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与社会发展

汽车与社会发展

摘要:汽车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被称作改变世界的机器的汽车给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

汽车的出现等同于给人类文明的发展装上了轮子,加快了人类社会生活的节奏和社会发展的速度。

汽车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汽车工业的后起发展国家,都对其国的经济起到了支撑和拉动作用,汽车工业产值一般都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到15%。

本文从汽车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及汽车对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分析了汽车工业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汽车工业社会发展影响一、汽车的发展现状目前,全世界汽车保有量有8亿辆,按全世界人口平均每8人1辆,其中轿车最多,占总保有辆的80%左右。

汽车普及率最高的是美国,平均1.3人一辆;西欧、北欧、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平均每2人拥有1辆;韩国、东欧、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平均每5~10人拥有1辆。

汽车之所以如此普及,皆因它是“最适意”的交通工具。

有了自己的轿车就可以不受公共交通工具的行驶路线和时刻表的限制,随意任何时间驾车到任何地方,即轿车完全能够便利地与个人活动紧密合拍,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加快生活节奏。

汽车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和相互交流,使得社会变的丰富多彩。

汽车还促进了公路建设和运输繁荣,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和布局,有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偏远落后地区的开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行业。

特别是在2000年前,汽车行业的利润平均高达20%以上,于是各省、地市政府纷纷上马汽车项目,全国31个省中有20多个省把汽车业作为本省的支柱产业,给予优惠政策,投入巨大资金支持其发展。

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极大的拉动了钢铁、石油相关行业的发展,并引导整个行业的变化和转型,带动了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能源过度消耗、城市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有悖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即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间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现在我国的汽车产业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汽车的发展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使得中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但是有一点仍不容乐观:中国汽车企业的技术开发,基本上依赖外国企业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把本应该按照“统合型”架构生产的汽车,按照“模块型”架构来进行组装。

具体的依赖方式有:根据要引进技术的难度和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技术能力等,有的通过正规渠道引进外国企业的技术;有的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仿造;有的通过仿造、改造外国企业的零部件,然后按照“模块型”架构进行组装。

二、汽车对社会的促进作用社会对汽车不断增长的要求,促使汽车工业人日益繁荣。

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件,由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纺织品、木材、涂料等繁多材料制成;应用冶炼、锻造、锻压、机械加工、焊接、装配、涂装等许多工艺技术制成;涉及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电力、石油、轻工等部门,汽车的销售和营运还涉及金融、商业、运输、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

可以断言,没有哪个行业与汽车完全无关。

汽车业是一个关联度非常大胆对产业,汽车产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约150多个上下游产业,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此外汽车工业也给社会带来许多机会----日本的汽车制造、销售、营运等行业职工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9,美国和德国的这个比例更高,占1/6。

汽车工业的发展无疑会促进个行业的繁荣兴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汽车工业一是经济利益很高的产业。

在发达国家中,许多著名的汽车企业举足轻重,在世界500强企业的排行榜中均名列前茅,这些国家汽车工业的产值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8%,占机械工业总产值的30%,其实力足以左右国民经济的动向。

因此,世界各各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汽车产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问题8亿辆汽车耗能巨大,每年需10亿多吨燃油,这些燃油燃烧后约生成400亿立方米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

近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发动机技术得以迅速发展,汽车的排放污染得到基本控制。

但是,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够再使用不到50年。

能源又是汽车工业不能不面对的问题,目前处于试用阶段的有压缩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虽可以使用更长时间,但也是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有排放污染。

电动汽车清洁无污染,目前因为续驶里程短,无法得以应用.目前太阳能汽车无法在夜间使用,故暂时无法推广.综上所述,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混合动力汽车是当今研究的热门,或许其将在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面市前起承接作用.但汽车发展与社会发展仍存在下面这三大问题。

1、产业快速发展造成资源过度消耗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相关资源的过度需求和消耗,必然导致我国资源耗竭。

2004年全国汽车产量突破500万辆,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必然将加速石油能源的消耗。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据海关最新统计,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2亿吨。

以广州市为例,2003年广州市的汽车产量为19.2万辆,工业总产值达到了465亿,比1998年增长了1640%。

2003年广州市成品油消耗355万吨,其中全社会汽车耗油量占55%,约195万吨。

而2004年广州市的成品油销售440万吨,同比增长24%,远高于广州市的GDP的增长速度。

广州市某石油公司作为广州地区成品油的主要供应商(市场分额60%左右),近两年明显感到了保证市场供应的压力,每年都有部分加油站出现排队加油或脱销的现象,成品油零售的快速增长使部分加油站的销售能力达到了极限。

根据广州市有关部门预计:继日本本田与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合资以后,日产汽车落户花都,日本丰田也落户广州,到2007年广州的汽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2010年汽车产业产能将达到130万辆,那么广州市2010年成品油的需求量就达到800万吨。

2、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带来城市环境污染今高大建筑物充斥城市,改变了原来城市的环境,道路被建筑挤压而变窄,塞车现象比比皆是,汽车排出的废气污染城市环境。

“汽车尾气”已成为我国主要大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市区,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

据国家环保总局预测,2005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将达到79%左右,城市污染正从煤烟型污染向汽车尾气型污染转化。

据各地检测分析,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大气污染85%左右,如北京市中心二氧化硫浓度日超标率达10%至15%,一氧化碳日超标率达60%至70%,上海市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四川机动车每年排放一氧化碳142万吨,其他有害物质超过60万吨,这表明,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汽车尾气是重中之重。

此外,汽车排放的NOx及柴油车排放的二氧化硫,可以加剧酸雨、酸雾的发生,破坏生态环境。

汽车在污染大气的同时,还对周围环境形成噪声污染,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交通噪声污染占整个环境噪声总量的20.1%,2004年超过30%,而在车辆密集的地区,车辆噪声污染远大于此。

3、产业快速发展导致交通事故增多据公安部统计,2004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7889起,造成107077人死亡。

各省市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追求产品的数量而不是产品质量,与德国、美国的汽车产业相比,汽车安全性不够,质量不过关,技术落后,因此交通事故也多。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据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门的统计,2003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人。

其中,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0.4万人,美国、俄罗斯的死亡人数分别为4万人和2.6万人。

通过分析近80年以来交通事故与社会汽车数量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交通事故与汽车产业的发展成正比关系,汽车产业发展越快,社会汽车保有量越多,交通事故越多。

四、化解“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间矛盾的有效措施1、全面限制省市盲目投资,培育汽车产业集群由于汽车产业的发展会牵涉到能源、采矿、钢铁、化工等一系列行业,各省市盲目的把汽车产业当作支柱产业,不仅会造成盲目投资、资源浪费,还会导致各地政府形成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扰乱经济秩序。

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工业化发展的规律,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培育汽车产业集聚,使汽车产业具有较充分成熟的集群,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专业化程度高,企业运营成本低,经营效率高,在细分的专业业务上做出最优质、最低成本、最高效率,使得规模相对大,经济效益好。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出台优惠政策促使产业集中,在全国形成几大汽车生产基地,如长春、上海、广州、长安。

在产业基地周边城市形成几大零配件生产商,促使专业分工,达到规模经济,同时提高汽车产业准入门槛,严格审批,加强监管,防止各地方城市盲目将原有重工业向汽车产业转型。

这样既不会造成过度盲目投资,又会促使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

2、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投入,缓解城市环境压力城市居民购买家用轿车的原因是为了出行更加方便,但由于近年来城市小轿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城市交通拥挤不堪,每天到处都在堵车,不断没有使出行更加方便,反而造成环境污染,像广州、武汉、南京、上海等汽车多的大城市,一年四季都笼罩在灰蒙蒙的污尘之中,很少出现蓝天白云的美景。

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投入,在大城市修建地铁、轻轨,开通便捷的公汽路线,如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地铁开通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而且无污染;其次,必须改进交通状况,交通拥挤是造成汽车尾气污染大的重要原因,根据广州某石油公司的分析,广州地区成品油销量10%以上来自交通拥挤,在大城市修建高架桥、交通建设合理规划以及实现采取科学的交通管理手段都可以改善道路状况,减少堵车现象,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和能源消耗。

3、大力发展汽车租赁业务,促使资源合理利用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驾车外出旅游、商务用车的需求不断增长,各地政府可以出台有益于城市环保和城市交通状况的措施,鼓励汽车租赁业务的发展,降低私人租车的费用开支,提高租车的便利程度,以减少商务和私人购车需要。

大力发展汽车租赁业务可以减少社会汽车的保有量,使社会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利用,同时减少交通拥挤和尾气排放,降低个人用车费用。

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可能像其他一些国家一样家家户户拥有小汽车,那根本不符合我国国情。

4、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发展新型环保汽车由于汽车尾气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对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