相承的“七仙滩”,盛唐宰相张九龄当年垂钓的“钓鱼台”,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耕读之风盛行的禾花塘村,香火兴盛、灵验的“和丰古庙”,有美丽传说的>“白银嶂”,以及淘金村、深渡水古渡口、凉口渔歌唱晚、周所古戏台、“绿色通道”古樟树林、“湖中绿岛”天心岛、晃悠悠的天菊吊桥、清化河绿色长廊、天人坝、“广东小黄山”、“传奇色彩”鲤鱼墩、椎树林、酸枣林、坪田自然村有千年古榕树、世外桃源的“小天国”黄石坑等特色自然和人文景观。
3.景区三:“围来围去”----探寻客家迁徙轨迹,一览百年围楼奇观。
景点特色:我县有村必有楼,目前保存较好的仍有240多座围楼。
通过对围楼的修复利用,深度挖掘围楼旅游文化内涵,介绍客家人迁徙历程及围楼建筑特色,向游客呈现粤北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围楼大观”。
开发思路:开辟一条“特色围楼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向游客推介我县最大的围、最长的围、最小的围、最红的围、最迷人的围、最早的围、土围、石围等景观。
4.景区四:“千年水云”----游览千年水云,领略客家风情。
景点特色:县城“水云楼”是粤北地区仅存不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人文古迹。
其中水云楼、十字街是__最具特色的古集镇。
开发思路:参照成都宽窄巷的开发理念,在县城解放路以北、丹凤南苑以南,对水云楼、广州会馆旧址为主要古建筑的水云楼街、十字街等进行修复包装,形成“千年水云”景区,吸引游客在__县城留宿。
规划设计“千年水云”为仿古商贸街,游客在此可游、可玩、可食、可购、可娱、可住。
商贸街设立乡镇土特产专卖店,打造__古城土特产一条街;建设客家民俗文化展示厅等,屋内可演示砻谷、风谷、磨豆腐、摏麻糍、打草鞋、编草席、搓麻绳、织布、榨油、做木工、竹篾编织、剪纸、风筝等古代劳动生产和手工艺场面;建设部分清代客房,再现清代家庭摆设实景,为游人提供起居饮食服务。
5.景区五:“魅力乡村”----体验农耕生活,收获生态乐趣。
景点特色:我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农产品非常丰富,几乎是四季有花季,全年果飘香。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开发思路:随着节假日高速公路小汽车免费通行政策的实施,深受游客喜爱的自驾游将风靡神州大地。
我们建议抓住这一契机,把我县最具特色的枇杷、杨梅、柑桔、马蹄、蚕桑等农产品,建立生态农庄基地(蔬菜基地、杨梅基地、枇杷基地)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推出“魅力乡村”农家乐。
发展“魅力乡村”旅游,要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推出更具文化内涵、更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如认种果树,水果成熟后自行采摘;认养家禽家畜,届时自行享用;认耕田地,种植水稻、蔬菜等,劳动成果归游客。
这些项目可吸引游客在农家同食、同住、同劳动,进而把我县打造成全省生态乡村休闲旅游名牌,成为让游客可停留、可回味、可娱乐、可向往的生态休闲基地,带给游客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来了还想再来”的养心之旅。
(六)抓好六项工作。
实现景区建设的新跨越,需举全县之力,上下一心,开拓思路,扎实工作,坚持不懈。
因此,当前务必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即抓规划,求特色;抓项目,出精品;抓投入,增后劲;抓宣传,促营销;抓服务,树形象;抓考核,出实效。
1.抓规划,求特色。
我县已聘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专家编制了《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三个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即:《__县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__县温泉旅游发展专项规划》、《__县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我县编制三个规划的出发点,主要是作为向上面争取资金的一种依托。
因此,就目前__的实际来说,此规划实际操作性不强,我们仅做参考,不能盲从并因此而束手缚脚。
建议结合__实际,以《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整合、盘活我县的旅游资源,找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围绕“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之地”的定位,突出“生态休闲、温泉度假、文化体验”特色,务实修编我县景区建设规划,使规划更适合__实际,更突出__特色,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抓项目,出精品。
今后五年,要实现景区建设的跨越,打造__“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之地”,关键靠项目。
建议重点推进“华南虎啸”、“古道风韵”、“围来围去”、“千年水云”、“魅力乡村”五个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一年完成一项目,一项目做成一精品”。
打造精品景区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在交通、通信、酒店、宾馆以及餐饮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着重点抓好停车场、观景台、观景小道、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创造舒心、安全的旅游环境。
3.抓投入,增后劲。
坚持景区建设“投入要像招商引资一样多,考核要像计划生育一样严”的原则,县财政对于景区建设所需资金给予充分保障,并列入预算。
抓景区载体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要在生态、文化、度假酒店集群、服务质量、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要培育壮大龙头旅游企业,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一家旅业、交通运输、特产、旅行社等相关企业做大做强。
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研究成立旅游投资公司,出台旅游投融资管理办法,建立投资、建设、运营、再投资的良性投融资机制。
4.抓宣传,促营销。
充分利用“中国最美小城”等金字招牌,强化宣传促销,拓宽旅游客源市场。
通过举办会展、节庆等各种活动进行宣传推介,扩大__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组织新闻媒体对客家的采访、采风活动,建议每年举办一次“__风情摄影大赛”,对记者和摄影家采取特殊政策,凭证免费游览境内所有景区。
制作一批宣传客家民俗风情的文化产品。
建议由县电视台拍摄一部介绍__客家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的《走遍__》电视专题片;由县作家协会编写一套文史类资料,如《九龄少年时》、《张发奎传》、《__民间故事》、《__客家民俗风情》、《__名人轶事》、《__风景典故传说》等等;由县文广新局编写并演唱好一首__客家主题歌,录制一盘客家山歌演唱光碟,创作排练好若干个反映客家风情或瑶族风情内容及风韵的文艺表演节目;由旅游局重新编印《__旅游指南》、《__十景》及各景区游览图等。
旅游宣传实现“广播电视有声像,报刊网络有图文,街头道路有广告”。
5.抓服务,树形象。
良好的服务是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县应围绕完善旅游景区公共服务体系,抓大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建议充分发挥好各职能部门作用,增强相互之间的配合、协作和统筹协调工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高效运作,做好交通、住宿、食品卫生、公共安全等旅游服务方面的服务。
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强化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准备,把景区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工作抓实抓好。
加强对假日旅游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努力营造和谐、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引导开展旅游文明服务,认真做好投诉处理,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建议对重点旅游服务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年度测评,及时发布旅游企业及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公报,奖优罚差,促进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
6.抓考核,出实效。
要强力、高效推进旅游景区重点项目建设,需加强绩效考核,实行“倒逼机制”。
建议采取“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帮人马、一个期限”的方式,制订景区开发责任制,指定有关县领导分别联系景区建设重点项目,相关部门和乡镇协调配合,明确奖惩措施,将景区建设纳入各乡镇、单位绩效考评,对相关单位进行量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