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剧策划(PPT 76页)

电视剧策划(PPT 76页)

从创作题材范围看,农业战线,农村生 活,军旅生活,青年风貌,儿童生活,知识分子生活, 商业活动等都有展现;在剧作风格上 可谓:“百花 开放”,有正剧、喜剧、也有悲剧、讽刺剧;从整体 上看,这几年的创作体现出较强的现买主义创作倾向。
27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14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一、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发展背景 4. 1981年4月,第三次全国电视会议在北
京召开,会议对1980到1981播出的电视 节目进行评选,这一全国性的电视剧评 奖活动从此坚持一年举办一次,原名 “全国优秀电视剧奖”。 1983年开始 正是命名为“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是 中国电视剧最高“政府奖”。
3
《一口菜饼子》
• 讲述一位母亲将仅
有的一口菜饼子留给
女儿,在饥寒交迫中
死去的故事。当时的
演播室里搭起一个简
陋的小布景,两部摄
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
画面,正是这部20分
钟的“直播电视小
戏”,开启了中国电
视剧的序幕。
4
中国电视刚初创阶段前 后近8年,所有插出的电视 剧均采取黑白图像的直播方 式。
在此8年中,北京电视台 共播出电视剧90部
2. 1979年8月18日至8月2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为解决
电视节目的来源问题,召开了首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 号召全国有条件的电视台都大办电视剧,为庆祝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举办全国电视节目大联播做
好准备,并决定立即进口国外的电影电视片。
3. 1981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视剧理论研讨
会――全国电视剧编剧经验总结会。
9
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
三、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创作回顾
(1)长达8年的直播电视剧阶段,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 电视剧创作人才。 (2)直播电视剧的剧目,大多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人 民的情绪,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这给后来中国电视 剧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直播电视剧有时也采用电影胶片拍摄作为辅助手 段,但由于成本较高,只在极数剧目的少量外景中使 用。
值得记入历史的有这样几部作品:反修防修主题的 《考场上的斗争》(1967),学大寨主题的《架桥》,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题的《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 (1975)、《神圣的职责》(1975)。其中,《考场上 斗争》,是中国电视史上唯一一部用黑白录像设备制作的 电视剧,它也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生产此后脱离直播时代, 跨入录像制作时代和彩色时代。

5
1958年9月4日,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 《党救活了他》。这是根据上海广慈医院抢救被 烧伤的炼钢工人丘财康的真实事迹而创作的纪实 性电视剧。由此以后,这种“真人真事”类型的 纪实电视剧,成为中国主旋律电视剧范围内的一 个重要类型。 这年10月,新成立的上海电视台播出了第 一部电视剧《红色的火焰》。1962年1月13日, 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剧《莫里生案件》,它是根 据美国作品改编的,用来揭露非美活动委员会对 美国进步人士的迫害性审判。
7
从全国范围看,8年中, 共生产直播电视剧200部左右。 1966之前,8年时间里,全国 只播出了80余部这种“一条主 线,两三个场景,四五个人物, 七八场戏,三十分钟,二百个 镜头”的“直播电视剧小戏
8
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
二、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种类
这些电视剧,从内容上看,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 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 “人情味”。
•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23
1982年,全国制作电视剧348集。这些作品中,被 热议的有表现文革一代青年苦闷与追求的4集电视连续剧 《蹉跎岁月》,改编自古典名著的武打电视连续剧《武 松》,反映当时青年面貌的3集电视连续剧《赤橙黄绿青 蓝紫》,反映解放前上海小市民和知识分子悲惨生活的3 集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等。
24
1984年5月6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香 港亚洲电视台的武打连续剧《霍元甲》, 在中国大陆轰动一时,这带动了后来中国 一大批武打动作电视剧的出现。
26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1978年文革之后一直到80年代中期,这 几年是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时期,这种复苏不但表现在 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很大提高,直接进行宣 教的剧目很少,而带有现实主义和反思色彩的电视剧 却出现很多。
北京电视台仅仅在1967年用拍摄了一部黑白电 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上海电视台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 《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写知识 青年上山下乡、扎根农村的故事。
12
• 从1967年到1977年,其间多数时间处于文革时期。
这一时期,电视剧“为政治服务”的色彩更为明显,且创 作成绩极为寥落,几成空白,乏善可陈。
20
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131部,数量 急剧增长,这是1979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全国 电视节目会议号召“大办电视剧”的结果。这些 电视剧里,引起反响的有《凡人小事》、《女 友》、《乔厂长上任》、《何日彩云归》等,作 品的题材迅速扩大,风格上也向多样化发展。
1980年是电视剧复苏以来的第一个大丰收年, 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131部。 1980年, 我国还制作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并于1981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984年,以家庭伦理和血缘关系为题 材的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巴西电视 连续剧《女奴》、墨西哥电视连续剧《诽 谤》等在中国相继播放,也对后来中国的 家庭情节电视剧带来了明显影响。
25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三、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电视事业在这一时期有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 1979年全国仅有电视机485万台,而到1985年初, 全国就已有电视机5千万台,是6年前的10倍。观众 人数也增加至两亿人。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 视剧仅有19部,而到1986年,全国电视剧年产量就 己达1500部(集)左右。
电视剧策划
1
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
一、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 二、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种类 三、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创作回顾
2
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
一、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
电视台),建立于1958年5月1日。同年6月15日该 台播出了我园第一部直播电视刚《一口菜饼子》, 这是中国电视剧的发端。
•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
国的一律不播,
11
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
二、状况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
发表。从6月开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 会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 舞台演出及其后拍摄的影片。
16
6. 1982年1月,中国电视剧艺术 委员会成立,委员会做了大量 促进电视剧生产的实际工作。
7. 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成立。
17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二、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制播状况 国外影视片不断被引进,为中国电视的发展 提供了养料。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 《伟大的曙光》、《难忘的1919》、《乡村 女教师》、《望乡》……这些来自南斯拉夫、 苏联和日本等国的电影1978年后陆续在国内 电视荧屏上播出。经历了严格筛选的国外影 片在不涉及意识形态冲突下,顿时打开了国 内观众的眼界,也让数十年来一直处在封闭 中的中国的电视工作者抽了一口凉气。
从电视剧题材类别来看,这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电视 剧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伤痕电视剧” 2. 改革题材的电视剧 3. 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电视剧 4. 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 5. 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
10
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1966—1976)
一、社会政治背景
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1976年5月中旬, 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 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举毛泽东思 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的“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这就是:
13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一、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发展背景 1.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终于以“四人帮”的粉
碎而宣告结束,新时期也正是伴随着“文革”梦魇的 渐渐消逝而开始的。以1978年5月播出的彩色电视剧
《三家亲》为起点,中国电视剧迎来了全新的发展。
6
1963年8月17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剧《火种》, 它是一部反映美国种族和阶级矛盾的电视剧。 1965年,适应当时“抗美援越”形势的需要,北 京、上海、广州陆续播出了根据越南民族英雄阮 文追事迹改编的电视剧。 这一时期根据柯岩同名独幕剧改编的电视剧 《相亲记》,是一部比较贴近生活的作品。由于 广受欢迎,《相亲记》连续演播4次,并曾赴广 州演出—— 在直播时代,这意味着整个剧团搬迁 式的巡回演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