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实施方案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实施方案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实施方案
x年,全区应急管理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x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x 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按照预防与处置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深化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科学预防和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x中心、第一城区、善治x”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1.规范应急值守工作。

全区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应急值守工作。

一是加强应急值守管理。

区、街镇两级都要把应急值守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选派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值守岗位,配套完善专门的值班场所和设备设施。

二是健全应急值守制度。

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领导带班、督查通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节庆、重要会议活动和敏感时期等非常态下的应急值守工作。

2.提高信息报告水平。

全区各级各单位要按照《关于加强和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x〔x〕21号)要求,及时、准确、规范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确保报告要素完整、重点突出、表述准确、文字精炼,确保信息不迟报、不漏报、不谎报、不瞒报。

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安全形势的分析研判,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预警性、苗头性信息,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典型示范工作。

结合人防民防进社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工作,开展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全年各街镇、x社区和区直相关部门要分别创建1—2个应急管理示范点(村居、街镇、学校、企业),积极探索积累规范化建设经验。

区应急办负责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标准制定、督查、考评等工作。

二、强化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
4.加强预案修订工作。

根据《x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13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按照“四化”(简化、实化、流程化、图解化)标准,在x年12月底前完成区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各专项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

建立预案桌面推演制度,进一步检验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战性。

完善预案管理办法,落实预案分级分类管理职责,不断提高预案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5.加大应急演练力度。

各街镇、x社区和区直相关部门要根据管理职责和行业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重点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震减灾、安全生产事故、抗洪抢险、消防、大型活动等工作,开展1-2次实战性强、联动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综合演练或专项演练,检验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演练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估。

各单位演练计划、方案及总结评估报告要及时报送区应急办,作为年度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的依据。

三、完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6.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和管理。

抓好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地震救援、安全生产、卫生监督、医疗救治、抢险抢修等专业救援队伍的组织建设,确保人员落实到位;充实物业保安、社区志愿者队伍、企业专兼职队伍等辅助救援队伍,完善“专群结合、共同参与、互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加大财力和物力投入,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规范装备日常管理,定期开展装备使用培训和演练。

整合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力量,加强应急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建设,提升应急队伍指挥、通信、集结和输送能力。

7.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加大应急管理工作投入,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实行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投入机制。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区应急办牵头组织各街镇、x社区和区直相关部门开展应急物资储备储备和使用情况普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整合资源,采用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静态储备与动态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补充储备应急物资。

加强应急物资管理,对全区应急储备物资进行登记造册和定期检查,进一步优化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征用和配送流程。

8.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结合人防民防工程建设完善区级应急避难场所,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与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所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制定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运行方案和人员疏散方案,扎实开展应急避难疏散演练。

加强各级应急避难场所的维护和管理,不断完善避难场所功能。

四、加强突发事件风险管理和分析评估
9.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和监控。

区住建、农林水务、卫生、环保、安监、教育等部门要认真落实相关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登记、评估、监控、报告等制度,对重大风险源、隐患点实行“挂账销号”治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置,及时消除隐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

公安、维稳等部门要完善社会安全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机制,及时调解处理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

10.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分析评估。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评估事件处置情况,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民政、安监、卫生、公安要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重点统计和分析评估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

各街镇、x社区和区直相关部门要在x年1月15日前将上一年度突发事件总体分析评估报告报送区应急办。

五、营造应急管理工作良好氛围
11.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结合“民防进社区”工作和“3·1”国际民防日、“5·12”防震减灾日、“9·18”防空警报试鸣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讲座、竞赛、演出等方式,广泛开展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宣传教育。

积极推进应急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居、进学校、进家庭”,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2.切实加强培训工作。

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轮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干部和工作人员、应急救援队伍指挥员及骨干力量的培训。

年内确保对街镇、x社区和区直部门应急机构负责人开展1次专题培训,各级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参加一次轮训。

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导,严格高危行业生产人员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制度,切实提高安全生产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