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经济生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经济生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一、选择题
1.(09全国卷Ⅰ25)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200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获得一瓶价值4元的饮料,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上述做法
①使餐馆少缴纳6元税款②使餐馆多获得6元收益
③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④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8广东卷28)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以下有利于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A.提高增值税率
B.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C.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08上海卷19)现代税制在规定纳税人依法承担义务的同时,也保障纳税人享有相应的权利。

以下行为体现纳税人权利的是
A依法按时向税务部门缴纳营业税B依法要求政府部门公开财政支出用途
C就某个征税行为依法对税务部门提出质疑
D年收入超12万元的公民依法主动向税务部门提交申报表
4.(07广东卷11)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2006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

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

该文件的发布体现的税收特征是
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自觉性
5.(07江苏卷27)2007年3月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均为25%。

这改变了以前内资企业税负高于外资企业的状况。

该法的通过有利于
A.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
B.更大规模地吸引外资
C.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D.进一步强化税收的固定性
6.(07全国卷Ⅰ26)2006年4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发布的《消费税税目调整细则》生效。

该《细则》规定,新增高档手表[指销售价格在10000元(含)以上]、木制一次性筷子税目,其税率分别为20%、5%;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

国家对消费品有选择征税的目的是①抑制高速通货膨胀②合理调节消费行为
③间接引导投资流向④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07全国Ⅱ卷26)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的确定,税收可以
①决定分配方式②消除地方保护③调节消费行为④优化投资结构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③④
8.(07上海卷7)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呈现新的特点,东部、中部、西部税收全面增长。

其根本原因是
A.国家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
B.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强
C.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D.公民的纳税意识得到了增强
9.(07年重庆卷24)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7%;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
产销两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向合理。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1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7%。

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发生变化,轿车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比重增加,使
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②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③财政支农政策效果显著④农村经营体制得到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07宁夏卷14)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为16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2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2000元至5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5%。

小明的爸爸月工资为3500元,则每月应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为
A.165元
B.190元
C.400元
D.525元
经济生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高考试题汇编练习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贴近生活,最容易迷惑学生的就是选项①,也是学生错误最多的。

因为在小明和他爸的这次消费中,该餐馆应纳税额是:200×5%=10元,不开发票,就意味着餐馆偷税10元。

如减去4元的饮料成本,应是餐馆在偷税的基础上多获得6元的收益,但餐馆偷税额仍是10元,这是不变的。

另外,消费不开具发票,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2.【答案】 CD
【解析】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主要包括收入税、财产税、社会缴款、社会福利及其他转移支出。

依此可知C、D两项正确。

3.【答案】 BC
【解析】公民依法缴纳营业税和主动申报收入,是公民的义务,A项不符合题意。

公民要求政府部门公开财政支出用途和对税务部门提出质疑,是在行使纳税人的监督权。

正确选项是
B、C两项。

D项是公民的义务,不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题中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符合强制性的特征,而自觉性则不是税收的特征。

5.【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了市场经济、企业和税收等知识,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内、外资企业相同的税率,会使企业公平竞争,A项正确;外资企业税收优惠的取消,使外来投资要提高质量,才能获得更多收益,C项正确;原来优惠条件的取消,外资最有可能减少而不是增加,B项错误;这一做法不能反映税收的固定性,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税的作用,旨在考查理解和应用能力。

国家对高档手表征税有利于抑制超前消费,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征税,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引导投资方向,该题选B项。

①④与题干无关,舍去。

7.【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税收的作用这一知识点,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税收是最重要的财政收入形式,也是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通过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的确定,税收可以
起到调节消费行为、优化投资结构的作用。

题中决定分配方式的是基本经济制度;由于税收是政府行为,因此不可能起到消除地方保护的作用。

8.【答案】C
【解析】影响税收的因素有很多,但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影响是基础性的。

因此只能选择C 项。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和财政作用的知识,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增加,会明显体现支农效果,进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②③应选;这样做并不必然使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①错误;这部分支出不是用于体制改革,④错误。

10.【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知识,考查运用能力。

该题中小明爸爸工资中1600元是不用纳税的,应税额是1900元,500元应纳税25元(税率5%),还有1400元应纳税140元(税率10%),共纳税165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