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山镇关于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专题调研报告

赤山镇关于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专题调研报告

赤山镇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调研报告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工作是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也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我镇党委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实践,采取平时了解和集中调研相结合,听各村党支部汇报与实地采访相结合,集体座谈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办法,对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私营企业主党员发展情况、组织员队伍建设、<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一、党员队伍现状:我镇现共有24个党支部、1500名党员。

其中机关党支部2个(含老干部党支部)、村党支部18个、非公企业党支部4个,党员13名。

全镇党员中,机关企事业党员86名,占党员总数的5.7%,私营企业主党员20名,占党员总数的1.3%,退休干部及教师党员130名,占党员总数的8.7%,农民党员1264名,占党员总数的84.3%。

在性别结构上,男性党员1207名,占党员总数的80.5%,女性党员293名,占党员总数的19.5%。

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党员239名,占党员总数的15.9%,36-45岁党员185名,占党员总数的12.3%,46岁-54岁党员174名,占党员总数的11.6%,55岁-59岁党员471名,占党员总数的31.4%,60岁以上党员431名,占党员总数的28.8%。

在学历构成上,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33名,占党员总数的8.9%,中专文化程度52名,占党员总数的3.5%,高中文化程度249名,占党员总数的16.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066名,占党员总数的71%。

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经验做法(一)立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规范发展党员工作。

1、建立了发展党员四项制度。

在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中实行“预审”制,严把入口关。

村支部初步推荐,镇党委对初步对象进行“预审”,经审查合格的确定为拟发展对象。

实行“干预”制,严防家族化。

规定村两委班子在任期内,原则上不发展其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入党,如有其近亲属入党,村两委干部必须主动向镇党委说明情况,由镇党委干预,考察确定其是否符合条件,如隐瞒不报的,由镇党委追究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

实行“会审”制,严把程序关。

镇党委在研究拟发展对象时,要与镇纪委、派出所、村党支部等共同对拟发展对象的政治背景、现实表现、遵纪守法情况进行会审,严把质量关。

实行责任追究制,严把责任关。

坚持对党员发展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不力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对发展不合格对象的,坚决组织处理并进行通报。

今年下半年取消了黄花村三名不符合条件预备党员身份。

2、坚持党员标准,严格工作程序。

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

注意把那些自觉学习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严格按“一推优、二测评、三公开”程序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好入口关,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3、坚持改善结构,注意均衡发展。

在做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注意在青年、妇女和生产、工作第一线、新经济组织以及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发展党员。

特别是在农村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狠抓了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发展党员工作,着重解决了后进村多年不发展党员,党组织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

4、坚持教育引导,做好基础工作。

注意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注重在先进典型、技术能手、岗位标兵、退伍军人中发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

镇党委每年对本镇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结合“七·一”表彰、创先争优等活动,运用身边的典型和模范人物激励、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5、坚持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了发展党员工作的相关制度。

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推行“一推优、二测评、三公开”,不断拓宽发展党员渠道,扩大发展党员视野,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增强党员发展透明度,促进发展党员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在确定重点培养对象时,必须通过村“两委”班子成员推荐,党员推荐,群众代表推荐。

定重点培养对象、定入党积极分子、定发展对象都必须通过全体党员表决通过。

(二)立足实际、改革创新,规范党员教育管理1、加强党组织关系管理,规范党员档案。

一是加强党员信息库建设工作,通过镇党委建库,使全镇党员的信息管理有了明确的载体,将全镇所有党组织关系在我镇的党员纳入信息库管理。

二是规范党组织关系结转流程。

严格按照中组部关于严格按照加强党组织关系结转的通知,以党组织隶属关系结转党员党组织工作。

三是规范了党员档案工作。

建立了党员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了党员档案存放室,安排专人对党员档案进行管理。

实行党员档案逐一登记制度。

组织关系转入我镇,对有党员档案进行登记并由本人签字确认存放于镇党员档案室。

党组织关系转出时,根据档案登记薄上所登记的党员档案号查找党员档案,凡提走党员档案的由提取档案人在党员提取登记薄上签字。

由于规范党员登记、提取的手续,我镇党员档案健全,未出现漏登、漏提的情况。

2、加强党组织生活会,规范党组织生活会程序。

镇党委对组织生活会十分重视,结合镇情拟定民主生活会的内容,下发文件。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全镇24个党支部坚持每年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党性分析,提高了党员素质。

3、加强党员流动的登记管理。

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镇党委下发了文件对流动党员的登记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凡是外出达6个月以上的进行登记造册,对流入地进行调查核实并上报县委组织部。

4、加强党员基本权利宣传,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通过设置宣传栏、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大力宣传了《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章程,使广大党员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明确自身的身份、明确自身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近年来我镇以“造先锋模范党员队伍、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目标,制定了党员教育培训规划,狠抓党员的教育培训。

一是确定培训对象。

每年将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作为培训重点。

二是落实培训经费。

镇党委将党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从党建经费中解决党员培训经费。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

通过采取电视视频学习、请上级党校教授培训、选派部分人到上级相关党校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了广大党员的素质。

(三)立足创先争优,激发党员内动力近年来,我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在全镇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了“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创模范带头人”,“强基层党组织核心、强党员干部素质、强乡村经济实力,争创新农村建设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双强”(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优秀村干部,争做“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先富好党员,促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活动。

全镇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通过开展塑形象、作表率活动,使全镇通过“党旗飘起来、党员身份亮出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党员结构不合理。

党员队伍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结构普遍偏低,农村青年党员数量偏少,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外流较多,大多农村年轻人对党的认识不深,入党积极性不高,加上不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的工作办法不到位,导致农村党员年龄普遍老化、党员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

(二)选定发展对象比较困难。

当前,农村大部分优秀青年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青年很少,加之留在农村的青年各方面素质相对偏低,培养符合条件的党员难度较大。

外出务工青年素质普遍较高,但若作为发展对象,对其考察的工作比较困难。

(三)部分村党支部工作不够细。

强调义务多,表现在公益事业捐款、出义务工修路、计划生育、拆迁住房等方面处处让党员带头,党员权利体现少,激励措施缺乏,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热情。

(四)开展教育的内容和管理方式不够活。

开展教育活动无论其内容和方式上没有适时地变化,有些农村党组织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把教育活动等同于读书、念报、学文件,形势单一,内容枯燥,教育管理没有生机,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四、对策建议(一)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水平。

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很有必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创新机制,完善制度,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道路。

一要联系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实际,在教育管理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突出抓好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

二要扎实抓好农村党员培训。

有计划地组织农业、水利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性的下村进行党员实用技术培训。

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分级负责、分级培训、因需施教的方法;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以宗旨信念、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技知识、政策法规等为重点,注重培训实效。

三要加强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认真抓好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

四要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树立一批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进和典型,促进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活力。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考评机制。

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定期学习、“三会一课”、“评先评优”等各项制度。

二要畅通“出口”,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把农村那些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清除出去,不断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要着力解决少数村党支部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问题。

加强指导、督查。

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要亲自抓,研究制定培养发展党员的具体措施。

对问题较多,无力抓发展党员工作的村党支部,要先进行整顿,重点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

四要积极发挥包村单位和驻村干部作用,指导、协助、督促村党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三)创新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切实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

一要稳定农村党务工作者队伍。

以有利于党务工作开展为出发点,合理进行人事安排,特别是要注重农村党务工作连续性。

二要加大力度搞好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

在培训方式上可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教育培训功能,以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为主,结合专家讲座、短期培训班、以会代训、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培训。

三要强化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加强考核,促进农村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作水平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