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框架结构房屋PPT课件
多层框架结构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多层框架结构
主要内容:
重点:
结构组成和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及荷载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的近似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荷载效应组合和构件设计 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
• 装配整体式框架:梁、柱、板预制,构件就位后,焊接 或绑扎节点区钢筋,浇筑节点区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 兼具上述两种框架结构优点,但是,其节点区现场混凝 土施工复杂。
• 另外,有一段时间用到梁柱现浇、预制板式框架结构, 有人称之为半现浇、半整体式结构。
13.1.2 框架结构的布置
按照承重方案的不同划分为三种: 横向承重、纵 向承重和纵横向双向承重。
结构组成和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及荷载 反弯点法,D值法
第十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
13.1 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与布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62—2005)中3.1.2 条:民用建 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 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 宅;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 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 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用途 ≤50m
≥50m
住宅 旅馆 公共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 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 框架-剪力墙、筒体
•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
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m)(6.1.1条抗震)
结构类型
非抗震
6度
7度
8度
9度
框架
70
框架-剪力墙
70
55(40) 不应采用
注:
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等高度);
2 框架-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3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地面以上 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4 表中框架,不包括异形柱框架;5 板柱-抗震墙结构指板 柱、框架和抗震墙组成抗侧力体系的结构;6 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适用 的最大高度;7 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140
剪力墙
全部落地剪力墙 150 部分框支剪力墙 130
60
50
40(35) 24
130
120
100(80) 50
140
120
100(80) 60
120
100
80(50) 不应采用
筒体
框架-核芯筒
160
筒中筒
200
板柱-抗震墙
70
150
130
100(90) 70
180
150
120(100) 80
80
结构的形式和布置
结构形式
多层、高层结构体系一般采用框 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和筒体 结构等。
框架:由梁和柱所组成的 杆系结构。可用于50m以 下的多层房屋中
u=f(H4)
M=f(H2) V=f(H)
qu V M
H
虽然多层和高层建筑所受的荷载和作用无差别,但
所产生的结构效应却有明显差别。
一、结构的形式和布置
13.1.1 框架结构组成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节点及基础组成的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为主要承重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 的结构,其承重结构和围护、分隔构件完全分开,墙只起围护、 分隔作用。 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布置灵活,空间划分方便,易于满足生产工艺 和使用要求,构件便于标准化,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好的整体 性。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表现出抗侧移刚度小,水平位移大的特点, 属于柔性结构,故随着房屋层数的增加,水平荷载逐渐增大,就 将因侧移过大而不能满足要求;或形成肥梁胖柱而不经济。
1. 结构形式布置
受力特点
水平荷载作 用下,钢筋 混凝土框架 结构整体呈
剪切型变形,
单个构件以
弯曲变形为
主
多层框架结构
1 结构组成及特点
框架结构(frame structure)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如整 幢房屋均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则称为框架结构体系或框架结构房屋。
框架结构平面布置和剖面示意图
框架结构的种类,按照施工方法划分: 现浇整体式、装配整体式和装配式三种。
• 现浇整体式框架:梁、柱、楼盖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 其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缺点是:现场施工工作量大、 需要大量模板。
• 装配式框架:梁、柱、板均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 整体。预制构件,可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生产, 速度快、效率高;缺点是整体性差,抗震能力弱,焊接 接头处须预埋连接件,用钢量增加。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2.1.1条: 高层建筑 (tall building):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 28m的建筑物。
始用年代
高层结构体系的发展过程
结构体系和特点
1885 1889 1903 20世纪初 二次大战后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中期
钢筋混凝土结构
框架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筒体结构
悬挂结构 巨型框架结构 应力蒙皮结构
框架-筒体结构 筒中筒结构 成束筒结构
钢 结 构
框 架 筒 体 结 构
组 合 筒 体 结 构
剪 力 桁 架 与 框 桥 架 结 构
交 错 钢 结 构
竖向结构体系(抗侧力体系)的选择
•建筑使用功能 •建筑平面 •建筑高度 •抗震等级 •地质条件 •施工技术 ……
一、结构的形式和布置
1. 结构形式布置
结构布置
*柱网的布置:柱距:3.3~7.2m,梁跨:4.5~7.0m *承重框架的布置
横向布置
纵向布置
纵横向布置
• 1、框架结构应在纵、横两个方向或多个斜交方向布置形成空间 框架结构。单跨框架的耗能能力较弱,超静定次数较少,一旦柱 子出现塑性铰,出现连续倒塌的可能很大,所以,一般不宜采用 单跨框架。由于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因此, 一般应做成刚结框架结构,以保证尽可能多次超静定。相应地, 为了保证纵、横两个方向都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框架宜采用 方形、圆形、多边形或接近方形的布置方案,使两个方向和刚度 都接近。框架梁、柱轴线宜在同一个竖向平面内,尽量避免梁布 置在柱的一侧,防止产生过大的偏心弯矩。
砖墙、铸铁柱、钢梁 钢框柱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框架+支撑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芯筒、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 框筒、筒中筒、束筒、悬挂结构、偏心支撑和带缝剪力墙板框架 巨型结构、应力蒙皮结构、隔震结构 被动耗能结构、主动控制结构、混合控制结构
常用的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