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多聚体测定法本法系用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人血白蛋白多聚体含量。
照分子排阻色谱法(附录Ⅲ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亲水硅胶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柱(SEC,排阻极限300kD,粒度10μm),柱直径7.5mm,长60cm;以含1%异丙醇的pH7.0 0.2mol/L磷酸盐缓冲液[取0.5mol/L磷酸二氢钠200ml、0.5mol/L磷酸氢二钠420ml、异丙醇15.5ml及水914.5ml,混匀]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 ;流速为每分钟0.6ml。
取每1ml含蛋白质为12mg 的人血白蛋白溶液20μl,注入色谱柱,记录色谱图,人血白蛋白单体峰与二聚体峰间的分离度应大于1.5,拖尾因子按人血白蛋白单体峰计算应为0.95~1.40。
测定法取供试品适量,用流动相稀释成每1ml约含蛋白质12mg的溶液,取20μl,注入色谱柱,记录色谱图30分钟(色谱柱长30cm)或60分钟(色谱柱长60cm)。
按面积归一法计算,色谱图中未保留(全排阻)峰的含量(%)除以2,即为人血白蛋白多聚体含量。
人血白蛋白Renxue BaidanbaiHuman Albumin本品系由健康人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经批准的其他分离法分离纯化,并经60℃ 10小时加温灭活病毒后制成。
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1 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 制造2.1 原料血浆2.1.1 血浆的采集和质量应符合“血液制品生产用人血浆”的规定。
2.1.2 低温冰冻的血浆保存期应不超过3年。
2.1.2 组分Ⅳ沉淀为原料时,应符合本品种附录“组分Ⅳ沉淀原料质量标准”。
2.1.3 组分Ⅳ沉淀应冻存于-30℃以下,运输温度不得超过-15℃。
低温冰冻保存期不得超过1年。
2.1.4 组分Ⅴ沉淀应冻存于-30℃以下,并规定其有效期。
2.2 原液2.2.1 采用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经批准的其他分离法制备。
生产过程中不得加入防腐剂或抗生素。
组分Ⅳ沉淀为原料时也可用低温乙醇结合柱色谱法。
2.2.2 经纯化、超滤、除菌过滤后即为白蛋白原液。
2.2.3 原液检定按3.1项进行。
2.3 半成品2.3.1 配制制品中应加适量的稳定剂,按每1g蛋白质加入0.16mmol辛酸钠或0.08mmol辛酸钠和0.08mmol乙酰色氨酸钠。
按成品规格以注射用水稀释蛋白质浓度,并适当调整pH值及钠离子浓度。
2.3.2 病毒灭活每批制品必须在60℃±0.5℃水浴中连续加温至少10小时,以灭活可能残留的污染病毒。
该灭活步骤可在除菌过滤前或除菌过滤分装后24小时内进行。
2.3.3 半成品检定按3.2项进行。
2.4 成品2.4.1 分批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2.4.2 分装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规定。
2.4.3 培育分装后,应置20~25℃至少4周或30~32℃至少14天后,逐瓶检查外观,应符合3.3.2.1和3.3.2.2项规定。
出现浑浊或烟雾状沉淀之瓶应进行无菌检查,不合格者不能再用于生产。
2.4.4 规格每瓶含蛋白质2g、5g、10g、12.5g。
蛋白质浓度可为5%、10%、20%、25%。
应为经批准的规格。
2.4.5 包装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
3 检定3.1 原液检定3.1.1 蛋白质含量可采用双缩脲法(附录Ⅵ B第三法)测定,应大于成品规格。
3.1.2 纯度应不低于蛋白质总量的96.0%(附录Ⅳ A)。
3.1.3 pH值用生理氯化钠溶液将供试品蛋白质含量稀释成10g/L,pH值应为6.4~7.4(附录Ⅴ A)。
3.1.4 残余乙醇含量可采用康卫扩散皿法(附录Ⅵ D)测定,应不高于0.025%。
以上检定项目亦可在半成品中进行。
3.2 半成品检定3.2.1 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如半成品立即分装,可在除菌过滤后留样做无菌检查。
3.2.2 热原检查依法检查(附录Ⅻ D),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0.6g蛋白质,应符合规定;或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附录Ⅻ E凝胶限量试验),蛋白质浓度分别为5%、10%、20%、25%时,其细菌内毒素限值(L)应分别小于0.5EU/ml、0.83EU/ml、1.67EU/ml、2.08EU/ml。
3.3 成品检定3.3.1 鉴别试验3.3.1.1 免疫双扩散法依法测定(附录Ⅷ C),仅与抗人血清或血浆产生沉淀线,与抗马、抗牛、抗猪、抗羊血清或血浆不产生沉淀线。
3.3.1.2 免疫电泳法依法测定(附录Ⅷ D),与正常人血清或血浆比较,主要沉淀线应为白蛋白。
3.3.2 物理检查3.3.2.1 外观应为略黏稠、黄色或绿色至棕色澄明液体,不应出现浑浊。
3.3.2.2 可见异物依法检查(附录Ⅴ B),应符合规定。
3.3.2.3 不溶性微粒检查取本品1瓶,依法检查(附录),应符合规定。
3.3.2.4 装量按附录Ⅰ A中装量项进行检查,应不低于标示量。
3.3.2.5 热稳定性试验取供试品置57℃±0.5℃水浴中保温50小时后,用可见异物检查装置,与同批未保温的供试品比较,除允许颜色有轻微变化外,应无肉眼可见的其他变化。
3.3.3 化学检定3.3.3.1 pH值用生理氯化钠溶液将供试品蛋白质含量稀释成10g/L,pH值应为6.4~7.4(附录Ⅴ A)。
3.3.3.2 渗透压摩尔浓度应为210~400mOsmol/kg(附录ⅥR)。
3.3.3.3 蛋白质含量应为标示量的95.0~110.0%(附录Ⅵ B第一法)。
3.3.3.4 纯度应不低于蛋白质总量的96.0%(附录Ⅳ A)。
3.3.3.5 钠离子含量应不高于160mmol/L(附录Ⅶ J)。
3.3.3.6 钾离子含量应不高于2mmol/L(附录Ⅶ I)。
3.3.3.7 吸光度用生理氯化钠溶液将供试品蛋白质含量稀释至10g/L,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ⅡA),在波长403nm处测定吸光度,应不大于0.15。
3.3.3.8 多聚体含量应不高于5.0%(附录Ⅵ Q)。
3.3.3.9 辛酸钠含量每1g蛋白质中应为0.140~0.180mmol。
如与乙酰色氨酸混合使用,则每1g蛋白质中应为0.064~0.096mmol(附录Ⅵ K)。
3.3.3.10 乙酰色氨酸含量如与辛酸钠混合使用,则每1g蛋白质中应为0.064~0.096mmol(附录)。
3.3.3.11 铝残留量应不高于200μg/L(附录Ⅶ K)。
3.3.4 激肽释放酶原激活剂含量应不高于35IU/ml(附录Ⅸ F)。
3.3.5 HBsAg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应为阴性。
3.3.6 无菌检查依法检查(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3.3.7 异常毒性检查依法检查(附录Ⅻ F),应符合规定。
3.3.8 热原检查依法检查(附录Ⅻ D),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0.6g蛋白质,应符合规定。
4 保存、运输及有效期于2~8℃或室温避光保存和运输。
自生产之日起,按批准的有效期执行。
标签只能规定一种保存温度及效期。
5 使用说明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和批准的内容。
6 附录组分Ⅳ沉淀原料质量标准。
附录组分Ⅳ沉淀原料质量标准1 组分Ⅳ沉淀原料为采用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的血浆组分。
所用血浆原料应符合“血液制品生产用人血浆”规定。
2 组分Ⅳ沉淀应尽可能保持无菌和低温冰冻保存,保存温度不得超过-30℃,保存期不超过1年。
3 组分Ⅳ沉淀的检定准确称取组分Ⅳ沉淀10g,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在1~3℃搅拌充分溶解后离心或过滤,取上清液进行以下项目检测。
3.1 鉴别试验3.1.1 免疫双扩散法依法测定(附录Ⅷ C),仅与抗人的血清或血浆产生沉淀线,与抗马、抗牛、抗猪、抗羊血清或血浆不产生沉淀线。
3.1.2 免疫电泳法依法测定(附录Ⅷ D),与正常人血清或血浆比较,主要沉淀线应为白蛋白。
3.2 蛋白质含量可采用双缩脲法(附录Ⅵ B第三法)测定,应不低于2.5%。
3.3 白蛋白纯度应不低于蛋白质总量的20%(附录Ⅳ A)。
3.4 HBsAg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应为阴性。
3.5 HIV-1和HIV-2抗体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应为阴性。
3.6 HCV抗体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应为阴性。
3.7 细菌计数取供试品3份,每1份取1ml上清液,加9ml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置32~35℃培养72小时。
平均每1ml上清液菌落数应不高于50CFU。
人纤维蛋白原Ren XianweidanbaiyuanHuman Fibrinogen本品系由健康人血浆,经分离、提纯,并经病毒灭活处理、冻干制成。
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1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制造2.1 原料血浆2.1.1 血浆的采集及质量应符合“血液制品生产用人血浆”的规定。
2.1.2新鲜分离的液体血浆或冰冻血浆,去除冷沉淀以及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后的血浆,均可用于生产。
血浆应无凝块、无纤维蛋白析出,非脂血,无溶血。
2.1.3 低温冰冻的血浆保存期应不超过2年。
2.2 原液2.2.1 采用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提取。
生产过程中不得加入抗生素或防腐剂。
2.2.2 原液检定按3.1项进行。
2.3 半成品2.3.1 配制按成品规格配制,可加适宜稳定剂。
2.3.2 半成品检定按3.2项进行。
2.4 成品2.4.1 分批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2.4.2 分装及冻干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规定。
分装后的制品经外观检查合格后立即冻结。
冻干过程制品温度不得超过35℃,真空封口。
2.4.3 规格每瓶含人纤维蛋白原0.5g、1.0g、1.5g、2.0g。
应为经批准的规格。
2.4.4 包装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
2.5 病毒去除和灭活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经批准的方法去除和灭活脂包膜和非脂包膜病毒。
如用灭活剂(如有机溶剂、去污剂)灭活病毒,则应规定对人安全的灭活剂残留量限值。
3 检定3.1 原液检定3.1.1 pH值用生理氯化钠溶液将供试品的蛋白质含量稀释成10g/L,pH值应为6.5~7.5(附录ⅤA)。
3.1.2 纯度用生理氯化钠溶液将供试品稀释至每1ml含纤维蛋白原2~3mg,测定蛋白质含量(P,g/L)(附录ⅥB第一法三氯醋酸沉淀法)。
另取上述稀释液10ml,加入等量含3IU/ml的凝血酶溶液(含0.05mmol/L氯化钙),于37℃放置20分钟,以每分钟2500转离心或过滤分离沉淀,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洗3次后,测定可凝固蛋白质含量(F,g/L)(附录ⅥB第一法),按下式计算供试品的纯度,应不低于700%。
纤维蛋白原纯度(%)=(F/P)×100%3.1.3 凝固活力于反应管内加入已预热至37℃的凝血酶溶液(3IU/ml)0.5ml,再加入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成3mg/ml的供试品溶液0.5ml,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