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尽管中国制造业经济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铝粉生产企业发生的以粉尘爆炸形式的安全事故频频出现。
爆炸事故对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经济的损失和破坏也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本论文将研究的对象放到铝粉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并且对其风险管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及分析。
第一,本论文对有关安全生产以及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阐述,同时以管理铝粉企业为观察对象,对其创建基于生产安全风险为前提的理论研究平台。
对于铝粉生产企业目前的安全监管以及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对其中的问题以及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
在第三部分的内容里面,借助层次分析法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为基础对于出现铝粉爆炸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铝粉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爆炸事故的特征。
在第四部分中,使用事故树方法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使用定量分析确定了铝粉的爆炸危险。
最后,本论文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在风险防范方面提出了有关的建议以及对策,从而让政府主导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可以使监管部门自身的职能加强,监督执法力度也得到加强。
以铝粉企业而观察对象,从而将其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采用有效的方式将应急救援体系进行优化以及完善,铝粉企业在自身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由此为社会的稳步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安全生命财产保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铝粉生产;爆炸事故;安全防范第1章绪论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发展不应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
这是所有生产发展的起点和终点。
安全生产关乎人民的根本切身利益,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1]。
近年来,涉及粉尘领域制造业的连续安全生产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8-2”特别重大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及财产损失。
重大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铝粉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灾害形式是铝粉尘爆炸,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事故非常突然,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这将导致重要的经济利益的损失,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如何做好铝粉企业的安全生产,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但是,仅依靠政府部门或仅依靠个人或公司不能保证铝粉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
只有让全社会共同重视安全生产,才能进一步保证铝粉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2 研究意义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进一步加强铝粉尘爆炸的机理,设备,特征和防护的研究,进行特定铝粉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社会的多维研究。
进一步在铝粉生产企业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方面,提出更好建议。
因此,本文提出的以政府主导,企业为基础,涉及整个社会的对策为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以为铝业提供相关的日常生产安全管理监督和安全生产考核机构的经验指导,有效促进健康有序发展铝粉企业。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是,尝试结合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层次分析法以及事故树分析法,进行安全生产风险研究,并定量计算每个风险因素的权重。
针对涉铝粉企业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站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上来看,其在很早的时间就开展了工业革命,所以这些国家对于铝尘事故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储备都是非常丰富的。
1785年,意大利仓库爆炸是有记录的铝粉爆炸。
1844年,著名学者法拉德尔以及莱尔经过不断的研究以及分析最终对于煤矿进行了了解,同时其表示在煤矿里面的粉尘爆炸能够将甲烷空气对应的爆炸能量极大提升。
在1977年的时候,GEAPS就针对于国际谷物粉尘爆炸方面问题上举办了研讨会,并且对其预防措施以及爆炸机理做出了详细的阐述,除此之外也将之后的发展路线详细的阐述出来。
不仅如此,在一些国家之中,还依旧出现了较多粉尘严重爆炸的情况。
为了应对食品工业中粉尘爆炸的高发生率,美国食品工业协会(AFIA)由300多个单位组成防爆规范研究基金会成立于1978年。
协会筹集了145万美元,并得到了政府超过11万美元的特殊研究基金的支持。
研究基金协会对粉尘公司的生产进行了彻底的调查,分析了粉尘爆炸的情况,并与有关大学,研究机构和生产公司合作,讨论和研究了防止粉尘爆炸和现有火灾措施,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初步的数据实验室,在有关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西方国家,美国学者Verakis和Nagy对铝粉爆炸进行了首次系统研究。
美国矿业署在其“开发和控制铝粉爆炸的研究方法,生产设施的研究”中。
美国他对上世纪铝粉爆炸的点火源,爆炸压力趋势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研究方面,Amyott和Khan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改进铝粉处理工艺,以减少铝粉爆炸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安全的方法进行测试,并采用基本的爆炸测试概念和方法。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倾向于将重点放在开发用于管理和调节粉尘强大而全面的生产系统,以及严格的安全操作标准化,这是安全评估人为因素的第一表现[2]。
由于电气设备的大量应用和粉尘爆炸事故的增加,美国于1930年引入了针对易燃粉尘环境的电气设备标准的制定。
随后,由于伴随工艺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来到工业化时代之后,为了安全的基础上应该要确定共同国际标准。
所以,IEC针对于电气设备了开始制定有关的通用国际标准。
名称为IEC61241,该程序已正式制定并实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改进。
2007年,IEC标准成为IEC60079,其中包括“易燃粉尘球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设备”以及标准的气体爆炸和粉尘爆炸系统逐渐合并[3]。
对于国外工作保障监督研究,国外着重于将政府工作保障监督研究纳入社会管理。
监督市场经济运作和市场环境,政治环境,综合运用法律、技术和经济手段,提高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水平。
工作场所安全监督的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安全监督,法律保障制度和劳动保护。
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研究社会监督理论与社会成本理论之间的关系。
Daniel Spulber研究了安全负责人的职责和内容,并得出结论,工作防护是安全监督的重点。
英国政府在安全监督和法律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英国政府的安全监督和立法工作可以追溯到300年前。
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公共安全现在也已包括在安全监督中[4]。
1.2.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研究粉尘爆炸的技术标准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在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过程之中也对于西方的有关理论进行了借鉴以及参考。
在1987年的时候,我国哈尔滨亚麻厂就出现了粉尘爆炸事故,该事故也是我国首次出现次粉尘爆炸案。
在确定粉尘爆炸风险的调查中,我国对铝粉尘爆炸机理的调查相对成熟。
粉尘爆炸条件包括三个危险因素: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易燃悬浮粉尘,空气,火源。
铝粉爆炸危险识别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铝粉爆炸与铝粉防爆电气设备,从铝粉爆炸的机理和特点出发,目标是突出铝粉防爆电气设备柜的要求。
王志敏在《煤尘爆炸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中提出了三种粉尘危险源理论。
站在第一类危险源来讲,其主要是存在于系统内部,主要展现的也是静态以及客观多重危险要素,第二类是在第一类危险源中的意外因素。
第三类是足以使前两种类型的风险出现的所有外部条件。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陈宝芝教授在《铝粉爆炸特殊风险的辨识、评价和控制》中,从点火源的形状和铝粉爆炸的特定环境中确定了铝粉爆炸危险的主要方面。
根据实验室数据的特征,他专注于铝粉爆炸的需求,最小点火能量及其阈值,他认为这对于识别风险特别重要,李彦宏进一步扩大了在《铝粉爆炸的基本特征》的危险因素的识别范围,包括一定浓度的铝粉,一定的氧含量,合适的点火源以及必须暂停的铝粉状态[6]。
张晓亮在第《铝粉爆灯风险因子分析》条中,通过对铝粉生产现场的实地调查来获得风险识别因素,人为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分为四类,它们确定了铝粉爆炸引起的最详尽,系统的烧灼风险。
由粉尘爆炸造成的严重危险和危害,相关国家研究人员积极探索了粉尘爆炸的原因和机理,并提出了许多相关的措施和建议,以预防粉尘的风险。
防止发生粉尘爆炸事故或减少事故损失,在最低级别上,当今常用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减压方法,惰性方法和防护装置。
环境可以使用自动抑制系统和自动隔离系统。
对技术,工艺和生产原料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粉尘防爆专家系统,采取了一定的防爆措施,避免发生事故或减少损失。
肖兴志《政府监管理论与政策》指出了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管理监管基础薄弱,缺乏监督问责机制,监管薄弱等问题。
在《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研究》号文中,建立了完善的监管制度执行标准,基层政府加大了监督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资[7]。
1.3 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综述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以及事故树分析方法。
首先是文献综述方法。
了解国内外铝粉爆炸研究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最新进展,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种是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该方法在全文中使用,许多研究问题均基于相关调查资料,特别是基于第三、四两章所阐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三种主要为层次分析法。
站在企业层面上来讲,本论文主要是站在铝粉行业的历程上,对其中的生产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解以及分析,最终创建有关的分析模型,从而完成定量研究工作,由此将权重进行明确。
第四,事故树分析方法,本文第四首先确定铝粉爆炸故障树的基本程序,然后对故障树进行编制、实时故障树定性分析、得出结论、选择落实措施,为防止铝粉爆炸事故的对策和建议提供依据。
第2章铝粉加工厂安全评价理论2.1 风险管理理论通常所提到的风险管理,其本质上指的就是人们在辨别和评估以及管控风险分析的整个过程。
站在风险管理层面上来讲,其实施者可以是个人也能够是组织单位,而其自身的实施对象则是就别制定风险的事件以及事故。
在落实风险管理方法的时候其一定要最大程度的考虑最终的利益以及风险成本,当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工作以后需要将有关的管理策略制定出来,同时将其策略进行严格的执行,从而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的概率范围内。
站在表面上来讲,风险管理其实并不复杂。
它仅实现对对象潜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实际上,风险管理是一个标准化的程序管理过程。
进行风险识别,研究以及评估等工作能够将风险最大可能性的减少。
对于风险管理来讲,其含有得另外的特点是就是其具备了周期性:当外部环境出现改变的时候,那么就应该对于风险辨别进行再次的执行以及控制,同时将新的策略以及目标管理制定出来。
通过对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解,其主要的内容涵盖了四个方面,首先是风险管理,其次是风险识别,再次是风险分析以及评估,最后是风险控制[8]。
1)将风险管理的目的以及目标进行明确。
在该工作中应该将风险管理的地点和时间以及内容进行明确。
2)风险识别。
将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同时借助有效调查的方式完成分析工作,从而将风险的属性以及类型还有风险来源和影响因素进行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