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迈进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也随之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同时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网络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人们在享受网络这把“双刃剑”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成瘾”就是不容忽视的、全球性的负面影响之一。
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无规范性的特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湎于网络。
我国青少年因网络成瘾而难以自拔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
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顽疾,对我国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年轻一代的成长造成了巨大危害。
佛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有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指个人最本能的欲望,它按快乐原则行使,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及规范。
他的唯一要求就是获的快乐,避免痛苦。
所以,本我的目标是求的自我的生存,是内心本能的做法。
超我,是个体通过社会而形成的道德约束,来监督、约束本我的本能行为。
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的人格,他所遵循的是完全的道德,由此,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的最高层次,而自我是个人自己可意识到的现实自己。
它是个人在本我与超我的人格影响之下形成的,它依照现实行使,采取社会允许的方式生活。
因此,从这个理论来看,患网瘾的人总是在追逐着本我实现,而非现实的自我,反映在成瘾的行为上,便表现为不断的满足个人的欲望,不顾对自我的道德约束,如沉迷于一些攻击性的游戏中,如英雄联盟,在这里面,可以没有理由的相互攻击与复仇,通过这种攻击性的游戏,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因此,网络成瘾行为是本我的呼唤,是青少年不成熟人格发展的累积。
而网瘾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种,如互联网丰富的资源,让人目不暇接,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而互联网的虚拟也给了人充足的表达与宣泄空间,使人乐此不疲。
对于青少年来说,一些外在因素,如家庭原因,得不到适当的尊重和充足的关心,或者因为自身条件而感到自卑颓废,也会选择互联网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寻找认同感和归宿感。
除此之外,现实的压力,如工作、学业,使人通过互联网进行逃避,获得心理上的放松与安慰。
因此,既然了解到了原因,对症下药,我们就应该从互联网,社会(包括家庭),及学生自身来治疗网瘾这一问题。
对于互联网,国家应当建立有关法规,过滤网上信息,规范上网行为,营造文明绿色的上网环境,而对于社会来说,不能选择性忽视网瘾问题,要开展多种形式宣传,组织网瘾少年参加社会实践,体会现实的丰富,同时,组织心理讲座,进行一些心理干预,在家庭之中,父母要多关心少年的学习生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而作为青少年本身,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如记日记,规定上网时间等方式,增强自身的自制能力,逐渐戒掉网瘾。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曾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最终要有成长的青年们推动,对社会而言,不管如何计算,最终衡量中国长久竞争力的是教育力和人才储备。
要清醒地看到网瘾问题,不躲避,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解决网瘾问题,还少年们一片湛蓝的天空,许中国一个更为富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