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主导作用
1、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合作者,作为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要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以自己的真诚情感与学生交流,以利于学生的探索与交流。

2、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能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这个问题情境需要我们教师来创设。

教师要创设一个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下,能积累内容丰富的事实材料,能使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再创造”。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到下列情境中去:由同桌合作,从课前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每个都表示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中,任意取出几个,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后,记下它的面积、长、宽等一组数据。

要求每桌先至少拼出5个大小或形状不同的长方形,记下相应的每一组数据;然后集中观察这几组数据,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规律;经历这样的数学“再创造”
和交流活动,不但抽象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而且儿童对发现真理的归纳方法也多了几分体验。

又如:教学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时,课前准备好6张长方形纸片(3组,每组的两张大小相等,组与组之间的纸片大小不等)和能插长方体框架的12根学具小棒(包括连接小棒的插头),让学生用六张长方形纸片糊一个长方体纸盒,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学生在糊、插的过程中学生要对纸片、小棒进行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只有相对的两个纸片相等才能糊成长方体的纸盒,只有把小棒分成3组,每组的4条相等才能插成长方体的框架。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这一问题情境下,发现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完成对知识的“再创造”。

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取决于教师能否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

3、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或补充。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不是我们要完成教学目标所需要的问题,或提不出我们需要的问题,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或补充。

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在美丽的公园里,有21组灯,每组有13个;10行树,每行有24棵;还有公园的其它景色,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下提出问题。

根据教学目标我们需要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棵树?一共有多少个灯?而学生在问题情境下,可能提不出我们需要的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些是我们不需要的问题,如:街道上的小朋友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两棵树哪一棵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教
师要在保护学生提问题积极性的前提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或补充。

4、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活动进行适时引导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波利亚说过:“学生应当有尽可能多的独立工作经验。

但是如果让他独自面对问题而得不到任何帮助或者帮助不够,那么他很可能没有进步”;孔企平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也强调“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所以如果单纯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而忽视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陷入“尝试错误”的泥潭中,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

要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成为一个鼓励者和一个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结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回顾与反思。

当学生的思维方向偏离正确的方向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定向,使其沿着我们需要的方向进行。

5、教师要对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所获取的感性知识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及时从学生的事实材料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体系,以及由此而演绎地建立起来的数学理论。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对分数有了感性的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分数进行个性化表示后,教师要引导把学生的这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从中抽象出分数这个数学概念来;又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设法用符号表示一个月饼的一半,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可能“创造”出很多种表示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创新意识的一个好的时机,但在学生个性化的表示以后,不能让学生永远停留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表示----用1/2表示月饼的一半。

6、教师要设计和引导学生设计必要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对“再创造”的知识能够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

总之,教师是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