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子衿课件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 手法地运用; 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 的句式; 四、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式 微》
• 《诗经·邶风》
朗读诗歌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解释
《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音 乐的种类和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谣、土乐,有十五国风,160篇,大多 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 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 乐的不同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 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
①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②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
的特点。
主题思想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
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 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 情。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二首古诗 2、预习《关雎》和《蒹葭》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都是歌颂祖 先的功业。有《商颂》5篇、《周颂》31篇、《鲁颂》 4篇,共40篇。
“风”代表着《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与屈原 的《离骚》并称“风骚”
4、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5﹑比即比喻。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6、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 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 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 “境界具于词语之外, 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2、“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 躬,胡为乎泥中”?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 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 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子衿 《诗经.郑风》
郑风介绍
周宣王二十二年(前八O六)封其弟友于郑。郑地, 即今陕西的华县。友,就是郑桓公,当犬戎攻破西 周 王朝时,他与周幽王同时被杀。其子郑武公与平王东 迁,并吞了虢国与桧国的领土,沿袭旧号,命名新都 为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春秋时代郑国的统治区大 致包括今河南的郑州、荥阳、登封、新郑一带地方。 “郑风”就是这个区的诗。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种诗歌形式,“赋、 比、兴”则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此为《诗 经》中的“六艺”。
《诗经》的思想内容
1、反映阶级压迫,剥削和社会不平。如《伐檀》、 《硕鼠》。 2、反映战争和徭役。如《齐风·东方为民》、 《小雅·何草不黄》;对抵御外族入侵的正义战 争,人民总是全力支持的,不惜做出巨大的自我 牺牲,如《秦风·无衣》。 3、反映爱情和婚姻。如《周南·关雎》、《秦 风·蒹葭 》、《卫风· 氓》。
课外古诗二首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的 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 章法节奏的特点;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背诵默写诗歌。
走近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 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 诗歌,共305篇。
朗读、背诵诗歌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重点词语
【1】子:男子的美称。 【2】衿jīn:衣领。 【3】悠悠:深思的样子。 【4】宁nìnɡ:岂,难道。 【5】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6】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挞,独自来回走
探究质疑
1、如何理解“式微式微,胡不归”?
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 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 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 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 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 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探究质疑
1、从诗中可以看出女子有怎样的性格?
痴情、热情奔放、感性,且具有独立、自 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等的思想观念的女子。
2、从诗中找出表现女子行为动作的字,并分 析她的情感变化 。 挑、达
由浓浓的爱意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3、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借代、夸张
4、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 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4、反映周民族兴起。这一组诗记载了周人发祥和创业 的历史,歌颂了周民族在黄河流域开垦土地,建立家园 的光辉事迹,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 5、反映劳动。《诗经》的民歌作者是劳动人民,作品 中描写从事田猎、泸州南,畜牧和农业生产的劳动情景, 如《周南· 苤 苣》、《魏风· 十亩之间》、《小 雅·大田》。 6、讽喻时政和忧国伤时。揭露当时政治腐朽黑暗或讽 刺统治者的丑恶行为,肮脏的灵魂。如《邶风·新台》、 《齐风·南山》,还有一些暴露统治阶级残暴行为的诗 篇,如《秦风· 黄鸟》。 7、尊天敬祖的宗教性祭歌,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 德和祭神的乐歌。这些颂歌表面堂皇尊严,但内容空虚 肤浅,形式呆板单调。
郑国与东周王畿接壤,地处中原,文化较发达, 春秋之际,人民创造了一种具有地方色彩的新曲调, 激越活泼,抒情细腻,较之迟缓凝重的“雅乐” 无疑 是一个进步。所以当时的名人季礼听了也不禁 要脱口 赞道:“美哉,其细也甚!”孔子责备“郑 声淫”, 要“放郑声”,就是害怕郑国这一“激越活泼”的新 声,会取代周王朝的正乐。
动的样子。指情状、情貌、样子。 【7】城阙què:城门两边的高台。
翻译诗句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一直在我的心间萦绕。 纵然我不前往与你相会,你难道就不能捎个音 信给我?
你所佩戴的那绿色的宝石,一直在我的脑 海徘徊。纵然我不前往与你见面,你难道就不 能主动前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啊, 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没有见到你啊,仿佛像分别了三个月一般, 如此漫长。
式微
作语助词 (日光)衰微,指天快黑了。
式微式微,胡不归?
露中。倒文以协韵。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要不是君主。微:非。
式微式微,胡不归?
身体。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翻译诗句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 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 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