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课件PPT课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课件PPT课件
2003年我国资源能
源消耗占世界比例
消耗
占世界比例
煤 电 钢 石油 水泥 生产GDP
33% 12% 27% 8% 48% 4%
GDP4
长换的 。来当
了年二
占全 全世三 世界年 界资我
源国 能大 %源约 的消消 经耗耗
济量
增,%
27
OO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地大物博
地大物薄
环境问题
我国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均资源 量更为匮乏。
GDP中至少有18%
是依靠资源和生 态环境的“透支” 获得的
高消耗 高排放 高污染 低效率
国家统计局2008年发布我国2007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 比上年增长7.8%。其中,煤炭消费量 25.8亿吨,增长7.9%;原油消费量3.4 亿吨,增长6.3%;天然气消费量673亿 立方米,增长19.9%;电力消费量 32632亿千瓦小时,增长14.1%。
❖经济的高速增长 与可持续发展 ❖严峻的环境状况 ❖自然灾害频发 ❖能源安全堪忧
❖取消GDP考核易 遏制政绩冲动难
第一章 环境基础知识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科学 生态学 经济学 《宪法》所称的环境 环境保护法所称的环境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以人类为研究对象 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 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 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即人类环境。
资源总量上,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 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 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
人均资源量上,我国人均矿产资源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草 地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 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人均森林 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5,人均能源是世 界平均水平的1/7,人均石油是世界平 均水平的1/10,人均天然气是世界平均 水平的1/23。
生态学
生态学以整个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为研究对象
环境指环绕着生物界并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 壤、阳光和其他无机物质。
生态学所称的环境包括人类环境,但范围要 比人类环境广泛得多。
经济学
环境是指可为人类开发利用并 具有经济价值的天即自然资源。
环 境 与 资 源 保护法 的体系 课件(P PT133页 )
环 境 与 资 源 保护法 的体系 课件PP T课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基本法—环境保护法(1989年)? 资源保护法(海洋、野生动物、水、水土保持、
森林、土地、草原、矿产资源法等)
污染防治法(水、大气、噪声、放射性、固体废
物等)
引导促进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
国际环境法
环 境 与 资 源 保护法 的体系 课件PP T课件
针对环境运动对环境一词大多定义在 自然保护领域而使公众难于参与的现象, 近年来,国际环境教育界提出了新颖而 科学的“环境定义”,主要有两要点: 1)人以外的一切就是环境;2)每个人 都是他人环境的组成部分。
这一定义有利于公众理解环境问题 与自己的关系,从而激发人们去为保护 环境而脚踏实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背景
地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 酸雨污染 ❖ 土地荒漠化 ❖ 森林植被破坏 ❖ 生物多样性锐减 ❖ 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 有机物的污染 ❖ 全球气候变化
联合国 围绕气候问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 《京都协议书》(1997年)
巴厘岛路线图(2007年)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服务框架条约》(2009年) 《哥本哈根协议》(2009年)
环 境 与 资 源 保护法 的体系 课件(P PT133页 )
环 境 与 资 源 保护法 的体系 课件(P PT133页 )
二、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 《辞海》对资源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 一般指天然的财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定义是: 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 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 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 和条件。
《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 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 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 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 境 与 资 源 保护法 的体系 课件(P PT133页 )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 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 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 衡;……..
“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 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 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没有完 成。一些长期积累的环境问 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 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 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 相当严重的程度,必须引起 我们高度警醒。
——温家宝在第六次全国 环境保护大会(2006-4-17)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 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 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 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3-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在“发展环境”分析指 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 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 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 束强化…….(十一个问题之首)。
《宪法》 《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 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生活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 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 生态因素,即环境条件。如气候、土壤、生 物、地理和人为诸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保护法所称的环境
❖全球性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全球化、政治
化,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等也成为 未来竞争的焦点
❖虽然发达国家有牵制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但全 球气候变化、绿色生态、低碳环保 已逐渐成为全球共识,不主动应对 就难以适应未来。
但我国的经济增 长是粗放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