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时间的脚印》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时间的脚印》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第8课时间的脚印》一、其他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

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

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在山麓、沟hè、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蛙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

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diàn下来的结果。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掸.去______山麓.______......沟hè______ 沉diàn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文中“沙砾”的“砾”意思是:______。

(4)将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句子意思。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2.如图是汉字“石”的演变过程,请欣赏不同的字体,并简要说明该汉字甲骨文的构造意义。

3.学习小组开展了“认识计时装置”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下面是一名组员搜索到的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

请你观察图片并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整件铜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

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

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

使用时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

在日、月、星壶的底部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

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

壶身刻有关于制作年份和人员的文字。

水由日壶依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箭逐渐上升,从而读出时间。

(2)该组员建议大家一起去博物馆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但有些同学反对这一提议。

请你帮他说一段话,动员大家一起去近距离观看。

(3)下面是黄伟找的一段关于地壳演变的资料,有几处错误,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地壳表层岩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作用下,【A】逐渐分解、破碎、松散形成各种风化物。

这些风化物又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B】在湖泊、海洋等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固结成岩,最终形成沉积岩。

①【A】处画线句子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与“______”调换位置。

②【B】处画线句子有用词不当的问题,应把“______”改为“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4.计时的变迁漫奇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是千百年来教诲人们珍惜时间的格言。

光阴即时间,怎么用长度“寸”来计量呢?②在古代,钟表还没有发明,没有时、分、秒之称。

但人们利用“观天”“测地”--白天看太阳量阴影,晚上望月亮数星星来计算时间。

寸阴、分阴表示短暂的时间也就流传于今了。

公元7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

这些就是钟表的“老祖宗”吧!③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观念强了,再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而必须是“7点15分,老地方见面”。

对计时的要求高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

几分钟的差别,上班就会迟到或赶不上火车;几秒钟内会决定一场球赛的胜负;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每秒变化二十几幅;1/10秒乃至1/100秒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谁是冠军。

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尽管它的外貌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内脏”都是由游丝、平衡摆和齿轮等组成,以机械周期性运动作时间的基准,但机械工艺限制了它的准确度,日差变化保持在数秒之内。

④电子技术“闯入”钟表世界后,计时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

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

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了显示时、分、秒、日、月、星期、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功能,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

⑤但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

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

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测试时间上1微秒(1/1 000 000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300米。

在天文测量时,1毫秒(1/100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1万米的误差,真可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

人们发现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时会辐射或吸收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把这种频率积累起来也可以计时,称为原子时。

于是,铯原子钟就应运而生了,并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导弹、激光测距等国防和科研工作中。

(选自《科学夜谈》)(1)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______→______→______→铯原子钟(2)第①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名言有什么作用?(3)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石英电子钟有哪些特点?根据第④段简要回答。

(5)结合全文,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答案和解析【答案】1. dǎn;lù;壑;淀;低蛙;低洼;小石块,碎石2. 根据观察,明确甲骨文的造型是模拟事物的形状,指出汉字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明确整个汉字所表示的意义。

答案示例:“石”字甲骨文的造型,一边像“厂”,表示山崖,一边像“口”,表示块状岩石。

“石”字最初的意思就是山崖边的石头。

3. 分解;松散;等;或4. 圭、沙斗、漏壶;机械钟表;石英电子钟【解析】1. (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

根据平时的积累或借助工具书来解决。

“掸去”的“掸”读作dǎn,“山麓”的“麓”读作lù,“沟hè”写作“沟壑”,“沉diàn”写作“沉淀”。

(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

根据文段内容,这里的“低蛙”要表述地势地,容易积水,应写作“低洼”。

(3)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与理解,文中“沙砾”的“砾”意思是小石块,碎石。

(4)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

变换句式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得改变句子意思,同时注意标点的变换。

阅读原句,在句中加入“难道不”,句末改为问号即可。

如:难道不是越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吗?答案:(1)dǎn lù壑淀(2)低蛙低洼(3)小石块,碎石。

(4)难道不是越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吗?第一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第二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第三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第四题考查句式的变换。

本题考查的都为语文基础知识,平时要多积累,多训练,做题时方能得心应手。

2. 本题考查汉字书法的演变。

做本题时注意仔细观察汉字“石”的演变过程,明确该汉字甲骨文的构造意义。

3. (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

阅读材料,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字说明,说明的对象是“铜壶滴漏”,主要介绍了铜壶滴漏的构成、各构成部分的名称及样貌、计时方式等不同内容。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

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

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部分反对的同学;其次针对情况:组员建议大家一起去博物馆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但是有部分同学反对;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

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3)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本题的解决相对容易,因为题干中已给出句子的语病。

A 句语序不当,应是先“松散”才会“破碎”,最后“分解”,应将“分解”与“松散”调换位置。

B句是用词不当,应将“海洋”后面的“等”改为“或”。

②等或答案:(1)【示例】材料介绍了铜壶滴漏的构成、各构成部分的名称及样貌、计时方式等内容。

(2)【示例】这种古老的计时装置是我们的祖先记录时间的一种工具,体现了他们的智慧。

我们现今的文明也都是在古人的努力探索下一步步完善的。

难道你们就不好奇这种计时工具具体怎么操作的吗?不想亲眼看看这种装置吗?我们也要像古人一样积极探索呀!(3)分解松散②等或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第二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第三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

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

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

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

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4. (1)本题考查信处的筛选。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按行文顺序即可筛选出答案。

文章在第二段先介绍最早的计时工具“圭、沙斗、漏壶”等;然后第三段介绍机械钟表;第四段介绍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最后第五段介绍“铯原子钟就应运而生了”。

(2)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

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

通过这些方式,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出下文。

本文亦是如此,开篇引用名言,一是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计时工具的介绍。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阅读句子,作者引用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名,是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并将现代人的时间观念与古代进行比较,又有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此突出现代生活中人们对时间观念越来越强。

(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根据第四段中的“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一句即可提炼出答案。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的筛选。

文章在第五段段首提出了题干中所问的问题,接着便给出了答案:“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