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复习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用英文大写字母填入下表中。
多答、不答、错答、本题均不得分。
每题1分, 共15分。
)1.具有非违法性、策划性、权利性、规范性和非倡导性的特点的行为是(A)。
A.避税B.节税C.逃税D.偷税2、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常常会发生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业务宣传费超过开支标准不得在税前抵扣的情况。
如果将销售部门设为独立的销售公司,相当于在集团公司销售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多抵扣( C )的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业务宣传费。
A、2%B、8%C、一倍D、两倍3、按稿酬所得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时可享受应纳税额减征( D )的税收优惠政策。
A、20%B、24%C、27%D、30%4、企业取得的(A)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A、国债B、国家重点建设债券C、金融债券D、企业债券5、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3%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3%的不含税销售额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为( D )。
A、17.65%B、-7.69%C、23.08%D、41.18%6.(D)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A.累进税B.营业税C.消费税D.印花税7.城建税的计税依据(D )A.所得税B。
资源税 C.行为税 D.流转税1.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有两个及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用英文大写字母填入下表中.多答、少答、错答本题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 税收筹划的原则有(ABCD ).A. 合法性B. 合理性C. 规范性D. 财务利益最大化原则2. 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从影响纳税额的因素入手通常是指(AB )。
A. 税基筹划B. 税率筹划C. 选择节税空间大的税种入手D. 税额筹划3.以下关于税务筹划的表述,正确的有(AD )。
A.税务筹划是合法的行为B.避税实际上是税务筹划的一种委婉表述C.节税实质上与立法意图相悖的非违法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D.避税属于非违法行为三、判断题(将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用“○”表示,错误的命题用“×”表示。
并将其“○或×”标记填入下表中。
每题1分,共10分。
)1. 房屋、建筑物作为注册资本投资入股,参与利润分配,承担投资风险,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不征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但需征契税(由受让方缴纳)。
(○)2. 增值税中采取折扣销售方式时,如果销售额与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
(○)3.业务招待费属于时间性差异。
(×)4.在纳税义务已经发生且应纳税额已确定之后,再做所谓的筹划,也是纳税筹划。
(×)四、计算分析题(凡要求计算的项目,均须列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有计量单位的,应予以标明;计算结果有小数位的,应保留2位小数或百分数后2位小数。
)1.某人想创业,打算从事建材零售业务,预计2012年全年不含税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可抵扣购进价款(不含税)为90万元。
会计核算健全,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
若将其分立为两个单位年不含税销售收入均为50万元,适用3%的征收率,通过计算说明企业是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好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好.∙.方法一:该企业不含税增值率为:(100-90)/100×100%=10%由于10%<17.65%(一般纳税人无差别点节税点),所以该企业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有利节税。
∙方法二:企业作为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为:(100-90)×17%=1.7(万元)∙企业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为:100×3%=3(万元)所以,企业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可以节税1.3万元2、A、B两企业采用“以物易物”方式合作建房,A企业提供土地,B企业提供资金。
双方合同约定房屋建成后均分,完工后经有关部门评估,该建筑物价值为4000万元,则A、B 两企业各分得2000万元的房屋。
计算双方应纳的营业税。
如何筹划,税负最低。
2.答:A企业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拥有了部分新房屋的所有权,从而产生了转让无形资产行为应纳营业税为:500×5%=25万元。
B企业以转让部分房屋所有权为代价,换取A企业的部分土地使用权,应按“销售不动产”缴纳营业税:500×5%=25万元。
若通过改变合作方式,A企业以土地使用权,B企业以货币资金合股成立合营企业合作建房,房屋建成后,双方采取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分配方式。
根据现行营业税法规定,A企业可以免缴25万元的营业税,当然B企业投入货币资金也不用缴纳营业税。
因此A、B企业均可节省营业税25万元。
当合营企业建完房后,A企业将该合营企业股份转让给B企业,也免缴营业税。
3北方国际展览公司某月在某展览馆举办该年度国际工业新技术博览会,共计吸引了400家客户参加,共计收取了参展费200万元,其中有100万元为支付给展览馆的租金。
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
3答案:北方国际展览公司举办技术博览会,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税目,适用税率5% 。
该公司在举办博览会时应该让客户分别向公司和展览馆缴费,以减轻本公司的税收负担。
(1)如果客户的全部参展费都先交给东方公司,然后由北方公司向展览馆支付租金,则北方公司实际收到200万元.发票金额为200万元,营业额也为200万元:其应纳税额=200×5%=10(万元)(2)如果客户分别向公司和展览馆缴费,对于北方公司来说,由于实际收到100万元,开具的发票金额就是100万元。
另100万元由展览馆收取。
北方公司应纳税额=100×5%=5(万元)节税金额=10-5=5万元4A公司新投资一个项目,购进一台机器,价格为300000元,预计使用5年,项目期限也是5年,残值率为10%。
企业预计前三年急需资金,财务负责人希望能从折旧方面考虑尽量减少这三年的应纳所得税,加大折旧。
假定目前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请从减免税角度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并计算出每方案每年折旧额,每方案三年折旧的抵税额(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并从折旧抵税额(折旧额×所得税税率)多少来说,哪个方案折旧抵税额最多?(1)直线法,求每年折旧额,三年折旧总额的抵税额(2)双倍余额递减法,求每年折旧额,三年折旧总额的抵税额(3)年数总和法,求每年折旧额,三年折旧总额的抵税额(4)哪个方案折旧抵税额最多?从节税角度出发,哪个方案最优。
4答案(1)如果采用直线法折旧,则每年折旧额为300000×(1-10%)/5=54000(元);则前三年折旧总额为54000×3=162000(元);折旧抵税额=162000×25%=40500元(2)如果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一年折旧额为300000×2/5=120000(元);第二年折旧额为(300000-120000)×2/5=72000(元);第三年折旧额为(300000-120000-72000)×2/5=43200(元),则前三年折旧总额为:120000+72000+43200=235200(元)折旧抵税额=235200×25%=58800元(3)如果采用年数总和法,第一年折旧额为300000×(1-10%)×5/15=90000(元)第二年折旧额为300000×(1-10%)×4/15=72000(元)第三年折旧额为300000×(1-10%)×3/15=54000(元)所以三年折旧总额为:90000+72000+54000=216000(元)折旧抵税额=216000×25%=54000元(4)从以上计算可以得出,前三年折旧总额最多的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总额最多,所以最优的折旧方法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5.某企业总部在武汉,为扩大产品销售,谋求市场竞争优势,打算在上海浦东开发区设立销售代表处,假定该代表处暂时规定运行三年。
销售部门联合财务部门的预测结果为:该代表处第一年年将亏损500万元,第二年、第三年年将分别盈利800万元、1000万元,假设第一至第三年年总部盈利均是1500万元。
公司高层正在考虑设立分公司形式还是子公司形式对企业发展更有利,假设不考虑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因素,企业总部所得税税率为25%,上海浦东子公司所得税税率为15%。
要求:(1)假设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集团公司三年共应缴纳所得税为多少?(2)假设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分别应缴纳所得税为多少? (3)说明哪种方式对公司最有利。
(4)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分公司、子公司结合)5.答案(1)假设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则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企业所得税额需要汇总到企业总部集中纳税。
第一年公司应缴纳所得税为(1500-500)×25%=250(万元)第二年公司应缴纳所得税为(1500+800)×25%=575(万元)第三年公司应缴纳所得税为(1500+1000)×25%=625(万元)三年共计缴纳所得税250+575+625=1450万元。
(2)假设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子公司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应自行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则第一年总部应缴纳所得税为1500×25%=375(万元),子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为零。
第二年总部应缴纳所得税为1500×25%=375(万元),子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为(800-500)×15%=45(万元)。
共缴纳所得税375+45=420(万元)第三年总部应缴纳所得税为1500×25%=375(万元),子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为1000×15%=150(万元),共缴纳所得税375+150=525(万元)三年共计缴纳所得税375+420+525=1320万元。
(3)子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三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总额均为1320万元,最少。
(4)第一年设立分公司,以后注销再设立子公司,纳税更有利。
三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总额为(15000-500)×25%+1500×25%+800×15%+1500×25%+1000×15%=1270万元更优惠。
6、李先生是一位业界颇负声誉的撰稿人,年收入预计48万元。
假定每种方式平均按月支付,在与报社合作方式上有三种可选择:①调入报社,按工薪所得按月纳税;②兼职专栏作家,按劳务报酬按月计税;③ 自由撰稿人,按稿酬所得按支付月计税;要求计算分项计算年应纳税额、税后所得和税负率(不考虑三险一金,按新税率表计算)④并指出哪①调入报社,按工薪所得按月纳税;月收入额48÷12=4万元,月应纳税所得额=40000-3500=36500元,年应纳税额=[36500×30%-2755] ×12=8196×12=98340元,税后所得=480000-98340=381660元税负率=98340÷480000=20.49%②兼职专栏作家,月劳务报酬=480000÷12=40000元,月应纳税所得=40000×(1-20%)=32000,年应纳税额=[32000×30%-2000] ×12=7600×12=91200元,税后所得=480000-91200=388800元税负率=91200÷480000=19%③ 自由撰稿人,按稿酬所得按月支付计税月稿酬额480000÷12=40000元,月应纳税所得=40000×(1-20%)=32000年应纳税额=[32000×20%×(1-30%)×12=4480×12=53760元,税后所得=480000-53760=426240元税负率=53760÷480000=11.20%④作为自由撰稿人,按稿酬所得按月支付计税,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