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第三章 习题

环境工程第三章 习题

第三章习题一、填空:1、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2、影响厌氧生化反应的因素有pH 、温度、有机负荷、有毒物质。

3 、日常人们所说的废水,按其产生的来源,一般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

4、废水的物理指标包括温度、色度、气味、悬浮固体等指标。

5、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较高时分解较快,反之则较慢。

6、测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数量的指标,目前常用的有生物化学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两种。

前者用BOD 来表,后者用COD 来表示。

7、废水生化处理工程设计的原则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质量第一和经济合理。

8、污水处理产生的沼气一般由甲烷、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

9、生化需氧量是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10、有毒物质可分为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类、;无机物类。

11、一般好氧生化处理PH值可6.5-8.5之间变化,厌氧生物处理要求较为严格,pH值在6.7-7.4之间。

二、选择题1、溶解氧在水体自净过程中是个重要参数,它可反映水体中( D )。

A.耗氧指标 B.溶氧指标C.有机物含量 D.耗氧和溶氧的平衡关系2、在理想沉淀池中,颗粒的水平分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关系(C )。

A.大于 B.小于 C. 相等 D. 无关3、测定水中有机物的含量,通常用( C )指标来表示。

A.TOC B.SVI C.BOD5 D.MLSS4、在水质分析中,常用过滤的方法将杂质分为( C )。

、A.悬浮物与胶体物 B.胶体物与溶解物 C.悬浮物与溶解物 D.无机物与有机物5、一般衡量污水可生化的程度为BOD/COD为(C )。

A.小于0.1 B.小于0.3 C.大于0.3 D.0.5—0.66、沉淀池的形式按(B)不同,可分为平流、竖流与辐流三种形式。

A:池的结构 B:水流方向 C 池的容积 D 水流速度7、对污水中可沉悬浮物质常采用(B )来去除A:格栅 B:沉砂池 C:调节池 D:沉淀池8、在水质分析中,常用过滤的方法将杂质分为( C )。

A:悬浮物与胶体物B:胶体物与 C:悬浮物与溶解物 D:无机物与有机物9、废水中各种有机物的相对组成如没有变化,那COD与之间的比例关系为( D )。

A:COD>BOD5 B:COD>BOD5 >第一阶段BOD C:COD>BOD5 >第二阶段BOD D:COD>第一阶段BOD >BOD5 10、废水治理需采用原则是(D )。

A:分散 B:集中 C:局部 D:分散与集中相结合11、测定水中微量有机物和含量,通常用( C )指标来说明。

A、BODB、CODC、TOCD、DO12、对污水中的无机的不溶解物质,常采用( B )来去除。

A、格栅B、沉砂池C、调节池D、沉淀池13、沉淀池的形式按(B )不同,可分为平流、辐流、竖流3种形式。

A、池的结构 B、水流方向 C、池的容积 D、水流速度14、BOD5指标是反映污水中( B )污染物的浓度。

A、无机物 B、有机物 C、固体物 D、胶体物15.在水质分析中,通常用过滤的方法将杂质分为(B )。

A.悬浮物与胶体物B.悬浮物与溶解物C.胶体物与溶解物D.漂浮物与有机物16.饮用水消毒合格的主要指标为1L水中的大肠菌群数小于( C )。

A.5个B.4个C.3个D.2个17.城市污水一般用( A )法来进行处理。

A.物理法B.化学法C.生物法D.物化法18.工业废水的治理通常用 ( D ) 法处理。

A.物理法B.生物法C.化学法D.特种法19.二级城市污水处理,要求BOD5去除 ( B ) 。

A.50%左右B.80%左右C.90%左右D.100%20.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典型处理流程中,隔栅,沉淀,气浮等方法属于下面的哪种方法_A__A 物理处理B 化学处理C 生物处理D 深度处理三、名词解释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废水中可为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可在好氧性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

微生物在分解这些有机物的过程中水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消耗的溶解氧的量,可反映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的量,这个溶解氧的量就称为生化需氧量。

2、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高温、有催化剂以及强酸环境等条件下,强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氧的量。

3、耗氧有机物耗氧有机物主要指动、植物残体和生活工业产生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易分解的有机物,它们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故称为耗氧有机物。

4、总需氧量(TOD )有机物主要的元素是C、H、O、N、S等,在高温下燃烧后,将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5、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

由于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法,因此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反映有机物的总量。

在900℃高温下,以铂作催化剂,使水样氧化燃烧,测定气体中CO2的增量,从而确定水样中总的含碳量,表示水样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6、放射性物质四、简答题1、格栅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格栅是用来去除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的一种装置。

2、简答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有哪些。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由于不需另加氧源,故运转费用低。

而且可回收利用生物能(甲烷)以及剩余污泥量亦少得多,这些都是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优点。

其主要缺点是由于厌氧生化反应速度较慢,故反应时间长,反应器容积较大。

而且要保持较快的反应速度,就要保持较高的温度,消耗能源,总的来说,对有机污泥的消化以及高浓度(一般BOD5≥2000mg/L)的有机废水均可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法予以无害化及回收沼气。

3、污水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这是消除污染环境的有效措施。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这是调动全社会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以便搞好环境及污水治理工作。

“保护环境,造福人类”这是环境保护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4、废水好氧生化处理基本原理是什么?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废水好氧生化处理技术。

废水一次沉淀池后与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并与废水充分接触。

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状物质被活性污泥吸附,而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被充当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用作自身繁殖的营养,代谢转化为生物细胞,并氧化成为最终产物(主要是CO2)。

非溶解性有机物需先转化成溶解性的有机物,而后才被代谢和利用。

废水由此得到净化。

净化后废水与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内进行分离,上层出水排放;分离浓缩后的污泥一部分返回曝气池内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其余为剩余污泥,由系统排出5、废水厌氧生化处理基本原理是什么?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称为厌氧消化,它与好氧过程的根本区别在于以分子态氧作为受氢体,而以化合态氧、碳、硫、氮等为受氢体。

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依靠四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同型产乙酸菌群和产甲烷细菌的联合作用完成,因而可粗略地将厌氧消化过程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6、什么叫一级处理?什么叫二级处理?它们分别包括哪些构筑物、流程、处理效率?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

构筑物:集水井、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流程:污水→集水井、格栅→沉砂池→初沉池→出水;处理效率:BOD5去除率为30%左右,SS去除率为50%左右;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质。

构筑物:除—级处理中的构筑物以女陋有曝气池、二沉池;流程:一级处理后的水→曝气池→二沉池→出水→剩余污泥→回流污泥处理效率:BOD5去除率为90~96%左右,SS去除率为 90%左右。

7、污水一般分为几种?其各自特征如何?污水一般可分为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四种。

生活污水:有机物多(约占60%左右),无毒,病原菌多,肥效高,水质较稳定;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两种:生产废水:污染轻微或只仅仅是水温较高;生产污水:成分复杂,多半有危害性,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程度较严重;城市污水:其成分与性质因各城市间差别较大,故水质水量要通过调查来确定;初期雨水:含各种有机废物及无机尘埃,一般水质较差。

8、我国污水治理的方针是什么?我国污水治理的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9、在有机物的厌氧分解过程中,主要经历哪两个阶段?其作用机理是什么?首先,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降解为低分子的中间产物,即有机酸、醇、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

在这阶段中,有机酸大量积累,PH值下降,所以叫做产酸阶段或酸性分解阶段。

在这阶段中,起作用的主要产酸菌,这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又称为底物分解菌,它的分解产物或代谢产物,几乎都具有酸性。

接着在第二阶段中,由于前一阶段后期,氨的积累及产生的中和作用,故PH值逐渐上升。

在这环境中,另一种菌群,即甲烷菌发挥作用。

这是一种专性厌氧菌,它可使有机酸、醇进一步降解,最终形成甲烷及二氧化碳。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产生了大量的甲烷气体,故第二阶段又称为产气阶段或碱性分解阶段。

10、影响废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因素有哪几点?1) 污水处理程度不同;2) 污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情况 3) 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 4) 自然条件 5) 运行管理11、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的原则是什么?1)应与选定的污水处理工艺相适应,如选定稳定塘或土地处理系统为处理工艺时,必须有适当的土地面积。

2)无论采用什么处理工艺,都应尽量做到少占农田和少占良田。

3)厂址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下游,并应设在城镇、工厂厂区及生活区的下游和夏季主风向的下风向。

为保证卫生要求,厂址应与城镇、工厂厂区、生活区及农村居民点保持约300米的距离,但也不宜太远,以免增加管道长度,提高造价。

4)当处理后的污水或污泥用于农业、工业或市政时,厂址应考虑与用户靠近,或者便于运输,当处理水排放时,则应与受纳水体靠近。

5)厂址不易设在雨季易受水淹的低洼处,靠近水体的处理厂,要考虑不受洪水威胁,厂址应设在地理条件较好的地方,如无塌方、滑坡等特殊地质现象,土壤承载力较好(一般要求在0.15Mpa以上);要求地下水位低,以方便施工,降低造价。

6)要充分利用地形,应选择有适当坡度的地区,以满足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的需要,减少上方工程量,若有可能,宜采用污水不经水泵提升而自流入处理构筑物的方案,以节省动力费用,降低处理成本。

7)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择应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有扩建的余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