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锄等成为乡村的日常用具。

铁农具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不包含A.“相地而衰征” B.“除井田,民得买卖”C.“男子立田女织布” D.“千耦其耘” 、“十千维耦”2.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3.下列对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4.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反映的实质是A.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5.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

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B.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C.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D.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6.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

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A.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C.达到了分洋利客观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目的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7.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此时“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A.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C.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D.为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奠定基础8.下图是1958年某杂志的创刊封面,从中反应出的信息与历史史实相符合的是A.农业生产大获丰收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瞎指挥浮夸风盛行D.人造卫星发射升空9.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唱到:“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这一变化源于①产品分配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生产经营形式的改变④农业合作社运动向纵深发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0.从整体世界的角度来看,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推动了科技的进步D.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1.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

由此可以推断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12.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于这段话的最准确的理解是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主要作用是建设性的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13.《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工厂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工展D.海外市场的扩大14.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

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

材料中的“分地”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15.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其最有力的依据是A.颁布《紧急银行法》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D.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16.肯尼迪曾经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此言论道出了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C.认为美国要实行自由放任D.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的目的17.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A.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B.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C.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D.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18.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19.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1950—1973年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涨”现象,“黄金时代”结束。

你认为下列哪条建议可以被政府采纳以使其走出“滞涨”困境A.出售部分国有企业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扩大社会保障支出D.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20.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B.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C.棉纺织业的发展D.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21.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

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施社会福利,保障了社会平等B.国家福利可理解为保障就业和收入C.“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D.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22.《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23.对哥伦布及其开辟新航路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利弊得失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

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A.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C.不同文明得以交融和发展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24.陈云说:“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上述措施A.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B.使经济建设转为以轻工业为主C.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D.使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25.近代的天津孟氏家庙,中式四合院布局,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的砖木结构建筑,但沿街立面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方壁柱,阳台也采用了西式的铁花栏杆。

这体现了A.中西合璧成为普遍风尚B.“中体西用”的时代潮流C.中西文明的交流与碰撞D.传统文化失去了活力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

……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

……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

……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

……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

……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徐刚《世纪末的忧思》材料四……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

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

(4)综述以上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

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

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

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

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

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

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

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

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材料二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

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

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

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