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学时常用语句与函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
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常用语句
教学难点
常用语句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任务,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与体验,我们知道 VB 的功能非常强大,它能帮我们完成很多工作,同时又能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乐趣。下面我们来运行一个 VB 小程序,看看能得到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注释语句与结束语句
第一步,给刚才那个程序段加上注释,说明每个语句的作用,然后运行一次。
第二步,在两条 Print 语句中加入 End 语句再调试一次。
屏幕投影多个表达式,让学生思考它们的类型并分析是常量还是变量。
学生上机操作教材中的实践2,体会逗号与分号之间的区别。
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时注意加强协作,体会两条语句的使用。
大屏幕投影程序设计并运行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
学
过
程
下面让我们来揭示一下上述效果是如何用 VB 实现的。
Private Sub Form_Click()
r = InputBox("请输入", "输入要显示的个数")
If r <1Or r > 20 Then
j = MsgBox(" 你输入的数值超出范围了 ! (1-20 ) ", vbOKCancel, " 错误提示 ")
四队中学教案纸(备课人:陈福波学科:信息技术)
备课时间
教学课题
第11学时:2.2.4常用语句与函数
教时计划
1
教学课时
11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程序的基本构成,能对简单的程序进行修改;学会教材中介绍的常用语句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的语句格式,熟练掌握常用函数的格式和使用方法。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 表达式的形式
intBeginTime=Time()
A= “北京 ”
M=1
2. 引入初始值的概念
(二) Print 语句
语法格式: [ 对象名 ]Print[ 表达式 ]
功能:在指定的对象上输出文本,如果不指定对象名,默认在当前窗体上输出。
上机操作中让学生尝试一行内写多个表达式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并进行思考。学生在交流、合作和动手过程中掌握知识。
屏幕左边显示程序语句,右边显示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步骤 , 两者对照 , 使对比更形象。
在数学里我们称为解题步骤,而在 VB 中我们称为语句,它同数学解题一样,也可以在一行里写多个语句,不过语句之间需要用冒号分隔。
教
学
过
程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程序语句,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一、常用语句
(一)赋值语句
VB 中 i =1 To r
Print Tab(20 - i);
For j =1 To 2 * i -1
Print "@";
Next j
Next i
End Sub
将程序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运行调试。
教
学
过
程
这些代码段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见到的程序,同学们思考一下可以和我们哪个学科的内容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