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http://www.wotian120.com/
假性动脉瘤从发现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但对其形成机制和破裂出血的成
因尚未能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动脉因某种因素的作用(如创伤、
感染等)发生破裂出血而形成局部血肿,继而被周围的软组织包绕,逐步形成的
含血囊腔,腔内为凝血块、血栓及血液。囊壁无正常动脉壁的内膜、中层及外膜
三层结构,而完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其囊壁的这一特征是与真性动脉瘤
(aneurysm)的根本区别所在。
早期创伤性动脉瘤的形成分为4期,①动脉损伤血肿形成期(约3d):动脉”
开口型”损伤或动脉壁损伤并继发破裂出血,形成局限性血肿。②形成前期
(4-10d):动脉破口与局限性血肿均被血凝块及血栓栓塞,动脉血流不能进入局
限性血肿内。③形成期(5~1ld):血凝块及血栓溶解,动脉破口与局限血肿相通,
动脉血流冲人局限性血肿腔内,搏动性包块出现,即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形成。④
瘤体增大期(30d内):搏动性包块随动脉血流冲击,日渐增大,并对周围器官和
组织造成压迫,引起临床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或由于瘤壁薄弱,突发破裂出血,
造成急性动脉大出血危象。国内陈庄洪等”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对假性动脉瘤
的血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诱发其破裂的原因,认为血流 动力学的改变
是假性动脉瘤瘤体增大、破裂的重要因素,即瘤腔内血流呈涡流,瘤颈部底边的
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载瘤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对瘤壁产生切向应力,力口之瘤壁缺
乏弹力纤维,对切向应力的耐受力差,在高速血流作用下,逐渐增大,当超过瘤
壁耐受力时,将致其破裂;同时,瘤内阻力指数高于载瘤动脉,瘤壁顺应性低,
血流阻力大,这种顺应性与张力负相关及动脉壁与瘤壁顺应性的不匹配,亦是致
瘤体破裂的原因。而假性动脉瘤部位的感染,瘤腔内形成血栓脱落栓塞远端动脉,
在病变周围施行的手术操作伤及瘤壁,动脉造影中采用高压注射器推药等”均是
导致瘤体破裂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