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1-01-04 浏览次数:576 【大中小】【复制】【打印】1、风管内的风速一般空调房间对空调系统的限定的噪音允许值控制在40~50dB (A)之间,即相应NR(或NC)数为35~45dB(A)。
根据设计规范,满足这一范围内噪音允许值的主管风速为4~7m/s,支管风速为2~3m/s。
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10m/s。
2、出风口尺寸的计算为防止风口噪音,送风口的出风风速宜采用2~5m/s。
风口的尺寸计算与风管道尺寸的计算基本相同,一般当层高在3~4 米的房间大约取风速在2~2.5 米每秒。
根据经验一般可将使每个风口在20~25 平方米的面积,其风量大约在500 立方米左右。
3、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回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吸风速度取4~5m/s,回风口位于房间下部时,若不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3~4m/s ,若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2m/s ,若用于走廊回风时,取1~1.5m/s 。
4、风管安装注意事项及风管计算在风管设计尽量小的情况下保证主管风速5m/s,支管风速3m/s,风管计算公式:所选设备风量÷ 3600÷风速=风管截面积同时注意保证风管:长边÷短边≤ 4 一般不要>4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风口的选择:所选房间风量÷ 3600÷风速=散流器喉部截面积注意: 双百叶风口截面积为以上公式所得面积÷5、计算风管尺寸1)等阻尼法(等压法)是一种方便的计算法,适用于多种场合2)根据下表确定主风管中的基本阻尼系数。
因回风管位于吸风部位,主要承受外部压力,应注意减轻其风管负担。
对于风管系统,常采用送风管,回风管mmH2O/m 作为基准。
6、在进行风管机的风管道设计时,注意在风管机的进、出风处加静压箱,以均衡风压,减少噪音,并且使静压箱内的流速保证在3 米每秒以下,其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7、风压估算如弯头、三通、变径等较少的情况下每米损失4pa 左右。
如弯头、三通、变径等较多的情况下每米损失6pa 左右8、接风管的风盘的风口设计1)第一个送风口与风盘的出风口的距离要适当;2)带有两个出风口的风盘送风管要变径;3)风盘的送风口与回风口距离要适当。
(≤5 米)9、风口的选用.①新风口,送风口用双层百叶风口②回风口用格栅风口③排风口用双层百叶④氟系统由于风量一般比较小,如要求冬季采暖需要,宜采用用双层百叶,不能用散流器。
风机盘管带两个风口时宜选用带调节阀的双层百叶。
/表1. 推荐的送风口流速/表2、风管道内的风速/表3. 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m/s)新风(换气)量计算引入新风主要是为了改善空调房间内空气质量,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和浓度,确保在内的人员的舒适度和生理健康,维持工艺要求。
确定需要的新风量时,往往按照室内废气(尤其是CO2)的产生量以及其他的室内条件。
一般来说,应保证每人每小时30m2的新风量。
对于普通场合,可以根据每人占用面积来计算新风量:计算公式:必要风量(m3/h)=A* 面积/人均占有面积上式中,A表示人均新风量(m3/h)通常进行估算时可使用20m3/h 。
换气次数的推荐值冷媒铜管重量计算和橡塑保温护套体积计算方法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1-01-04 浏览次数:342 【大中小】【复制】【打印】///橡塑保温护套体积计算公式体积(立方)=(直径+壁厚)×壁厚×保温护套规格:φ 6、φ10、φ13、φ16、φ19、φ25、φ32、φ38 等民用建筑所需的最小新风量[m3/(h ·人)]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1-01-04 浏览次数:212 【大中小】【复制】【打印】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h 的新风量。
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1-01-04 浏览次数:205 【大中小】【复制】【打印】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条件和节能要求等因素,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 的规定,对于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如下:夏季:温度应采用24~28℃;冬季:温度应采用18~22℃;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相对湿度应采用40%~60%;风速不应大于0.3m/s 。
风速不应大于0.2 m/s 。
标准中给出的数据是概括性的。
对于具体的民用建筑而言,由于各空调房间的使用功能各不相同,而其室内空调设计计算参数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以下为各种不同用途房间的室内空调设计计算参数可参照以下表格中的数据确定。
1) 客房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可根据国标《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 规定的客房空调设计计算参数。
2) 国内旅馆客房空调设计计算参数四级27 21(3) 国标GB50189-93规定的餐厅、宴会厅( 多功能厅) 空调室内设计参数(4) 国标GB50189-93 规定的康乐中心空调室内空调设计参数(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规定的办公用房室内温度、湿度的设计参数复印机房24~28 ≤ 55 ─ 18~20空调系统设计思路步骤1、当地气象资料:(1)夏季室外最高气温℃;(2)冬季室外最低气温℃;(3)如果是高原地区要掌握当地大气压力Pa;2、制冷机组的选择:如果电力充足,首选电制冷机组。
电制冷机组分为水冷式和风冷(热泵型)式制冷机组,若采用水冷式制冷机组,则要了解冷却水塔的安装位置,制冷机组的机房位置和机房内梁下的净高;若采用风冷(热泵型)式制冷机组,则要了解是冷热水机组,还是直接蒸发式机组(如:分体机、柜机、风管机、VRV等)室外机的安装位置;若采用冷热水机组,还要了解软化设施、软化水箱、循环水泵等设备的安装位置。
如果电力不充足,增容有困难,则考虑是否有天然气或城市煤气。
如果有燃气,则首选燃气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如果电力不充足,又没有天然气和城市煤气,则首选燃油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夏季是否有废蒸汽或废热水,如果有,则选蒸汽型或热水型溴化锂直燃机组。
(如:钢铁公司或化工厂等)(以上问题需要业主或使用方明确,也可向业主或使用方提出明确的建设性方案,供业主或使用方选用)3、冬季供热热源形式的确定:向业主或使用方了解:是否有城市集中供热或独立锅炉房供热,若有则要了解一次热水的供回水温度或换热站设在何处如果无城市集中供热或锅炉房供热,就要选用风冷热泵型冷热水机组或直接蒸发式机组,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设置辅助电加热装置。
明确供热管道接口的预留平面位置和标高,应向业主或使用方提出供热管道的接口尺寸和所需供水压力及供热量。
4、空调系统的确定: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是否设计新风系统,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了解新风口引入位置及标高,明确风机盘管的形式(卧式暗装、卧式明装、立式暗装、立式明装、吸顶式等)。
若采用全空气系统,就要了解建筑的层高、梁下净高及吊顶和梁之间的高度尺寸(一般应不小于400mm),确定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放置位置。
了解空调房间的使用特点(如:对噪声、洁净等有无特殊要求)。
了解是否需要设置排风系统(地下室必须设排风系统)。
5、送、回风管道材质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镀锌铁皮风道;玻璃钢风道;铝箔复合玻纤管道;板材粘接管道;6、空调冷热水管道的材质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普通焊接钢管;无缝钢管;镀锌钢管;PP-R管;铝塑管;紫铜管;7、空调冷凝水管道的材质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镀锌钢管;PP-R管;铝塑管;PVC管;8、空调送回风管道保温材质的选材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铝箔超细玻璃棉;聚乙烯泡沫塑料板;9、空调冷热水管道保温材质的选材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铝箔超细玻璃棉管壳;聚乙烯泡沫塑料管壳;聚氨脂泡沫塑料管壳;橡塑管壳;10、送回风口形式和材质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单层百叶、双层百叶、散流器、格栅、条形风口等;铝合金(喷塑)、塑料、木制等;11、软化装置形式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全自动软化装置;半自动软化装置;电子水处理器;其它;12、循环水泵形式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立式泵;卧式泵;(5-12 逐项需要业主或使用方明确,也可向业主或使用方提出明确的建设性方案,供业主或使用方选用)13、应向业主或使用方索取各层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明确空调冷热水总立管的位置或管道井的位置。
空调设计参考规范及标准中央空调主要参考以下的规范及标准:一、通用设计规范:1.《采暧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I19-87 )2.《采暖通风及至气调节制图标准》( GBJ114-88)3.《建筑设计防火现范》(GBJ116-87)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现他》(GBJ0045-95)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二、专用设计规范: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JGJ36-87)2、《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99)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67-89)4、〈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7-89)5.《旅游旅馆建筑热土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6、其它专用设计规范三、专用设计标准图集:1.《暖通空调标准图集》2.《暖通空调设计选用手册》(上、下册)3、其它有关标准空调水系统常用钢管规格表空调水系统管件附件的安装1.水泵在系统的设计位置:一般而言,冷冻水泵应设在冷水机组前端, 从末端回来的冷冻水经过冷冻水泵打回冷水机组;冷却水泵设在冷却水进机组的水路上,从冷却塔出来的冷却水经冷却水泵打回机组;热水循环泵设在回水干管上,从末端回来的热水经过热水循环泵打回板式换热器。
2.冷却塔上的阀门设计:(1)冷却塔进水管上加电磁阀(不提倡使用手动阀)(2)管泄水阀应该设置于室内,(若放置在室外,由于管内有部分存水, 冬天易冻)3.水质处理a 水过滤:无论开式和闭式系统,水过滤器都是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的。
目前常用的水过滤器装置有金属网状、Y 型管道式过滤器,直通式除污器等。
一般设置在冷水机组、水泵、换热器、电动调节阀等设备的入口管道上b 闭式水系统:冷、热水系统中必须设置软化水处理设备及相应的补水系统。
电子水处理仪的安装位置:放置于水泵后面,主机前面。
4.水泵前后的阀门1 水泵进水管依次接: 蝶阀-压力表- 软接2 水泵出水管依次接: 软接-压力表- 止回阀-蝶阀5.分集水器多于两路供应的空调水系统,宜设置集分水器。
集分水器的直径应按总流量通过时的断面流速(-1.0ms )初选,并应大于最大接管开口直径的2倍;分汽缸﹑分水器和集水器直径D 的确定:a按断面流速确定D 分汽缸按断面流速8-12m/s 计算;分水器和集水器按断面流速0.1m/s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