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品检验工作得基本程序
药品检验工作得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留样、报告。
(一)取样 :要考虑取样得科学性、真实性与代表性。
1、 基本原则:均匀、合理
2、 特殊装置:如固体原料药用取样探子取样。
3、 取样量:设样品总件数为x
当x ≤3时,每件取样
当3<x ≤300时,随机取样按1
+x 当x ﹥300时, 12随机取样按+x
取样时,应先检查品名、批号、数量、包装等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可取样。
应全批、分部位、等量取样,混合后作为样品进行检验。
一次取得得样品至少可供3次检验用。
(二)检验:判断一个药物得质量就是否符合要求,必须全面考虑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三者得检验结果。
1、 性状
记述药品得外观、臭、味、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
(1)外观性状就是对药品得色泽与外表感官得规定;
(2)溶解度;
(3)物理常数:包括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吸收系数、碘值、皂化值与酸值等;测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也反映药品得纯度,就是评价药品质量得主要指标之一。
构成法定药品质量标准,测定方法收载于药典附录。
2. 鉴别
用规定得试验方法来证明已知药物得真伪。
采用一组(二个或几个)试验项目全面评价一个药物。
3. 检查
包括反映药品得安全性与有效性得试验方法与限度、均一性与纯度等制备工艺要求等内容。
(1)安全性
用生物学方法检测药品中存在得某些痕量杂质,如热原检查、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试验、升压或降压物质检查等内容。
(2)有效性
检查与药物得疗效有关得,但在鉴别、纯度检查与含量测定中不能有效控制得项目。
(3)均一性
检查制剂得均匀程度,主要指制剂含量得均匀性,溶出度或释放度得均一性,装量差异及生物利用度得。
(4)纯度要求
药物得杂质检查,亦称限度检查、纯度检查。
4. 含量测定
用规定得方法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得含量。
常用得含量测定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学方法、酶化学方法。
用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测定药物含量得方法,测定结果一般用含量百分率(%)表示。
效价测定 以生物学方法或酶化学方法测定药物得含量,测定结果一般用效价(国际单位IU)来表示。
原料药,用“含量测定”得药品,其含量限度均用有效物质得重量百分数表示。
用“效价测定”得抗生素或生化药品,其含量限度用效价单位(国际单位IU)表示。
制剂得含量(效价)限度一般用含量占标示量得百分率表示。
生物学方法包括生物检定法与微生物检定法。
生物检定法就是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或其离体器官组织所起得药理作用来检定药物效价得方法,用于无适当理化方法进行检定得药物。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就是利用抗生素在琼脂培养基内得扩散作用,采用量反应平行线原理得设计,比较标准品与供试品两种对接种得试验菌产生抑菌圈得大小,以测定供试品效价得一种方法。
(三)留样
(四)记录与报告
1、检验记录:完整、真实、简明、具体,清晰
(1)供试品情况(品名、规格、批号、数量、来源、外观、包装等);
(2)日期(取样、检验);
(3)检验情况(依据、项目、操作步骤、数据、计算结果、判定等);
(4)若需涂改,只可划线,重写后要签名。
(涂改方式:在错误得地方划单线或双线,在旁边改正重写,并签名)
(5)记录完成后,需复核。
复核后得记录,属内容与计算错误得,由复核人负责;属检验操作错误得,由检验人负责。
(6)检验人、复核人签名或盖章
2、检验报告书:完整、简洁,结论明确。
除无操作步骤外其它内容检验记录。
检验报告必须有检验人、复核人及部门负责人签名或盖章,必要时由检验单位盖章。
3.结论
(1)全面检验均符合质量标准
(2)全面检验后有个别项目不符合规定。
(3)全面检验后不合药用者,或虽未全面检验、但主要项目不合规定,已可作不得供药用处理者。
(4)根据送检者要求,仅作个别项目检验者。
二、第四章课后思考题
1、药物得鉴别在药物分析中有何意义?
答:药物得鉴别试验就是根据药物得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得真伪。
它就是药品质量检验工作中得首项任务,只有在药物鉴别无误得情况下,进行药物得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分析才有意义。
2、药品质量标准中,常用得鉴别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得鉴别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药品质量标准中,常用得鉴别方法有物理常数测定法,化学鉴别法,光谱鉴别法(紫外-可见光谱鉴别法、红外光谱鉴别法),色谱鉴别法(薄层色谱鉴别法、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法)。
物理常数测定法特点就是:测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也反映药品得纯度。
化学鉴别法特点就是:操作简便、快速、实验成本低,应用广;专属性差。
光谱法特点就是:紫外-可见光度法适合具有共轭双键结构得药物;红外光谱法具有指纹性,专属性强。
色谱法特点就是:色谱法鉴别不如红外光谱法专属性强,需与其她方法相配合进行鉴别。
红外光谱法专属性强,除光学异构体与长链烷烃同系物外,几乎没有两种化合物具有完全相同得红外吸收光谱,所以在药物得鉴别中占有重要地位。
3、《中国药典》收载得物理常数有哪些?测定物理常数有何意义?
答:物理常数包括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吸收系数等;其测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也反映药品得纯度,就是评价药品质量得主要指标之一。
4、对化学鉴别试验得要求就是什么?举例说明化学鉴别试验中最常用得反应类型。
答:化学鉴别方法必须反应迅速,现象明显,不要求反应一定要进行完全。
1、呈色反应中常见得反应类型有:
茚三酮呈色反应――多为含脂肪氨基结构得药物;
异羟肟酸铁反应――多为含芳酸及其酯类与酰胺类结构得药物;
三氯化铁呈色反应――多为含酚羟基或水解后产生酚羟基得药物;
重氮化偶合呈色反应――多为芳伯氨基或能产生芳伯氨基结构得药物;
氧化还原呈色反应或其它颜色反应。
2、沉淀反应中常见得反应类型有:
与硫氰化铬胺(雷氏盐)得沉淀反应——多为生物碱及其盐类药物与具有芳香环得有机碱及其盐类药物。
与重金属离子得沉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药物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物。
其它沉淀反应。
3、气体生成反应中常见得反应类型有:
产生氨气,利用其特殊得气味鉴别——多为胺(铵)类药物、酰胺类药物经强碱处理后,加热,
产生氨气;
产生硫化氢气体,利用其特殊得气味鉴别——多为化学结构中含硫得药物,经强碱处理后,加热,产生硫化氢气体;
另外,含碘有机药物,直火加热后,可产生紫色碘蒸汽;含醋酸酯与乙酰胺类药物,经硫酸水解后可产生醋酸乙酯得香味。
4、荧光鉴别:常见得荧光发射形式有以下类型:药物本身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药物溶液加硫酸呈酸性后,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药物与溴反应后,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药物与间苯二酚反应后以及经其它反应后,发射荧光。
5、什么就是一般鉴别试验?什么就是专属鉴别试验?请举例说明。
答:一般鉴别试验:就是依据某一类药物得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得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得
真伪。
专属鉴别试验: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得差异及其所引起得物理化学特性得不同,选用某些特有得灵敏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得。
巴比妥类药物得鉴别:
一般得鉴别试验:利用药物所具有丙二酰脲母核。
专属得鉴别试验:各种药物得取代基不同,可用于鉴别。
苯巴比妥含有苯环,可以与NaNO2-H2SO4反应;
司可巴比妥含有双键,可以使碘液褪色;
硫喷妥钠含有硫原子,有硫元素得反应。
6、采用紫外光谱鉴别药物有哪些方法?如何提高紫外光谱鉴别法得专属性?
答:常用得方法有:①测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或同时测定最小吸收波长(λmin); ②规定一定浓度得供试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得吸收度;③规定吸收波长与吸收系数法;④规定吸收波长与吸收度比值法;⑤经化学处理后测定其反应产物得吸收光谱特性。
采用这些方法可以适当提高紫外光谱鉴别法得专属性。
(1)对比吸收曲线得一致性。
(2)对比最大吸收波长与相应吸收度得一致性。
(3)对比最大吸收与最小吸收波长得一致性。
(4)对比最大、最小吸收波长与相应吸收度比值得一致性。
7、为什么中药及其制剂得鉴别首选色谱法?
答:中药成分复杂,而色谱法具有分离,鉴定得功能。
薄层扫描法具有分离效能高、快速、简便等特点,因而适用于中药制剂得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其重现性与准确度均优于薄层扫描法,就是中药制剂含量测定得首选方法。
四、片剂中辅料得干扰排除、注射剂中抗氧剂得干扰排除
答:(1)片剂:①糖类干扰与排除:选用氧化电位稍低得氧化剂;过滤除去。
②硬脂酸镁得干扰与排除:<1>Mg2+ 干扰配位滴定:选用不同pH条件得指示剂;加掩蔽剂。
<2>硬脂酸根离子干扰非水滴定法:提取分离法;采用草酸作掩蔽剂;改用其她含量测定方法。
③滑石粉、硫酸钙等得干扰与排除:干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旋光法:滤除法;提取分离法。
(2)注射剂:抗氧剂得干扰与排除:加掩蔽剂(丙酮、甲醛);加酸分解法;加弱氧化剂氧化法;改用其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