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
48/3
√
48/3
√
48/3
√
48/3
√
48/3
√
48/3
√
48/3
√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必修 最少 2门 最多
3门
非学位课 补修课
本学科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纳入全校专业 选修课范围,学生可选修全校范围的选修
课
MC13003 MC13004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工程光学
48/0
√
48/0
√
非本学科毕业生适用
八、毕业及学位授予
凡完成课程学习,达到课程考核要求,修满规定学分,通过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 ,完成硕士学位论文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 。经导师和学科指导小组、学院学位分委员会、校研究生部、校硕博学位评定委员会 审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学位申请和授予等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浙江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等有关文件的规定进行。
浙江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
该硕士点以纳米测量技术与仪器、纺织测试技术及仪器和计算机网络测控技术为 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涉及:激光测量技术、纺织测试技术、智能仪器仪表技术、 网络测控技术和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等。 该硕士点目前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 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企业横向课题等10余项,近年来获省部级及国家技术发明奖等 6项。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被SCI、EI、 ISTP收录5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 该硕士点拥有一支科研和教学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6人(其中博导2人 ),副教授2人。建有从事纳米测量科学技术研究的恒温恒湿实验室,依托浙江省现代 纺织装配技术省重点实验室,配置多套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为研究生从事相关科学 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测量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等多学 科基础知识扎实、综合应用能力强、能从事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和教学的创新型 高级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计算机测控技术。 基于Internet/Intranet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的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 。 2.纳米测量技术与仪器。 研究纳米科学技术涉及的纳米尺度的测量和性能表征等技术、方法和相关仪器,微纳 驱动技术及微操作技术。 3.纺织测试技术及仪器。 纺织测试新方法、新原理和新技术的创新研究,纺织智能测试及仿真技术,纺织机械 测控技术研究与开发。
学时/ 学分
32/1 54/3 36/2 18/1
开课学期 一二三
√ √ √
√
备注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MC11020
MC11021
学位课
MC11022
MC11023
专业学 位课
SC11002 SC11001
SC11003
信号处理与测试技术 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
精密测控电路 微弱信号检测
数理统计 数值分析 矩阵论
九、其他
其他有关培养和管理方面的事项按相关规定执行。
学科负责人签名:
学院学位委员会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七、培养方式
1. 在学院和研究所的领导下,实现导师全面负责制。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 用,又要重视并发挥整个学科的集体指导作用。
2. 在对研究生的培养中,应贯彻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并重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 与较深入的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和发挥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硕士生进行一次中期考核,选优汰劣。学习成绩差,或因缺乏 科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或不安心学习及其它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终 止学籍。 4. 硕士研究生课程所采用的专业教材,应尽量反映本专业国内外的现代先进水平。 5. 鼓励有条件的学科方向与国内外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企业共同协作培养。
三、学习年限与学制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5年,在校学习年限2.0-4.5年。
四、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32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得低于19个学分。 五、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编号
公共学 位课
FL10012 FL10016 MS10004 MS10005
课程名称
英语口语 英语精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其他
学术研讨 学术报告
社会实践
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
/1
分散进行
/1
分散进行
不少于2周,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 查报告,原则上要求在第一学年完成。分散进行
。
第3学期 第3~5学期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 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 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的见解。为确保论文质量,要求 做到: 1.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对所研究的课题在基本理论、计算方法、测试技术、仪器设计等某 一方面有新的见解,或用已有理论及最新科技成就解决工程技术的实际问题,在学术 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有应用价值。 2. 硕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 定研究课题,并在第三学期中(一般在第9~10周)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在本学 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开题报告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 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进度作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对于科研经费的来源、试验器材的采购和加工计划等应提前考虑并采取措施。开题 报告会由各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 3.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提前完成论文者,经本人提出申请 ,导师、二级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处审批后可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4. 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 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应均有的宽广的理基础次、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 优良的学风。 5.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 本人在课题中所作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实验手段;计算程序;实验 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 6. 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 7. 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应达到规定的论文发表要求,具体按照《浙江理工大 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 8. 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 论文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