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幼儿园_大班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鼹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前幼儿园_大班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鼹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班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鼹鼠》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快乐、活泼的音乐风格。

(重点)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和内容。

(难点)
活动准备:
1.《快乐的小鼹鼠》音乐。

2. 课件。

3.幼儿练习做“土豆派”,对乐曲节奏有基本的感知。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土豆派做好啦,吸引来了哪位小客人?今天小鼹鼠们要带着土豆派出去旅游啦,特别开心,他们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2.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知乐曲快乐、活泼的音乐风格。

(1)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初步感知乐曲。

提问:听完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小鼹鼠们在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再次欣赏音乐,结合手指游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旋律变化。

提问:除了遇到大老虎,他们还做了什么有趣的事?
3.分段欣赏,进一步感受作品的内容,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1)欣赏A段,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并用动作表现乐曲中小鼹鼠欢快心情和调皮的动作。

提问:(1)听完这段音乐你觉得小鼹鼠们是怎么样去郊游的?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2)小鼹鼠们除了会在我们的膝盖上走还会在哪里走?幼儿随节奏“走走走走走走走-,跑出去-跑回来-”练习。

(3)随音乐和小鼹鼠一起玩一玩吧!
(2)倾听乐段B,引导幼儿大胆感受音乐的变化。

提问:(1)看你觉得小鼹鼠们在玩游戏时还在做什么?老虎来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2)小鼹鼠们非常警惕,边走边观察,他们加快脚步来到了哪里?他们在这里发生什么事了?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他们随着音乐开心的从坡上滑了下来,我们一起和小鼹鼠们试试吧!
(3)倾听乐段A,大胆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鼹鼠们走路时欢快又调皮的样子,感受音乐的有趣。

提问:这段音乐和刚刚的哪一段音乐一样?小鼹鼠们在干什么呢?
小结:滑下坡,小鼹鼠们赶紧站起来继续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前走,调皮的小鼹鼠还是会离开队伍,但到最后又回到队伍中。

(4)仔细感受乐段C,尝试听辨乐曲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舒缓并用动作表现。

提问:(1)刚刚你听了乐曲有什么感觉?这段音乐和前面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这么美的音乐你想用什么做什么?自己随音乐试一试。

小结:和我们想的一样,小鼹鼠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特别开心,随音乐慢慢的起舞了呢!就在他们自由放松的时候,听,谁来了?小鼹鼠们应该怎么做?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随音乐游戏,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大胆表现音乐的形象。

提问:你想和小鼹鼠们一起听着音乐去玩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规则:小鼹鼠跑出队伍后要能随音乐跑回来,听到老虎的声音后要抓紧时间逃回家里。

幼儿自主的随音乐表现乐曲的欢快和有趣。

活动延伸:
这首音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快乐的小鼹鼠》,让我们把这份快乐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吧!
大班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鼹鼠》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能够仔细倾听音乐,大胆的进行表达和创造,同时喜欢参与艺术活动,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关注到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教育活动中幼儿对于游戏一直乐此不疲,因此《快乐的小鼹鼠》活动中,在对原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挖掘上,也为增加幼儿游戏的趣味性,我大胆的对活动音乐进行了创编,在音乐的结尾处加入了猛兽的吼叫声,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对于整个音乐的理解。

在活动前和幼儿一起进行节奏“XXXX︱XXX-︱”的练习,让幼儿通过制作香喷喷的土豆派练习乐曲的基本节奏型,同时也为引出小鼹鼠做了准备。

大班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鼹鼠》教材分析
一、选材介绍及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快乐的小鼹鼠》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2013年8月第1版大班上,是主题三《多彩的秋天》中次主题三《秋趣》中的第一个教育活动。

《快乐的小鼹鼠》原活动设计中通过制作香香的土豆派,练习乐曲的基本节奏,然后引出乐曲的主人公“小鼹鼠”欢快、好玩的一天。

本活动中对原教材的音乐进行了创造和改编,加入了猛兽的吼叫声,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同时幼儿自由随音乐做动作以及创编动作等环节都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充分体现。

在活动中对于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注意力、规则意识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理论依据
依据《指南》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快乐的小鼹鼠》活动中幼儿随音乐自由、快乐的游戏、玩耍是尊重幼儿需要和创造表现的体现。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快乐、
活泼的音乐风格。

(重点)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和内容。

(难点)
三、实施策略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幼儿更容易理解乐曲的不同旋律变化整个活动通过“小鼹鼠去游玩”的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不同旋律变化,感受快乐、活泼的音乐风格,然后随音乐能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

情境的创设,能让整个音乐便与幼儿理解和表现,活动中通过课件的连续性演示,幼儿更能随音乐表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二)运用游戏,针对性的解决欣赏乐曲的重难点
1.手指游戏的加入,更容易让幼儿理解乐曲。

活动中为让幼儿更深入的感知理解歌曲,在欣赏乐曲的第2遍时,我加入了手指游戏,结合乐曲节奏让幼儿能感知乐曲的基本节奏,让幼儿更容易随音乐进行游戏。

2.情境游戏的使用,让活动更有趣。

整个活动运用小鼹鼠们郊游遇到大老虎后赶紧跑回家的游戏设定,让幼儿能仔细倾听,感知乐曲的旋律变化,理解乐曲的ABAC的结构特点。

(三)结合课件演示,让幼儿更容易理解乐曲的内容和形象
整个活动中充分运用课件,让幼儿感知每段音乐的不同,以及小鼹鼠们做的事情,这样更容易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

如乐段A中,
采用小鼹鼠站成一队出游,然后小鼹鼠从队伍中跑出去跑回来的课件设计,让幼儿更直观的感受音乐中小鼹鼠活泼、调皮、快乐玩耍的场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乐段B中,下滑音的处理也采用了课件的方式,小鼹鼠随下滑音滑下山坡的课件设计让幼儿更容易理解乐曲中下滑音的有趣和好玩。

大班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鼹鼠》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明确,段落性明显,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能根据幼儿的接受水平进行教学。

活动中创造性的使用原教材音乐,加入了猛兽的声音也让整个活动更加完整和有趣,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这一点是非常有创意的。

活动中,孩子们由带节奏的小儿歌慢慢的加入乐谱的演唱,慢慢的再随音乐进行玩耍,整个步骤非常明确,引导幼儿层层深入到音乐中,都是非常有想法的。

只是在乐段C的处理上,如果课件能进行整合性的出示完整乐曲,幼儿对于整个音乐的结构会更加清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