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二)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二)

云南省最全茶山总汇(二)上期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茶山,这期我们将继续为您介绍普洱茶山。

普洱市综述普洱市是因普洱茶而更名的城市(原名思茅)。

事实上,作为云南第一大市的普洱,无论从历史,还是现有的普洱古树资源来看,都和普洱茶有着不解之缘。

普洱市境内古树茶面积达83187公顷,约合124万亩。

其中野生茶树居群786 33公顷,是普洱茶产区中最大的;古茶山12123公顷(200 6年普查数据)。

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远祖),到镇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王,再到邦葳的过渡型茶树王,还有树高最高(27米)的孟连勐马镇腊福野茶。

普洱市拥有最为多样的珍稀普洱古树资源。

从最大的无量山野生茶树居群(16534公顷,分布于景东县锦屏镇至镇远县勐大镇),到最大的栽培古茶山景谷文山古茶山(1112公顷),再到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

普洱市也拥有极为丰富的野生茶居群和古茶园资源。

普洱市是云南最大的市,占地面积45385平方公里,辖九县一区。

我们将按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分为三个大的地区来分别叙述:分别是位于东南的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片区;位于中北部的景东、镇沅、景谷片区;和西南部的澜沧、孟连、西盟片区。

普洱市的古茶山资源极为丰富,介绍中我们仍然选用以大函小的方式,如果您听说的茶山没有在大的分类中出现,那应该会在大茶山的产地一栏中找到踪影。

另外这里所说的古茶树标注的下限为树龄100年,有些产地没有被收录,可能是由于树龄的缘故。

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国庆古茶山须立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气温16.9-18℃。

年降水量1323-1435mm。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茶山历史: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

主要产地:菜园、班中、碧胜、勇溪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643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

相比较而言菜园村茶园的管理比须立贡茶所在的碧胜村要好一些,长势更强。

碧胜村的须立贡茶园内保存了一定树龄比较老的古树,是清代贡茶的原产地。

龙坝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通关龙坝乡,海拔1300-17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0-17.9℃。

年降水量1350mm。

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

主要产地:竜宾、勐里、大乜多、竜场、打洞、石头、曼婆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287公顷,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通关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永平镇,海拔1520-1820米,常年平均气温14.9-16.8℃,年降水量1391mm。

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永平、新武、景坝、毕库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87公顷,呈块状分布。

代表品种有永平村大叶绿茶和新武村大叶绿茶,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坝溜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坝溜乡。

海拔1630-188 5米,常年平均气温11.9-16.4℃,年降水量2197mm。

土壤为红壤。

主要产地:老朱、联珠、老彭、骂尼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47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

代表品种有老朱寨玛玉茶和联珠村羊八寨玛玉茶。

茶树分布密度较小,管理中等,长势强。

迷帝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新抚乡。

海拔1300-194 0米,常年平均气温14.2-18.3℃,年降水量1293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界碑、新塘、班包、那宪茶山历史:明神宗时期已开始种茶,清代进一步发展,成为茶马古道驿站之一。

原称米地茶,因为成为清代贡茶受皇帝喜爱,故称“迷帝”茶。

界碑赵氏家族曾保留有皇家所赐“岁俸京师”牌匾,文革时遗失。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195公顷,代表品种为界碑村迷帝贡茶,最大的老茶园有300多亩。

茶质特色:迷帝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快,茶香清扬,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

景星豪门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与墨江县西部景星乡,北回归线附近。

海拔1530-1990米,常年平均气温14.2-16.9℃,年降水量1360mm。

土壤为红壤、黄棕壤、紫色土。

主要产地:新华、景星、正龙茶山历史:景星有数百年种茶历史,解放前有景星茶厂,是墨江茶厂的前身。

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283公顷,呈块状和零星分布。

代表品种有新华村大团叶绿芽茶和景星村中叶茶。

景星茶园经过历年的开发种植,茶园中古树和小树混栽,老树大都经过矮化处理,芽头明显增多。

茶质特色:苦涩明显,略有甜味,香气较弱,生津回甘明显,山野韵不显。

困鹿山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宁洱县宁洱镇,海拔1090-1640米,常年平均气温16.5-19.0℃,年降水量1700mm。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主要产地:宽宏、西萨、谦岗茶山历史:困鹿山原作困卢山,是清代贡茶产地之一,宽宏村的哈尼人种茶历史超过400年。

古树现状:茶园多在村寨边,粮茶间作。

代表品种有宽宏村困鹿山大叶茶,西萨村大叶茶,还有当地俗称的细叶茶属于白毛茶一种。

宽宏村古茶园有古茶树372棵,树龄400年以上,大叶种和小叶种共生,这种成片的未经矮化的古茶园比较难得,是明清普洱本地产茶的重要证明。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明显,汤质饱满、甜滑,苦涩较弱,回甘较快。

国庆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江城县国庆乡,海拔1100-135 0米,常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2360mm。

气候湿热多雨。

土壤为赤红壤主要产地:络捷、么等、田房、嘎勒、博别、和平茶山历史:江城历史上是易武茶北山的必经之路,受六大茶山贸易影响,江城很早开始种茶,在络捷、田房等地种茶历史都超过200年以上。

络捷即是彝族语“茶叶”的意思。

古树现状:茶园都在村寨边上,目前古茶山面积有387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络捷普家村老树茶,田房村田房大树茶。

国庆古茶呈不同树龄混布,部分没有修剪的老树较为高大。

不同产地茶园维护情况不一。

受易武茶价格上涨的影响,与易武茶口感相似的国庆茶价格也有所上扬。

茶质特色:苦涩较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质饱满程度较易武老树略逊,略显不够醇厚。

景东、镇沅、景谷古茶树分布虽然普洱市北部传统上并非最著名的普洱茶产地,但是伴随哀牢山千家寨茶树王的发现,人们的目光开始逐渐关注这里,而随着人们对野生和栽培型普洱茶古树群落的了解逐渐增多,人们对这片土地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虽然现在普洱茶研究的很多课题还远未到下结论的时候,但是我们仍然有很多理由锁定无量山脉、哀牢山西坡和澜沧江中游、者干江、威远江水系周围为普洱茶资源最为丰富和最富潜质的地区,这也是茗寿堂最为重点关注的区域之一。

老仓福德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御笔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振太古茶山、老乌山古茶山、田坝古茶山、勐大古茶山、马邓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联合龙塘古茶山、团结古茶山。

老仓福德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北部的安定乡和文龙乡,无量山东坡,海拔1600-2100米,常年平均气温11.6-14.6℃,降水量1280-1390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夹有未风化砂砾。

主要产地:迤仓、中仓、外仓、河底、民福(以上为安定乡),邦崴(注:和澜沧的邦崴不是一地)、邦迈、义昌(以上为文龙乡)。

茶山历史:老仓福德的古茶园、古茶树和茶马古道,证明景东是普洱茶古老产区。

民国14年云南省省长唐继尧曾为“老仓茶”颁发优等奖。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463公顷,呈块状分布,茶园大多在村寨边。

代表植株有文龙乡邦迈村的山茶,安定乡迤仓村的勐库茶。

老仓福德茶区种植密度低,管理粗放,产量相对不高,但这反而使老仓福德茶保留了较高的品质。

茶质特色:老仓福德茶虽然树龄不很高,但茶气充盈,汤质饱满,回甘持久,有无量山北部茶的山韵特点。

金鼎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无量山西坡景东县林街乡及景福乡,海拔1800-2000米。

常年平均气温10.6-14.6℃,降水量1 292-1413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土壤沙性较重。

主要产地:岩头、龙洞、箐头、丁帕、清河(以上属林街乡),金鸡林、公平、岔河、勐令(以上属景福)。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320公顷,呈零星块状分布。

代表植株有景福乡金鸡林村金鸡林茶和林街乡岩头村大卢山茶。

金鼎是无量山古茶区之一,茶树密度较低,管理粗放,普洱茶品质优良。

目前百年以上古树尚有近千亩。

茶质特色:苦显涩弱,苦能化甘,汤质饱满,山韵明显。

漫湾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漫湾镇,无量山西坡。

海拔170 0-2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3.6-14.6℃,降水量1291-1 307毫米。

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夹有未风化石砾。

主要产地:漫湾、安召、温竹等。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205公顷,呈零星块状分布。

代表植株有安召村家茶和温竹村茶。

本区同样是无量山古茶区之一,茶树密度稀,管理粗放。

漫湾也是优质的普洱茶产区。

茶质特色:苦显于涩,苦能化甘,山野韵明显。

御笔古茶山茶山地理:无量山东坡的景东县文井镇和锦屏镇。

海拔1 700-2000米,常年平均气温13.6℃,降水量1300毫米。

土壤为红壤,沙性较重。

主要产地:山心、丙必(长地山)、清凉村(以上属文井),山冲、黄草岭(以上属锦屏)。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279公顷,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

代表品种有文井镇山心村茶,锦屏镇山冲村生态茶。

茶园管理一般,树势生长较强。

御笔古茶山现有百年以上茶树近千亩。

茶质特色:苦涩较重,回甘较快,回甘明显,涩能生津,山韵一般。

哀牢山西坡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龙街乡、大街乡、花山乡,哀牢山西坡中上部。

海拔1300-2100米,常年平均气温12.6-17.6℃,年降水量1180-1320毫米。

土壤有赤红壤、红壤、黄棕壤。

主要产地:东山、和哨(以上属龙街),大街、气力、三营(以上属大街),文岗、营盘、撇罗、文岔、芦山(以上属花山)。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457公顷,呈块状和零星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部分和粮田间作。

代表品种有花山乡芦山村大石房野茶,龙街乡栘衣树村荃麻林大树茶。

茶树零星种植,管理较好,长势较好。

本区是哀牢山古茶区,同时也是历史上普洱茶北上大理的重要通道,保存有部分茶马古道遗迹。

茶质特色:苦显于涩,苦能化干,汤质饱满。

振太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振太乡,无量山西坡,海拔137 7-1857米,常年平均气温16.0-18.4℃,年降水量865-1270毫米。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紫色土。

主要产地:山街、抬头、界碑、兴隆、塘房、沙河、文怕、长安、小寨、黄梨。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883公顷,呈零星块状分布。

此古茶区种茶历史超过250年,大多在村寨边,代表树种有山街村大茶树和小寨村大叶茶。

茶园管理中等,长势强弱不一。

老乌山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按板镇,海拔2057-2240米,常年平均气温14.1-15.2℃,年降水量1390-1502毫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