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完整版
常见造成ECG伪差的原因及处理:
1.病人皮肤情况:角质层厚、油脂多、出汗及胸毛多等,可用盐水纱布擦洗 或电极片上的小砂轮清洁局部 2.注意避免干扰电源,如手机及大型接电物体 3.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自主肌肉震颤,自主活动、呛咳、呃逆等 4.注意心率计数的准确性,防止因T波高时引起心率的双重计数 5.术中电刀的干扰(术中监护) 6.带起搏器的病人因起搏心律前面有个起搏信号,造成心率数误计(现在先 进监护仪可避免重复计数)
心电监护技术
心血管病医院心外ICU
内容
概念 适应症 分类 基本原理 心电监护仪操作的基本流程 临床常见故障原因及护理对策 心电监护仪的日常保养及维护 心理护理
概念
心电监护是监测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手段。通过 显示屏连续观察监测心脏电活动情况的一种无创的 监测方法,可适时观察病情,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 心电活动指标,并指导实时处理,因此对于有心电 活动异常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塞(AMI),各种心 律失常等有重要使用价值。
注意毫米汞柱和厘米水柱的不同
1.mmHg常用于血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的计量;cmH2O常用于中心 静脉压、颅内压、腹内压、机械通气压力、肺毛细血管楔压等计量。
2.值得注意的是: (1).监护仪监测CVP采用国际标准的计量单位mmHg
(2).因此读出的CVP参数应乘以1.35后才能得到cmH2O的数值。
3.任何限制动脉血流入外周组织的情况:如在测血压的肢体末端测SpO2
4.各种引起外周血管的收缩的因素:如休克、寒冷刺激
5.由于自身工作原理的影响,只有当SpO2测定仪测得数值大于83%时,才能达 到可以接受的3%的差值。
。
SpO2低时应考虑脉搏血氧测定是否准确:
SpO2测定仪对氧分压的改变不敏感,试验证明接受氧疗的病人SpO2测定 仪检测到SpO2较之前明显下降时,PaO2已经从140mmHg下降到 65mmHg。
心电监护仪电极的安放位置
心电监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心电监测的注意事项 2.血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3.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注意事项
心电监测中的注意事项
1.电极片长期应用易脱落,影响准确性及监测质量。应每天更换一次;并注意 皮肤的清洁、消毒。
2.监护中发现严重异常时,最好请专业心电图室人员复查、诊断;提高诊断 准确率。
血压监测中的注意事项
7.动脉测压应随时观察,一般每小时记录一次。当数值或波形异常变化时,除了病情变化外, 还应注意压力传感器是否在零点(与心脏在同一水平面)、监测系统内有无回血、气泡及阻 塞。体位变动时,应重新调试零点,以保证所得结果准确。 8.由于动脉压力高,为防止血液回流至传感器或导管内,要保持加压袋的压力在 20.OkPa(150mmHg)左右。 9.保证监测系统的通畅。定期检查各管道连接紧密.无漏液,漏气。传感器的塑料盖内充满 肝素生理盐水,不能有气泡。 10.定时检查穿刺点处是否有渗漏,穿刺导管有无堵塞或打折。穿刺关节避免活动量太大, 以免动脉插管滑出。 11.注意全身保暖。 12.严格无菌操作,特别是监测期间从留置导管内抽取血气标本时一定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取血后要用肝素盐水将导管冲洗干净,以免血液凝固堵塞导管,影响测量。
4.信息输出:显示波形、文字、图形,启动报警和打印记录。
概念 适应症 分类 基本原理 心电监护仪操作的基本流程 临床常见故障原因及护理对策 心电监护仪的日常保养及维护 心理护理
。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相关配件
心电、呼吸电缆及导联线 血氧饱和度探头及导连线 无创血压袖带及导连线 温度探头带及导连线
影响SpO2读数因素
SpO2读数偏高:
1.如CO中毒,SpO2仪会将碳氧血红蛋白误认为是氧合血红蛋白。
2.黄疸:因血红蛋白代谢使碳氧血红蛋白增加,使SpO2受影响而升高。 SpO2读数偏低:
1.高铁血红蛋白增加
2.干扰光传播和吸收的因素:如灰指甲致指甲增厚、涂指甲油、静脉应用亚甲 蓝(如亚硝酸盐中毒)
概念 适应症 分类 基本原理 心电监护仪操作的基本流程 临床常见故障原因及护理对策 心电监护仪的日常保养及维护 心理护理
心电监护的适应证
1.心肺复苏 2.危重症心电监护 3.某些诊断、治疗操作(心包穿刺、气管插管等) 4.某些手术
.
概念 适应症 分类 基本原理 心电监护仪操作的基本流程 临床常见故障原因及护理对策 心电监护仪的日常保养及维护 心理护理
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注意事项
1.尽可能专人专用,每天用75%酒精棉球消毒一次;每1-2h更换一次部位; 防止指(趾)端血循环障碍引起的青紫、红肿现象发生。尽量测量指端,病情 不允许时测趾端。血压监测与探头不在一侧肢体为佳,否则互有影响。
2.注意爱护探头;用胶布固定;以免碰撞、脱落、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血压监测中的注意事项
1.袖带应多备,数量充足,型号齐全且消毒备用。做到专人专用。 2.连续监测的患者,必须做到每班放松1-2次。病情允许时,最好间隔6-8h更换监测部 位一次。防止连续监测同一部位,给患者造成的不必要的皮肤损伤。有文献报导血压监 测方法不当而造成局部压疮的病例。 3.连续使用3天以上的病人,注意袖带的更换、清洁、消毒。既可防止异味又可增加舒 适度。 袖带尼龙扣松懈时,应及时更换、补修。以防增加误差。 4.成人、儿童测量时,注意袖带、压力值的选择调节,避免混淆。 5.病人在躁动、肢体痉挛时所测值有很大误差,勿过频测量。 6.严重休克、心率小于每分40次;大于每分200次时;所测结果需与人工测量结果相比 较,结合临床观察。
心电监护仪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 1.便携式监护仪 2.一般监护仪 3.遥测监护仪 按功能分类 1.床边监护仪 2.中央监护仪 3.离院监护仪
。
概念 适应症 分类 基本原理 心电监护仪操作的基本流程 临床常见故障原因及护理对策 心电监护仪的日常保养及维护 心理护理心电监护仪工作的基本原理
1.信号采集:通过电极和传感器拾取人体生理参数信号,并将光、压力等其它 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2.模拟处理:通过模拟电路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阻抗匹配、过滤、放大等处理。 3.数字处理 是现代监护仪的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