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气道的管理护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护理

美国呼吸治疗学会2010年
非确定性紧急人工气道
喉罩
气管食管联合通气管
确定性人工气道
确定性人工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适应症:
各种先天性呼吸道梗阻、需 立刻建立人工气道的
各种原因造成的下呼吸道分 泌物潴留需要抽吸、引流者
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功能衰竭 需要进行人工辅助呼吸者
各种原因导致新生儿呼吸困 难者
各种药物中毒反应性痉挛窒 息者 喉痉挛
人工气道管理
意外拔管的抢救 ➢简易呼吸气囊加压给氧辅助呼吸 ➢立即通知医师,通知麻醉科并积极协助处理 ➢检查病人的声门、口咽部有无意外损伤,出血 及口咽部有无滞留等情况,保证呼吸道通畅
人工气道管理
意外拔管的抢救 根据病人自主呼吸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a.如病人拔管后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很弱,不 能满足病人的氧供,应立即双手托起病人下颌角, 简易呼吸气囊加压给氧辅助呼吸,并积极准备二 次插管 b.如病人有自主呼吸,同时病人呼吸频率、节律、 幅度正常,唇、指(趾)甲无严重缺氧现象,血 氧饱和度≧90%改鼻塞或面罩给氧,继续观察病人 生命体征 C.如病人有自主呼吸,但由于病人肌张力暂时未 恢复正常,病人呼吸时有舌后坠现象,可放置口 咽通气道,以保持病人通气。
LOGO
人工气道护理
天长市中医院
人工气道护理
大纲
人工气道基本概念 人工气道分类 人工气道管理 气道湿化 吸痰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
人工气道基本概念
人工气道: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 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 一,也是机械通气的前提条件。
人工气道基本概念
人工气道湿化
湿化液种类: 常用湿化液有蒸馏水、0.45%盐水、
1.25%碳酸氢钠、加有抗生素的湿化液
人工气道湿化
湿化效果的判断
判断
湿化满意
湿化过度
湿化不足
痰液 听诊 病人
稀薄、容易吸 过度稀薄,呈 粘稠结痂
出或咳出
清水样
无干鸣音无痰 痰鸣音多甚至 闻及干鸣音
鸣音
诱发支气管痉

呼吸通畅,安 频繁呛咳,呼 刺激性咳嗽,
人工 气道
非确定性紧急人工气道
手法开放气道
单手式或双手托起病人的下颌角
口咽和鼻咽通气道
放置时先湿润一下,先弓背向上放入口腔,入口 腔后翻转放入口咽部,压住病人的舌根部
面罩加压简易呼吸囊
由两人操作,操作者将接简易呼吸囊的面罩放在 病人的面部,用两小手指捏起下颌角,中指与无 名指于下颌骨处,食指与拇指压面罩的上部,一 助手双手捏压简易呼吸囊
其他,如外科手术行全麻病 人
确定性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管理-安全性评价
气管插管(ETT)深度 经口: 门齿22土2cm 经鼻: 鼻孔27土2cm 儿童: 口唇12土(年龄/2) 气管导管距隆突2-3cm
人工气道管理-安全性评价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每班检查气管插管位置:气管插管插入尖端应 在气管隆突上2~3cm(X线检查是金标准)。 ➢充分湿化:保持机械通气时适宜的温度湿度 ➢及时正确吸痰 ➢心理护理 ➢一般护理
《AARC临床实践指南》
6)建议对使用高浓度的氧或PEEP,或具有肺 泡重新塌陷风险的成人和婴儿采用封闭式吸痰 7)建议对婴儿采取封闭式的气管内吸痰 8)如果有急性肺损伤的病患发生由于吸痰导致 的肺(泡)重新塌陷,建议避免将病患与呼吸 机断开和采用(吸痰后的)肺复张 9)建议成人和儿童使用的吸痰管(直径)要小 于他们使用的气管插管的直径的50%,婴儿则要 小于70% 10)建议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要超过15秒钟
❖ ETT的固定:胶布法、绳带、支架法
气管插管拔管的护理
拔管指征: 神志清楚 肌张力恢复,手握力恢复正常,抬头>5度 生命体征平稳 需要长期带管改行气管切开者需要拔管
气管插管拔管的护理
耐心解释,取得病人的合作 吸净气管插管内的痰液 吸净口鼻腔内的痰液 更换吸痰管放入气管插管内并同时气囊放气 再次吸引口腔并观察口腔情况 拔管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末梢的变化
气囊的管理
❖ 作用:固定插管、封闭气道、防止反流 ❖ 气囊压力CP:<25mmHg或30cmH2O 是否需要常规放气?
建议:正压通气者,气囊不行常规性 的气囊放气。
最新规定: 气囊压力: 25-35cmH2O
人工气道湿化
湿化方法: 气道内持续滴注法; 气道内间断滴注法; 雾化吸入加湿法; 电热恒温湿化装置; 人工鼻的应用
人工气道湿化
湿化液种类与量的选择: 一般认为长期湿化的患者每天的湿化量在
300-500ml,小于300ml起不到湿化作用,大 于500ml则成为湿化过度。老年患者每天的湿 化量在200-300ml为宜。确切的湿化量必须 视室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体温、病 人的出入量、痰液的量和性质作适当调整。

吸急促
声音高亢
吸痰定义
用吸痰装置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吸 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 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 种方法。
吸痰目的
❖保持气道通畅 ❖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便于留取检验标本
吸痰途径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管 ❖经鼻腔,口腔
《AARC临床实践指南》
1)气管内吸痰仅仅是在病患有痰的时候,而不 是常规性的。也就是说病患有需要吸痰的指征 时才吸痰 2)如果病患在吸痰时,临床上有明显的血氧饱 和度下降的问题,建议吸痰前提高氧浓度;建 议在吸痰前的30-60秒,向儿童和成人提供 100%的氧;向婴儿提供基础氧浓度的10% 3)建议在给呼吸机上的病患吸痰时不要让病患 与呼吸机分离 4)基于对婴儿和儿童所做的研究证据,建议使 用浅吸痰而不是深吸痰。主要是避免深吸痰有 可能会造成气管黏膜的损伤 5)建议不要在气管内吸痰前常规的使用生理盐 水滴注。建立人工 Nhomakorabea道的目的
❖ 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 ❖ 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 进行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分类
➢ 非确定性紧急人工气道(基础气道):即短时 间内解决通气问题的人工气道包括手法开放气 道、口咽和鼻咽通气道、面罩加简易呼吸囊、 喉罩、气管食管联合通气管道等
➢ 确定性人工气道:保证可靠的、有效的通气并 适宜长时间的使用的气道。包括经鼻气管插管 术、经口气管插管术、逆行气管插管术、纤维 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经皮气 管穿刺置管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