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灵枢·本神第八》 [题解]本篇主要讨论人的精神活动过程及 …

《灵枢·本神第八》 [题解]本篇主要讨论人的精神活动过程及 …

素问·玉机真藏论
(节选)
题解
玉机--即玉衡璇玑,古代测量天体坐标的天文仪器。

真脏--即五脏无胃气之脉。

本篇主要讨论了四时五脏的平脉,太过不
及的病脉以及真脏脉的脉象;并阐述了五脏发
病的传变规律,五脏虚实与死的机转,同时说
明了五脏之脉必借胃气才能到达气口的道理。

其中尤以脉有无胃气为重点,以无胃气之真脏
脉预测病情就好似以玉衡璇玑窥测天道一样重要,故名。

内容提要
1. 五脏疾病的传变方式及预后。

2. 顺传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 五实证和五虚证的内容及其预后的诊断。

目的要求
1.掌握五脏疾病传变的两种方式(顺传、逆传)及其预后。

2.了解五脏病顺传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方法。

3.掌握“五实”、“五虚”证的病候及预后,以及其对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

内容分析一、五脏疾病的传变
即子病传母,如肝传肾、肾传肺、
肺传脾、
脾传心。

即按照五行相克关系而传变的方式,
如肝传脾、
脾传肾、
肾传心、
心传肺、
肺传肝。

顺传:
1.传变方式:
逆传:
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表
五脏受气于(其
所生)传之于(其
所胜)
气舍于
(所生)
死于(其所不
胜)
心脾肺肾脾肺肝肾(夜半)肺肾心肝(平旦)肾肝脾心(日中)肝心肺脾(四季)
肺(下晡)




疾病的发生有快有慢、变化多端,传变方式一般有一定规律可循,但特殊情况下也有“不以次传”的。

猝然暴发之病,其传变迅速,不以次传,治疗也不必根据一般相传的次序而行。

“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
故曰:“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
故令人有大病矣”。

2.“一日一夜五分之,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一日之间阴阳消长的变化与人体的机能活动有密切关系,尤其在病理过程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二、顺传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略)
三、五实证和五虚证的内容及其预后的判断
正气虚极,胃气衰败—死
心气虚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
肺气虚肝气虚肾气虚脾气虚
五虚:五脏正气不足,“精气夺则虚”。

脉盛:皮热:腹胀:
前后不通:闷瞀:
五实:五脏邪气实,“邪气盛则实”。

邪气盛甚,气机阻绝,胃气不通—死
心气实肺气实脾气实
肾气实,腑气不通肝气实
五实证转机“身汗得后利”
表邪解里邪除
邪有出路气












五虚证转机“浆粥入胃,泄注止”
胃气存,脾气健,气血生化有源、正气可望得复肾气渐固,
精气得以内藏



提示临床治疗:
实证--邪有出路,
虚证--恢复胃气,同时使肾气坚固。

五虚死、五实死皆与胃气衰败或隔阻不通密切相关,而其尚有生机亦因胃气未绝或胃气得通,均体现了胃气的重要性。

小结
本文为节选,着重论述了五脏发病的传变规律(顺传、逆传),五脏虚实与死的机转。

同时也强调了胃气在五脏虚实病证转归与预后中的重要性,对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复习思考题
1. 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如何理解“一日一夜五分之,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2.何为“五虚”?何为“五实”?为什么说“五虚死”?“五实死”?为什么“其时有生者”?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四季时日时段肝

甲乙
平旦
(寅卯)


丙丁
日中
(巳午)

长夏
戊已
日昳
四季
(辰戍丑未



庚辛
下晡
(申酉)


壬癸
夜半
(亥子)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