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砖银行”浅析

“金砖银行”浅析

“金砖银行”浅析摘要作为“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的一个重要标志,“金砖银行”在今年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上被正式提出,并被列入了“金砖国家”的合作日程。

“金砖银行”的成立,将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五国乃至全球金融和经济秩序带来巨大的影响。

作为“金砖国家”中最重要一方的中国,应该积极促成“金砖银行”的成立。

本文对“金砖银行”的提出背景、当前国际金融现状和经济现状、“金砖银行”的作用以及建立金砖银行的有利及不利条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砖银行;金砖国家;国际金融秩序本文结构安排如下:一、“金砖国家”的由来二、“金砖银行”的提出三、当前国际金融秩序现状简要分析四、“金砖银行”的作用和影响五、建立“金砖银行”的有利条件六、建立“金砖银行”所面临的困难一、“金砖国家”的由来“金砖国家”是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受挫、几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球经济剧烈洗牌的情况下提出的。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其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

高盛公司于2003年10月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

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

“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

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堡会晤声明》。

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峰会在巴西召开。

会后,四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就世界经济形势等问题阐述看法和立场,并商定推定“金砖四国”合作与协调的具体措施,至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南非在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

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四国”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四国”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二、“金砖银行”的提出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印度在今年2月份首次透露了“金砖国家”正在筹划组建“金砖银行”的消息。

在今年3月底的第四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金砖五国”正式把组建“金砖银行”纳入议题。

“金砖银行”在今年年初被几个新兴国家提出,是有其深刻背景。

“金砖银行”是在欧债危机陷入泥潭、美国经济恢复缓慢、各主要发展中国家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低迷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尤其是主要发达经济体。

欧洲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主权债务危机。

希腊在危机中挣扎了长达两年半的后,仍未能走出危机。

虽然在今年6月中旬的大选中,主张留在欧元区和支持欧元区援助计划并承诺将继续执行紧缩政策的中间右翼新民主党获胜,将组建新政府,但希腊的前景依旧不明朗。

西班牙向欧盟提出了高达上千亿欧元的援助请求,而欧盟内部却未能对是否援助西班牙达成一致。

这些都使欧债危机继续加深。

美国则受困于国内的高失业率和沉重的福利负担,经济恢复缓慢。

受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的影响,长期依赖出口来促进增长的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

新兴国家为应对经济低迷,除了从国内着手外,还着眼于国际金融层面,渴望通过增加自身在国际主要金融组织(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话语权来为自己谋得利益,同时恢复世界经济增长。

但是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发达国家所掌握,新兴国家并没有如愿以偿。

于是,它们跳出圈外,试图通过组建一个新的类似于世界银行的“金砖银行”,来促进自身发展。

三、当前国际金融秩序现状简要分析当前国际金融秩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这个秩序以美国为主导,被发达国家所控制,至今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后,美元称霸世界,形成了美元霸权。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最终解体,但是美元的影响力犹在,美元依旧是世界贸易和世界金融的主要兑换货币。

美国凭借美元霸主地位和自身的强大综合国力,控制着全球金融秩序。

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如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有着诸多共同利益,他们和美国一起,一直维持着当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成为这个秩序的主导者和受益人。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行份额制度,规定许多重大决议均需要85%以上份额的同意才能通过①。

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至今美国的份额仍有17.67%,依旧拥有否决权。

可以说,美国在很多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中,美国认购的股份最多,占总投票数的17.37%,对世界银行事务与重要贷款项目的决定起着重要作用。

在领导职务上,根据不成文的规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是欧洲人,而世界银行行长则是美国人。

这就使发达国家能够牢牢控制着国际金融体系。

也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自身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们成立“七十七国集团”,以联合国为主要平台,为建立新的更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①《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际金融秩序而不断奋斗。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增加了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取得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片面优惠制等,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

当前的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金融秩序依旧是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依旧存在许多不合理和不公平之处。

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金融秩序的主要受害者。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一直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其实质是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不少学者把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视为新金融霸权主义的体现。

由于历史原因,美元成为国际核心货币,发行权却掌握在美国手中,发行量美元限制。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让印钞机加大了马力,美元被疯狂输出到全世界,美元贬值的压力也被转嫁到其他国家。

而面对如此的不公平,许多发展中国家除了默默为美国的危机埋单外,别无他法。

无论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在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少之又少,他们不能通过这两个组织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特别提款权份额仅有6.37%,这与中国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符。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领导职位长期被欧洲和美国所垄断,发展中国家一直十分不满。

四、“金砖银行”的作用和影响1、对“金砖国家”的作用成立“金砖银行”将进一步促进国民储蓄在“金砖国家”之间的流动;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提供融资便利和资金支持;为“金砖国家”间的本币结算与贷款业务服务,并为各国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服务。

同时,“金砖银行”在“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发挥类似于世界银行的“救穷”作用:致力于“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脱贫事业,支持“金砖国家”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建设,帮助“金砖国家”人们脱离贫困,走向富裕;发挥类似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急”作用:“金砖国家”国际结算资金不足时,“金砖银行”给予资金融通;发挥“金砖银行”的一般性商业银行作用,给“金砖国家”跨国企业提供贷款业务支持等。

更重要的是,“金砖银行”如果在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等“金砖五国”货币,将提高这五国货币的国际化使用程度,使得世界货币格局多样化,从而逐渐削弱美元霸权,大大减轻“金砖国家”对美元结算的过度依赖。

“金砖银行”也标志着“金砖国家”由过去松散型的对话合作走向紧密型的连股连心合作,这将大大促进金砖各国的合作和互信。

2、对中国的作用中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进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二。

中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占据着很多的份额,在“金砖五国”中更是占有巨大份额。

“金砖银行”使“金砖国家”相互间的国际贸易结算能够使用本国货币直接结算,将使人民币结算范围辐射到更多国家,促进国际贸易,减少冗余的汇兑环节,这将有力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向世界结算货币和储藏货币迈进一大步,增加人民币的金融话语权。

同时,“金砖银行”将使中国逐渐摆脱在对外贸易和国际结算以及国际金融领域对美元的依赖,有利于维护中国经济稳定,保障中国所持巨额外债的安全。

3、对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金融秩序的影响随着“金砖银行”的成立,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开始“另立山头”,该银行会对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促进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金融秩序的建立。

“金砖国家”通过“金砖银行”使用本币进行贸易结算,将使这些国家的国际贸易结算与美元、欧元等货币脱钩,使新兴国家能够规避汇率变化的风险以及包括信用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减轻“金砖国家”对美元、欧元的依赖。

这也有利于冲击美元的独霸地位,为多元化的国际结算体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金砖国家”通过“金砖银行”自成一体,降低这些国家对当前国际金融秩序的依赖,从而提高了自身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五、建立“金砖银行”的有利条件“金砖国家”提出建立“金砖银行”,并不是空想和高谈阔论,它们是在分析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这个大胆的设想的。

首先,从“金砖国家”的经济状况看。

“金砖国家”的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的2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左右。

“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全球总量的20%,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5%,对全球的经济贡献率约占50%。

近年来,“金砖国家”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2年全球先进经济体和欧美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2%和—0.1%;中国、印度、俄罗斯预计分别达到8.2%、7%、3.3%,巴西和南非略低于全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和2.5%。

近年来,“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贸易往来持续快速增长,以中国为例,2011年中国和其余金砖四国的贸易额同比增长40%①。

金砖国家之间的投资活动也相当活跃,各种合作论坛和对话协商空前增加。

“金砖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和贸易扩大,催生出更大规模的相互投融资需求,要求更多的金融制度、渠道、设施和服务与之配套。

而“金砖国家”现阶段自身经济发展仍存在瓶颈,如资本开放度不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金融市场功能尚不完善、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等。

因此,加强相互间的金融合作,可以促进金砖国家经济平稳发展,提高其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一直在推进。

以上众多事实表明,“金砖国家”不仅有建立属于自己的、由自己控制的国际金融组织的需要,而且有建立这样的组织的实力。

这就为“金砖银行”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其次,“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已经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