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阳市浉河区2000吨板栗加工新建项目

信阳市浉河区2000吨板栗加工新建项目

信阳市浉河区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2000吨板栗加工新建项目计划二○○八年五月目录一、关于呈报《信阳市浉河区2000吨板栗加工新建项目计划》的报告二、财政资金的承诺意见三、信阳市浉河区2000吨板栗加工新建项目计划四、项目计划报表五、厂区布局平面图信阳市浉河区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2000吨板栗加工新建项目计划我公司依据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河南省2008年信阳市浉河区2000吨板栗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本项目计划。

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目标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山区资源,采用先进技术,解决板栗加工中存在的难题,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我市板栗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项目建设的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建成一板栗加工厂,投产后,年加工板栗罐头2000吨以上,不仅解决栗农的卖栗难问题,还可增加栗农收入,对栗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栗农依靠科技,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项目选址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乡的楼房村桐庙组,占地总面积8亩,该处紧邻省级公路,交通十分便利,且远离城市,生态条件较好,无污染,栗农积极性高,可以辐射到董家河乡周边十多个村,资源十分丰富,水电设施齐全。

三、建设内容本项目是建设一个现代化板栗加工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机械设备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等。

(一)土建工程板栗加工厂土建工程主要有生产车间、化验室、仓库、锅炉房生产管理用房等。

土建工程一览表(二)生产设备通过市场考察和广泛对比,选用国产机械化加工设备,共计12台(套)。

选配主要设备技术参数详见下表:生产设备一览表(三)科技措施新品种引进及生产技术培训:引进“豫栗红”板栗新品种,示范推广0.10万亩,栽植板栗苗6万株;建立板栗生产培训服务体系,共计培训1000人次。

一般生产工人培训:对工人入厂进行一个月的技术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后,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为项目建成后的顺利投产运营提供熟练的技术工人做好准备。

管理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项目运营前和运营后应不间断进行相应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学习、培训,从而提高对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技术人员培训:由于生产线技术要求较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业务水平,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的文化素质。

所有生产人员,上岗前都应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掌握相关技术等方面的常识。

对栗农的培训:提高栗农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技能,让栗农掌握一整套的板栗生产和管理技术。

四、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为3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00万元(无偿25万元),省财政配套42.5万元(无偿10.6万元),市财政配套5万元(无偿1.25万元),区财政配套2.5万元(无偿0.625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00万元。

五、资金使用及分配计划(一)土建工程:总投资174.275万元,其中:财政有偿资金112.525万元,无偿资金14.875万元,自筹资金46.875万元。

主要用于生产用建筑物、生产设备的购置安装等。

1、生产车间56万元(全部为财政有偿资金);2、仓库600平方米,700元/平方米,42万元(全部为自筹资金);3、锅炉房90平方米,600元/平方米,5.4万元(其中:财政有偿资金0.525万元,自筹资金4.875万元);4、生产管理用房800平方米,700元/平方米,56万元(全部为财政有偿资金)。

5、道路及场地硬化6.875万元(全部为财政无偿资金);6、厂区大门及围墙8万元(全部为财政无偿资金)。

(二)机械设备投资83.6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7.6万元,自筹资金76万元。

1、主要生产设备60万元(自筹资金)(1)四旋真空封口机4台,8万元/台,32万元;(2)不锈钢双层锅5台,3万元/台,15万元;(3)杀菌设备1台套,13万元;2、附属设备8万元(自筹资金)锅炉8万元;3、供水、供电设备8.6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7.6万元,自筹资金1万元);4、设备安装调试7万元(自筹资金)。

(三)科技措施投资12万元(财政无偿资金12万元)。

1、新品种引进7万元;2、生产技术培训5万元。

(四)项目前期费用3万元(财政无偿资金3万元)。

(五)流动资金77.125万元(自筹资金)。

六、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1、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管理财政有偿资金112.525万元,主要用于生产用建筑物、生产设备的购置安装等。

生产车间56万元;锅炉房0.525万元,生产管理用房56万元。

2、财政无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财政无偿资金合计37.475万元,主要用于公益设施建设、项目前期费用、技术培训费用等。

项目要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设立专项工程资金账户,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并接受市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主要用于:公益设施建设22.475万元,其中:道路及场地硬化6.875万元,厂区大门及围墙8万元,水电等配套设施7.6万元;科技费用12万元(新品种引进7万元,生产技术培训5万元);项目前期工作费3万元。

无偿资金使用分配计划表3、自筹资金自筹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流动资金、土建工程和设备采购,其中流动资金77.125万元,购买设备76万元,土建工程46.875万元。

保证按时足额到位,使用管理采取专帐专户。

七、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后,生产经营期正常年生产板栗罐头400万瓶,正常年年销售收入为2 000万元,年上缴增值税51万元,税金及附加4万元。

(二)财务效益分析1、盈利能力分析所得税按25%计,税后利润提留盈余公积金按10%计,公益金按5%计。

生产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94万元。

投资利润率22.36%;全部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4年;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8.04%;财务净现值IC=10%(所得税前)312万元本项目基准收益率为8%,财务内部收益率均大于基准收益率。

2、清偿能力分析(1)财政有偿资金回收方式以年末未分配利润偿还财政有偿资金。

以每年应提取的折旧费和摊销费偿还财政有偿资金。

(2)财政有偿资金偿还期估算本项目财政有偿资金偿还期经估算包括建设期为3.77年。

(三)社会效益分析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该项目通过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新农村的精神,项目通过板栗综合开发,实行板栗产业化经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栗农生产种植积极性,助农增收,服务三农,并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带动力和辐射力,推进板栗的产业化经营与发展。

有利于带动周边农民种植板栗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大力发展板栗种植,有利于调整信阳市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项目区通过扩大板栗种植,绿化宜栗荒山,符合信阳市生态立市的发展思路,也能使当地的生态、人文、经济资源达到最佳结合,并能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了开发资源,使人文底蕴更加深厚,生态环境更加优化。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而且无论从技术、资金筹措、资源整合,还是从经济评价、环境分析,该项目的建设都是可行的,项目建成后将发挥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社会效益分析(1)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项目的建设不仅符合当前产业政策,而且通过产业化经营模式,利用企业的带动和示范,在促进板栗加工技术水平、提高板栗资源利用率、降低板栗生产成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同时,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等利用先进的信阳板栗机械化加工线,可以有效提高板栗加工的机械化水平,并实现资源的就地转化,实现农产品的增值,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原料浪费和加工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还可以增加板栗的附加值,实现板栗加工产业化发展,带动当地栗农致富。

(3)辐射带动能力分析①项目单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当前栗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而且往往是兼业栗农;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是信阳板栗生产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本项目利用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企业牵头成立板栗生产加工基地,走“公司+农户+基地”的新型板栗加工产业发展模式,吸收其他板栗种植专业村的有一定规模的栗农加入板栗生产加工基地,涉及板栗种植面积20000亩,严格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基准价格。

板栗基地实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并且同栗农签订种植订单,以契约形式与农民相联结,板栗基地所垫付栗苗成本从栗农投售板栗时扣除,使农民降低了生产风险,提高了产品品质和质量。

②辐射带动基地本项目通过信阳市天润茶果开发有限公司,走“公司+农户+基地”的新型板栗产业发展模式,直接带动其它板栗种植专业村,涉及板栗种植面积20000亩,项目通过在此基础上,对辐射周边5000多户栗农实行松散型合作,间接带动其它板栗种植基地。

③辐射带动农户项目实施后,可以直接带动项目区内3000余农户、12000余名栗农加入板栗基地,辐射带动周边5000多户栗农。

项目建成后对信阳市的板栗生产区将产生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八、生产技术方案及主要工艺流程1、生产工艺技术方案(1)生产工艺生产工艺采用选料、去外壳、去内皮、修整、护色、预煮、冷却、装罐、灌糖水、封罐、杀菌、冷却、包装出库。

(2)生产流程①选料选新鲜饱满,风味正常;无虫蛀,无霉变,不发芽的栗子作原料。

以单果重在7克以上的为佳。

②去外壳先在95~l00℃的水中煮5~8分钟,冲凉后剥去外壳。

③去果衣用浓度10~15%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到90℃,倒入去壳栗子,处理时间约几分钟,使果仁表皮与果肉之间的果胶层溶解,果衣即可去除。

此法适宜规模生产。

少量生产可用热烫法。

将除壳栗子仁倒入90~95℃的热水中烫数分钟,捞起趁热除去内衣。

处理后立即冲洗。

若是氢氧化钠去皮的,用1%左右的盐酸溶液中和,以除尽残留溶液。

④修整、护色用0.1%左右食盐和0.1%柠檬酸的混合液护色。

在护色的同时,加以修整,除去残皮、黑斑点和损伤部分。

⑤预煮、冷却预煮液中加入0.05~0.1%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0.1~0.15%的明矾。

预煮液的量约为栗子重的2倍。

预煮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在50~60℃的预煮液中煮10分钟;第二次在75~85℃的预煮液中煮15分钟;第三次在95~97℃的预煮液中煮25~30分钟,直到基本煮透为止。

预煮也可用真空预煮法进行。

在90.6~96KPa下预煮30~40分钟,以煮熟为宜。

预煮后立即用流水冷却。

⑥装罐按市场需求装罐。

并灌入浓度为30%左右的糖水。

在糖水中加0.01~0.0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0.1~0.15%的明矾,以改善栗子色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