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哲中国哲学发展史.ppt

马哲中国哲学发展史.ppt

《庄》、《易》成为他 们据以发挥议论的思 想资料。
• 2、经学衰落,名法思 潮兴起,动摇了旧观 念,既承袭儒家纲常 名教,又吸收道家的 自然主义与抽象思辨 ,成为风气。学术风 气朝着向玄学发展的 趋势前进。
佛学
• 起源:
• 佛教于公元一世纪时传入中国, 相传公元67年(东汉明帝永平10 年),开始有汉译本佛经的出现
1、其思想资料有道家的“老”、“庄”;也有儒家 的《周易》,合称“三玄”。
2、玄学的思想形式是注释经典,但注释的是儒道杂 经,而且使用的方法是道家的。
3、其力求把孔、老;无为与伦理等级观念相结合。 “尚自然”、“笃名教”的口号明显地体现此点 。
魏晋玄学兴衰
1、司马氏和曹魏两大势 力斗争,曹魏派内心 忧惧恐怖,认为“处 天地之将闭,平路之 将陂,时将大变,世 将大革”(王弼语) ,找寻自我陶醉的镇 定剂,顺应世变的处 世之道。《老》、
原始哲学
• (3)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 两个对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 了原始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 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的思 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用阴 阳这两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即对立又 统一的物质现象。
先秦哲学
• 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是形成学派 和建立哲学体系的重要历史时期。奠定了 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掀起了中国哲学的 第一次高潮。
• 佛教的戒律也是要求人们完善自我的品格 • 在思辨上,中国佛教有一套自己的运思模
•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并称 为世界三大哲学。
•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轴心时 代”,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阴阳家 兵家 杂家
先秦代表
代表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李斯 邓析 惠施 公孙龙
邹衍 孙武 孙膑 吴起
吕不韦
著作 《孔子》《孟子》 《道德经》《庄子》
中国佛教哲学
• 中国化佛教的基本特征: • 四大皆空,精神不灭,人人皆可成佛,不
以暴力抗恶,佛学流派众多。
• 中国佛教引导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解 脱。佛教启迪人们空掉一切外在的追逐, 直悟生命的本性。要求人们忍受苦难,顿 悟成佛,实际上是要求人们道德人格上的 完善。
佛学
• 佛家的诸佛平等及普渡众生的思想,体现 了佛家的美好愿望和社会责任感,
原始哲学
•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所谓“五行 ”是指:金木水火土,这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事 物,古代思想家用上述五种 物质说明世界万物 的起源是多样统一的,五行相生的关系是:金生 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 木克土,土能堵住水,所以土克水。水能扑灭燃 烧的火,所以水能克火。火能熔化金属,所以火 克金。
董仲舒
主张
• 主张“更化”: • 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
也。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 • 更化建议从秦汉交替的角度提出,主张
以仁德代替严刑,对于当时的社会治理 而言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主张宇宙的次序是有常数的: • 这个“常”就是恒定。
魏晋玄学
• 玄学不是道家学说的变种,也不是儒家学说的延 续,而是儒道合流的思想体系。
中国古代哲学
古代哲学发展阶段
• 原始哲学 • 先秦子学 • 两汉经学 • 魏晋玄学 • 隋唐佛学 • 宋明理学 • 明清实学 • 乾嘉朴学
原始哲学
• 原始哲学:古代哲学萌芽于商周之际,西 周初年的《尚书》提出五行学说,认为: 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 《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关 系。总之,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包 含着最朴素的原始的哲学思想。
《墨子》 《韩非子》 《公孙龙子》 《邹子》(失传) 《孙子兵法》 《吕氏春秋》
孔子
政治上
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仁:仁者爱人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学思并重,传习结合.
9
政治观: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主张性本善,即人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
10
老子
哲学的核心是“道”。(宇宙观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朴素的辨证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1
庄子
主观唯心观(逍遥游)
把朴素的辩证法进而引向了相对主义。
不可知论
“庄子梦为蝴蝶”。
12
墨子
• 兼爱、非攻、尚贤 • 尚同、节用、节葬
13
荀子
• 在人性论
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 的“性恶”论的观点 。
• 在天道观
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观点。
• 政治上
主张“法后王”,提出实行中央集权。;
14
韩非子
• “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 “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15
两汉经学
• 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故 其哲学流变由先秦诸子之 学转入两汉经学。两汉经 学是以先秦儒家思想为经 典发展起来的经院哲学体 系,它以宣扬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为特色,其代表 人物是董仲舒。
• 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当时人 们对佛教教义的了解也只是把它 看成与中国黄老方术思想差不多 的东西。他们认为老子讲“无为 ”、“去欲”,佛教也讲“清净 无为”、“息心去欲”。
佛学
• 中国佛教至隋唐而至于鼎盛,本期的佛教宗派 融入了南北诸家师说,在哲学上取得了重大进 展。其中,比较重要的派别有三论宗、天台宗 、华严宗、禅宗、唯识宗、密宗、净土宗、律 宗等。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 门论》为渊薮,着力阐发龙树一系的中观思想 ,其精髓和诠释格式为诸宗派广泛采纳。玄奘 的唯识宗引入了印度式繁琐的名相分析体例, 不适合中土社会的思想实际,故数传而绝。
•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 相生:水——木——火——土——金 • 相克:金——木——土——水——火
原始哲学
• 总的来看,五行生克表示的是物质基本形 态的变化,五行相互作用,产生万物无穷 的变化。在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基本作用 的方式是相生(促进)与相克(抑制), 这是一对矛盾,矛盾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 两方面,即:“我生”“生我”“我克 ”“克我”四种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