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精选多篇)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精选多篇)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精选多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受益匪浅。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延续了肖教授在凝练、舒展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的风格,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

在一个民主、自由和文明的社会中,写作是源于一种生命、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源于对世界、对人类的一份惊喜,源于对自身经验、自我情感的一种珍惜。

而对肖川教授而言,写作是“源于分享的需要,表达和自我表现的需要”,是为了“呼吁、呐喊以引起世人对某一问题的关注”,是为了“诱导、劝说、鼓舞和激励更多的人朝着在我看来更正确、更光明、更人道的方向共同努力”。

阅读肖川教授的这本教育随笔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这份“使命与责任”。

肖川教授提倡“想大问题,写小文章”。

他说,所谓大问题,就是那些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想大问题会“使得我们超脱世俗的名缰利锁,使得我们超越琐屑和平庸,使我们从根本上确立起对世界与人生的态度”。

所谓写小文章,就是写随笔。

随笔是最自由的文体,没有一定之规,可长可短,可文可白,可叙事可抒情,可感叹可议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写随笔“能够培养我们的一种趣味,一种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品质,一种细致思考的习惯”。

作为思想者,肖川教授对教育领域中一些大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然后用随笔的文体表达出来。

在他看来,随笔不仅是一种写作的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人生理想的自然流露。

他说:“在我的文字里,不仅表达着我的教育理想,也表达着我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

”正如《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的书名所揭示的,他力图在字里行间溶渗着理想、信念、智慧、真情、使命与责任,这也正是辉煌灿烂的教育大厦和自由幸福的美好人生的基石。

第二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最近我读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读着肖川的这本书,受益匪浅。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集。

他认为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

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的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

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

肖川教授在凝练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想的风格,不禁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

我感到这本书值得一读。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

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这是我在读肖川教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书中,认为他对生命教育解读时最精彩的话语之一。

在新教材的教育的理念中,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提高课堂效益。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呢?其中的一个方面那就是生命的课堂。

在课堂上把“感悟亲情”、“善待生命”作为最重要的话题和学生讨论,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

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教育之中。

作为一名有追求的教师,我们该如何用生命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来看待学生的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再思考:教育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真情的互动,灵魂的对话,当然也是对人生的诠释。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学生不再是盲从,也不再是遵从,他们更多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

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a>者,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读后感《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作业训练”、“成绩提高”等应试东西的代名词。

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的“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肖教授指出:生命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为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第二个层次应当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

第三个层次是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应当涵盖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

读了肖教授对生命教育的三重解读,我思忖着,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在校园中激昂起生命的欢歌呢?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

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关注,得到关怀,哪怕是我们班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都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心中关注的对象。

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

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

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但要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思考教育现状。

其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教会学生理智的生活控制。

正如肖教授所言,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

我想通过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在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中,思考生活和学习。

再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创造性地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富有灵气。

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不断地去改变、去尝试、去思考。

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想,力争上游,积极进取,作为教师要努力地去创造新的环境,创设新的机遇,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质量。

通过学习,我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内心世界迸射出了无穷热情。

我期待着,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可爱,我自己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让我的教育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得更具活力。

第三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教育是有灵魂的,教育是有使命感的,在教育越来越追求效益和效率的今天,触及这样的话语总能让人警醒而又感觉亲切。

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

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训练、成绩等应试教育的代名词。

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事,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本着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信念,力争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以人为本,奉献真爱。

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

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孩子创造一个均衡发展的教育环境,使孩子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所有的孩子,面向孩子的一切。

二要加强学习,学为人师。

树立学无止境、学高为师的思想,要向实践学,要向书本学,要向同行学,要向孩子学,让学习变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

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潜心钻研,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

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孩子。

三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孩子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

我们要加强师德修养,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孩子,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家长和全社会的尊重。

本温暖的书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美好的教育世界,展现了一幅完美的教育状态和生活样式。

沉浸在这个阳光的教育世界里,是一种身心的净化、一种精神的洗礼、一种心灵的澄澈、一种人性的升华,这就是教育的力量,这就是爱的力量!教育的路还很长,我们正在路上,用自己的坚强与耐力、理想与信念、意志与汗水去浇灌事业之花。

第四篇: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读后感又是一年总结时,趁着月休,把在心头收藏已久的肖川教授的《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仔细地研读了一遍,用他的“教育智慧与真情”,抒写着他教育的惬意人生,诠释他对“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肩负起“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感触颇丰,启发多多,受益匪浅。

使命、责任,多有分量的词语!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工作者”这一称号赋予我的是怎样的使命?肩负怎样的责任?肖川教授说:“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

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读完此书我似乎为这些年在特殊教育学校能力工作的教师们找到了一丝安慰。

从事教育3多年,虽然兢兢业业但却未能透彻理解教育的真谛,肖川教授给了我悦心明智的启迪,指引着我去追寻真实的生命状态,探讨教育生命的意义,体味做教师的幸福。

一、筛选“教育”的关键词肖川先生书中概括说:“基于我的教育探索,基于我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如下应该是理解“教育”的关键词: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经验课程、有效教学、课堂互动、知识建构、教师成长、学校文化。

”这里我选定了“生命教育”、“有效教学”及“教师成长”,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生命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原因在于:只有能够关注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并进而成全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具有“善的目的”的教育。

肖川先生书中注明了他理解的生命教育有三个层次: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层;生命教育的第二层是作为教育的存在形式——它关注学生当下的生命状态,努力创造生命化的校园,生命化的课堂。

生命教育是一个有着明确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其中包括:安全教育、信仰教育、感恩教育、死亡教育、人权教育、和平教育等等。

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三层。

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学生非常明确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学习主题和任务;对于教学过程学生有实质性的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将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教师成长—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师。

实践证明通过校本培训来促进教师成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其模式为“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这些知识的获得更进一步诠释了“肖川先生的书是为教师写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