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务类LKJ基础数据课件
2.1.4其它信号机的LKJ距离数据,如区间通过信 号机、进路信号机等,都是指该架信号机的防护 距离。区间分区内有中继点,中继点前后两个区 段作为一个区段处理,两个区段的距离作为中继 点前方信号机的防护距离。中心频率栏内填中继 点前一个分区的载频。反向进站信号机不填防护 距离,只填写位置坐标。 2.1.5单线或复线半自动区段进站预告信号机的距 离是指上码点至进站信号机的距离,位置也是上 码点的位置。但要在标注栏内注明预告信号机的 位置。正线出站信号机的距离是正线出站信号机 至下一个站的预告信号机处的上码点的距离。
2.3信号机种类:根据信号机的性质填写预告、进 站、出站、进路(在有两个车场的站,该架信号 机既是本场的出站信号机又是下一个车场的进站 信号机)、通过、容许。(线路所的进站信号机 又是出站信号机按进站信号机命名)。 2.4 UM71类别:若是ZPW2000A,在 UM71类别栏内填写标准UM71 。 2.5 中心频率 中心频率一栏填写信号机防护的距离轨道电路的 移频频率,若是正线出站信号机, 中心频率填写 一离去的移频频率。侧线出站信号机频率填写对 应方向的股道电码化移频频率。
8.1数据范围:站内填写XX站内,区间填写上行 XX公里XX米——XX公里XX米,下行填写XX公里XX
米——XX公里XX米。 8.2修改原因:写明新建或改造工程 8.3修改依据:写明新建或改造工程的批文及文号。 8.4 LKJ数据变更计划生效时刻:若具体时间不清楚可具 体到旬。如2009年9月中旬。 8.5写明数据修改变动处所的详细说明,需逐项说明,不 得漏项。 8.6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要手写签名,审核人为部门 领导,批准人需分管领导以上签名。 8.7数据表填写审核好后,应及时修改【2009】55号文 件,修改的每项内容应在每一栏的后面注明修改日期及修 改原因。修改后的【2009】55号文件,以电子邮件的形 式及时发至电务处车载科
数据管理者要认真学习部、局有关数据管理的文 件,熟练掌握部发《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 运用维护规则》(运基信号[2009]98号)、 《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数据文件编制规范 (V2.0)》(运基信号[2009]332号)、及局发 《济南铁路局LKJ基础数据管理办法》济铁总发 【2009】119号对基础数据的管理要求,严格按 要求工作,将LKJ基础数据在规定的时间内测量 好,填写好,管理好。
2、对设备管理单位的要求 设备管理单位必须以联锁的理念对待数据工作, 要配备业务好、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担任数据管 理工作。按照部、局有关数据管理规定,积极配 合施工单位做好数据的测量、复核、审查工作。 分管领导及技术科科长要为开展好此项工作积极 创造条件,并亲自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认真把 关,使数据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确保数据的严 肃性、准确性。
5、关联发码特殊信号机显示关系表 根据设计要求对有关联关系的信号机,应 提报关联发码特殊信号机显示关系表。 遇有下列情况的信号机应视为特殊信号机, 需填写关联发码特殊信号机显示关系表。 按表中项目要求逐项填写。 由于特殊地段因条件限制,同方向相邻两 架信号机(预告、遮断、复示信号机除外) 间的距离小于制动距离时即两信号机均视 为特殊信号机。
2.6修改标注 信号机若是新设,就填新设;信号机若是 移动,就填移设;若是修正原数据错误: 距离错误,就填距离修正,若是位置错误, 就填位置修正,距离、位置均错误,就填 距离位置修正。若是频率改变,就填频率 变化,若是轨道电路制式改变就填轨道电 路制式变化。
3、特殊发码地点表 场与场之间的进路信号机防护的区段为无 码区段时,此信号机的LKJ数据应填写在 特殊发码地点表中。或者一离去区段长度 小于400米时,对应的正线出站信号机除 要在信号机轨道电路分布表中填写外还应 填写在特殊发码地点表中。 4、车站股道固定无码表 车站上无码的股道,按表中要求项目填写。
七、数据管理人员要求
数据管理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管理人员要有较 强的责任心、敬业心,对每一个数据要认真负责, 严格按要求填写数据表中的每一个数据及文字。 换人要逐步过渡。 特殊知识点: 修改标注要求 特殊发码地点表(场间无码,一离去小于400米) 股道固定无码 关联发码信号机显示关系表 单线预告信号机与上码点的填写 防护18号道岔信号机位置表
电务类LKJ基础数据编制要求
济南局电务处
一、数据的意义
LKJ基础数据是控制行车的重要数据,其准确性 是监控列车安全运行的前提和保证。它如同联锁 关系图表一样,不能存在任何问题,否则将会造 成轻者停车,重者冒进信号,超速行驶等严重行 车事故。因此路局要求数据提报单位要将LKJ基 础数据管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 领导必须亲自部署和把关,明确工作程序,落实 责任分工,确保LKJ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为使此项工作按要求顺利开展,防止问题的发生, 电务处根据铁道部有关文件规定及路局领导的要 求对LKJ基础数据的收集、审核、提报、管理等 工作进行了理顺规范。
四、报表组成 (纸质和电子版同时报)
1、XX站或XX区间LKJ基础数据公布申请 样式: 关于XX站(区间)XX设备(LKJ)数据公 布的审请 内容:写明由于什么原因导致什么设备什么数 据变化。 特申请公布 电务段公章 年 月 明 3、车站或区间平面图 4、数据表 (以上第一大项中前7种表中 有关的数据表,需盖建指 、施工单位、 电务段 公章及编制人、 负责人签名)。 5、车间、工区测量人。
2、信号机轨道电路分布表数据 此表按表中要求逐项核对、认真填写,在此重 点解释如下几项填写及要求。 2.1信号机间的距离:指本架信号机的防护距离 (侧线出站信号机除外)。 2.1.1、侧线出站信号机的距离:是指以同方向 进站信号机为基准点,至各侧线股道同方向出 站信号机之间的距离,即进站信号机至各股道 的接车进路长度(含股道长);因此侧线出站 信号机的距离就有如下几种情况。 2.1.1.1车站一端只有一个方向进站时,进站信 号机只有一架,每架侧线出站信号机的距离数 据就只有一个。
三、报表种类及填写说明与要求
1、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车站及区间) 要求只填写设备图形及名称、站名(胶济线在 同一个站上既有货场又有客场时,在填写站名 时,要填写XX站货运车场或XX站客运车场), 其它的数据均不填,审核只审核道岔位置开向, 信号设备安装地点及图形名称,站名(站名按 要求填写,只填写站名,不要带站字。如: “济南”不要写“济南站”)。信号机图形要 按标准图形画,正常状态下各灯位显示要画对。 要求平面图上的所有名称与工务接线图上的设 备名称一致,联锁区设备名称原则上以电务图 纸为准,非联锁区设备名称以工务图一致。在 审查平面图时,工务、电务要加强联系,做到 名称一致一致,特别是专用线、安全线、货物 线等名称要一致。
2.1.1.2若是一端有两个方向的进站,进站信号机 就有两架,因此同方向每架侧线出站信号机就有 两个距离数据,分别对应每架进站信号机。依此 类推。此种情况需在标注栏内注明每个数据对应 的进站信号机,用语为:对应XX信号机。 2.1.2、正线出站信号机的距离,是该信号机的发 车进路距离长度加上一离去区段的距离长度。反 方向的正线出站信号机按侧线出站信号机对待, 它的距离就是正向同方向进站信号机到该架出站 信号机的距离。 2.1.3、进站信号机的距离,是进站信号机到正线 同方向出站信号机的距离。有多个方向进站时, 各进站信号机的距离是每架进站信号机至对应的 各自直向股道接车同方向出站信号机的距离。
年度公布的LKJ数据,必须为VISIO格式的设备 图。日常施工改造的设备图,可为CAD图,但必 须与是现场设备、图纸相一致。为了确保提报的 车站及区间信号机设置的平面示意图的准确性, 根据铁道部运输局运基综技电【2009】2830号 电报要求,电务段必须认真核对信号设备平面布 置图,重点是信号机械室坐标与线路运营里程、 设备名称及坐标与实际一致,严禁不经过核对, 直接将信号技术设备履历簿中的信号平面布置图 提报作为LKJ基础数据。 提供的平面图中尽量不出现工务、运输、机务等 专业数据。必须出现时,必须做到核实无误,与 其他专业的数据协调匹配。
2.2信号机填写规定:区间信号机和站内信号机应 分别填写,区间信号机表应命名为XX站至XX站 间数据表,区间写信号机杆号,信号机排序应从 小号向大号排列填写。区间信号机填在区间信号 机数据表内。进站信号机与正线出站信号机应排 在区间信号机栏内,站内信号机表命名为XX站, (胶济线上要填写XX站客运车场或XX站货运车 场)站内信号机写信号机名称。站内信号机(除 进站,正线出站信号机)填在站内信号机数据表 内,因此在填写站内信号机数据表时,同方向进 站、反向进站及正线出站信号机应按区间信号机 单独填写。
数据管理者要及时掌握站场、区间的改造、新 建施工动向,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数据的提报; 特别是负责大修更改工作的管理人员,在与施工 单位协商工作时就应对施工单位布置数据工作, 以便使该项工作按时间节点要求及时逐级上报。 要实现设计资料与日常设备管理资料的结合,公 布的资料均以日常运用资料为基础进行编制,防 止出现脱节。 时间节点:施工单位于LKJ基础数据生效前 30天提报给电务段,电务段提前25天报电务处, 电务处提前20天报总工室。
6、防护18号及以上道岔信号机位置表 即信号机防护的进路上有18号及以上的道 岔,信号机允许信号显示黄闪黄。地面发 码发黄闪黄码19.1赫兹,这样的信号机应 填写防护18号及以上道岔信号机位置表。 按表中项目要求逐项填写。 7、级间转换表 按表中项目要求逐项填写。 8、LKJ基础数据修改说明 填写要求
六、问责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