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酸碱盐实验探究典型真题

中考化学酸碱盐实验探究典型真题


2
2.下图以稀硫酸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的 X 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
问题:
(1)稀硫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

(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___色;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包括__________(填序号);
交流与反思:小强同学认为小婉同学设计的探究方案不够严密,其理由是: (1)探究方案中没考虑氢氧化钠的吸水性. (2)探究方案中因缺少 洗涤 (填操作名称),导致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例 2: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以下图示进行模拟炼铜的实验,并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气体 A 有哪些成分,红色固体 B 可能是什么?
A.鉴别 MgCl2 溶液和 BaCl2 溶液:取样,滴加无色滤液 a B.制 NaNO3 溶液:向无色滤液 a 中加入适量的稀 HNO3 C.除去 Ba(NO3)2 溶液中的 HNO3: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白色沉淀 b 答案:(1)沉淀 气体 水 (2)NaOH NaNO3 (3)C
5、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
答案:CuSO4 (或硫酸铜);①NH4NO3(或硝酸铵) ②CaCl2+K2CO3 =CaCO3↓+2KCl
③跟一种溶液混合有气泡,跟一种溶液合有沉淀
4.同学们通过以下在溶液中进行的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H2SO4 + Ba(NO3)2
②H2SO4 + NaOH
③H2SO4 + Na2CO3
④Ba(NO3)2 + NaOH
⑤ Ba(NO3)2 + Na2CO3 ⑥NaOH+ Na2CO3
(1)同学们总结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
(2)同学们将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后续 实验及现象如下:
综合分析可知,无色滤液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包括和__________; (3)下列有关利用无色滤液 a 和白色沉淀 b 的设想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
[来源:Z+xx+]
猜想与假设:: 甲认为无色气体 A 一定是 CO2,因为 CO 与 Cu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认为红色固体 B 一定是 Cu。
1
交流与讨论:丙认为甲的猜想不一定正确,无色气体 A 除含 CO2 外,可能含 CO,理由是

探究与反思:
(1)为验证甲的猜想,大家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箭头表示气体流向):
种或两种,其可能情况有三种:①NaOH;②NaOH 和 Na2CO3;③

小伟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产生
假设③成立
⑵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放出无色气体
假设 成立
⑶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或足量稀 没有明显现象
盐酸
假设 成立
小强根据小伟设计的实验方案,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化学方程式

。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假设
成立,该假设成立说明教师做的实验是
(选填
“恰好完全反应”、“Ca(OH)2 过量”或“Na2CO3 过量”)
答案:③NaOH 和 C a ( O H ) 2 (1)白色沉淀 (2)② (3)① Na2CO3+2HCl= 2NaCl+CO2↑+H2O ② Na2CO3 过量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取适量烧碱样品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试管外壁发热
原因是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
解,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②向①所得的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硝酸 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能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 碳酸钠
至过量
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③向②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 产生白色沉淀
样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 氯化钠
溶液
交流与讨论:小明同学提出:“上述实验中稀硝酸也可以用稀盐酸代替”,你认为他的观点 不正确 (填“正确”
或“不正确”).[因为盐酸中有氯离子,影响氯化钠中氯离子的检验.]
II.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设计实验:小婉同学设计探究方案后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如下:
工业
①加盐酸 CaCl2、 ② 加 Ca(OH)2 ③操作 a
碳酸
FeCl3 等
滤液…→CaCl2·2H2O 滤渣

(1)写出第①步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第②步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填“是”或“否”)。
(3)操作 a 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4)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足够的钙,写出一个合理的补钙方法: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是(3)过滤 、引流(4)多吃富含钙的食物
7、在学习碳酸钠的性质的课堂上,老师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在滤出沉淀后
的滤液,引导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溶质是 NaOH、Na2CO3、Ca(OH)2 中的一
D 可能为氯化亚铁,E 可能为氯化铜,带入验证符合题中转化关系,所以本题答
案为:NaCl,FeCl2; (2)由(1)可知,C 为盐酸,属于酸类物质;
(3)①NaOH+HCl═NaCl+H2O;⑤Fe+2HCl═FeCl2+H2↑..
[随堂练习] 1. 结合下列有关铁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将要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这根火柴
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
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
Ca(OH)2 微溶于水
。同学们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展开了讨论,
3
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充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是 Ca(OH)2 ;乙同学猜想是 CaCO3
的作用是 ① ;为了防止集气瓶底炸裂,应采取的方法是 ② 。
(2)右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
①A 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②一段时间后,B 中铁钉没有锈蚀,而 C 中铁钉锈蚀,
通过 B、C 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

答案:(1)①引燃铁丝 ②瓶底放少量水(或瓶底放少量细沙)
(2)①隔绝氧气 ②铁钉与水接触
他将 C 中溶液倒入 A 中,观察到红褐色沉淀溶解且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试管 C 中所取的原试液是稀硫

(3)小强取除 FeCl3 溶液外的其他四种溶液各少量(可多次取用),将每种溶液分别与另外三种溶液
一一混合,同样达到了鉴别的目的.则他鉴别出 Na2CO3 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与其它两种物质反应都产生气
由此,你认为甲的猜想 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请写出无色气体 A 中的 CO2 使澄清石灰
(2)为验证乙的猜想,大家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探究,过程和现象如下:
经过分析,大家确认乙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要求写出分析过程):
答案:[猜想与假设] CO+CuO Cu+CO2
[交流与讨论] CO 过量等合理答案 (1)不正确 CO2+Ca(OH)2=CaCO3↓ +H2O (2)往蓝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说明 AgNO3 溶液过量。当 AgNO3 溶液过量时,红色固体 B 中 的 Cu 已经完全反应,可是还有红色粉末 C 存在,证明红色固体 B 除了 Cu 外,还有其他物质或 例 3:A、B、C、D、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右图是各物质间的转化关 系图,其中 A 为食盐的主要成分,D、E 的溶液都有颜色,其它物质的溶液均为无色.⑤和⑥为置换反应,其它
你认为是
Ca(OH)2 和 CaCO3

[实验与结论] 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酚酞 溶液; 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 稀盐酸 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 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猜想正确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

保存熟石灰。
6、医用氯化钙常用于合成药物。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 Fe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二水和氯化钙(CaCl2·2H2O) 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均为复分解反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D

(2)C 属于
(填“氧化物”、“酸”或“盐”)类物质.
(3)写出化学方程式:①C→A:
⑤C→D:
答案: (1)A 为食盐的主要成分,则 A 为氯化钠,D 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 B,
则 B 为氯化钡,C 能转化为 A、B、D、E,则 C 为盐酸,D 能转化为氯化钡,则
(5)若 X 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 Ca(OH)2 反应,
则 X 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__________。 答案:(1)H+ (2)红(3)Mg+H2SO4= MgSO4+H2↑ (4)③⑤ (5)碳 酸 钠(或 Na2CO3) 3、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分别是稀 HCl、、CuSO4 溶液(酸性)、K2CO3 溶液(碱性)、Ca(OH)2 溶液、NH4NO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