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

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

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
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
第一课了解毒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了解毒品的概念,常见毒品的种类;
2、通过教学知道毒品的来源;
【教学重点】常见毒品的种类、来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一组罂粟花的图片(课件展示)我们很难把毒品和眼前这么美丽的花联系起来,事实上,鸦片正是由它提炼而成的。

(播放相关毒品的影视资料)全世界每年的毒品交易额已经达到8000亿至10000亿美元。

相当于世界经济贸易总额的13%;超出了全球钢铁工业或石油工业的年产值。

师提问:
你知道什么是毒品吗?
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
(一)毒品的概念(课件展示各种毒品的图片) 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来源(课件展示) 毒品有两大来源,一是从毒品原植物如
吸食吗啡,可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比如,嗜睡、性格改变、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衰竭等,长期大剂量地使用吗啡,会引发精神失常,出现幻觉。

3、海洛因,与吗啡、杜冷丁同属于鸦片系列,但它的成瘾性和对人心理、生理的伤害大大超过鸦片和吗啡,戒断难度也更大。

目前,海洛因被世界各国列为头号毒品,人们称之为“白色恶魔”或“白色瘟疫”。

在药理上,海洛因的镇痛效力是吗啡的4—8倍,依赖性是吗啡的2.5倍。

4、摇头丸,英文缩写为MDMA,俗称“摇头丸”、“甩头丸”、“快乐丸”、“亚当”、“疯药”等等,根据其颜色、图案,又被称为“蓝精灵”、“白天使”、“鸽子”、“小鸟”、“恐龙”等等。

摇头丸的片剂形状和图案达100多种,药片上刻有鸟形、五角形、菱形和LOVE等标志,也有无任何标志。

摇头丸具有强烈的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诱发治安和刑事案件。

据了解,人在服用摇头丸经历了长时间兴奋期以后,往往长时间浑身瘫软无力,极度虚弱,大脑一片空白,并产生消沉、绝望等精神上的痛苦。

总结:今天,我们从概念、来源、分类这三个方面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

其实,相关的知识还有很多,请大家回去后搜集某一种毒品的知识、危害以及有关的案例。

第二课历史上的禁毒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资料的收集,了解历史上的禁毒运动。

2、时妯刀能力目标:通过对历次禁毒运动的比较,明确毒品的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了解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以及历史上的几次禁毒运动为主题,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形成探究小组。

2、自办一份专题小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看电影、师生互动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虎门销烟》。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提问:我们对毒品已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毒品对人体有危害性。

其实,早在我国明、清两代,人们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毒品不仅危害生命,更是动荡社会的根源。

今天,让我们追寻前人的足迹,进一步感受毒品对中国人民、中国社会的巨大危害。

请大家展示课前收集的历史上有关禁毒活动的资料,以便让每位同学共享。

2、小组汇报交流,明确毒品危害。

要求: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国历次禁毒的时间、发起人、主要措施及结果。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禁烟运动:
第一次:1729年,雍正皇帝颁布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禁烟法令,从此,禁烟之声缕缕不绝。

1839年,在道光皇帝的推举信任之下,林则徐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

以虎门销烟为代表的禁烟壮举,有力打击了外国殖民者的贩毒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禁毒运动。

第二次:清末民初,中国政府又发动了第二次禁烟运动。

这场运动分前后两期,前者是晚清新政的一部分,以挽救垂亡的政权,后者是民初政府除旧布新的措施,以巩固新生的制度;两者虽初衷不一,但却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的上下篇。

这场运动前后十年,在民众的踊跃参与下,取得很大成果:罂粟种植锐减,烟馆大量封闭,吸毒者纷纷戒除,尤其是外交上,阻止了英国的印度鸦片的合法进口,1909年,在上海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召开了万国禁烟会,这标志着世界联合禁毒的开端,也在近代禁烟史上写下了浓彩重抹的一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