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我们带着研究的心态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让我们带着研究的心态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让我们带着研究的心态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是人,而初中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不像小学生那样容易听老师的话,又不像高中生那样有着高度的学习自觉性。

他们好奇、兴奋、跃跃欲试但又紧张、害怕、不知所措,他们在矛盾和不平衡中快速发展。

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摆在我们面前的绝不仅仅是文化课的教学,更应注意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带着研究的心态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试想一下,一类学生一个特点,优秀生有优秀生的特点,中等生、差生也有他们的特点。

就学习而言是一种划分方式,就综合素质而言呢?男生有男生的特点,女生则又不同;家庭条件的不同导致的性格差异等等。

我们可以分成多少个类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会有多少个分歧点,就会有多少个制约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因素。

一个学生一种爱好,一个学生一个性格特点,如果我们都用一个模式来教育他们,那就不会有爱迪生、爱因斯坦那样的成就,也不会有陈景润、姚明的今天。

如果我们带着研究的心态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呢?我想,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也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引导一个学生,培养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学生。

既然这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我们遇到一种现象就要研究一种现象。

比如学生为什么会迟到、旷课、顶撞老师、上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上课不回答问题、不与其他同学交往等都是有必要研究的现象,通过调查研
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找到如何处理某种特殊特殊情况的最佳方式,变粗暴的训导为耐心的教导。

久而久之,随着遇到的现象越来越多,研究的内容也就会越来越丰富,处理问题的方法、技巧也就会因经验的积累而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就会逐渐有新的变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难发现,教会学生某个知识点并也许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他们心情愉快地接受我们的教导,如何让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而不交头接耳乱搞小动作,如何让学生遵守学校里的规章制度而不打架斗殴、泡网吧,如何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而不因贪玩去抄袭作业等。

既然是难题,那就不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而我们往往会采取复杂问题简单处理,如发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搞小动作,轻则批评重则体罚,再不则交由班主任处理。

不难想象,难道这样他们就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批评教育吗?那可不一定,也许他能意识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对的,他就欣然接受;也许因为他的逆反心理会将事情弄得更糟,做出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来。

这时就要求我们要以研究的心态给这件事情以理性的思考,而不是以武断的处理。

若是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比如多看他几眼、提醒大家注意集中精力等方式来暗示他停止自己的个人行为即可,没必要在课堂上小题大做。

课下针对这种情况可要小题大做,要跟上趟进行寻根问底,耐心地了解情况,弄清楚他这样做的原因。

然后对症下药,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以防止类似的错误重犯,这样
也许会起到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类问题的积极作用。

带着研究的心态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从这方面来讲就是要改变一个学生的心态。

我们常听人说态度决定命运、态度改变一切,帮助学生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一旦学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正确面对了,那么我们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会事半功倍。

带着研究的心态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能帮助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更快成长,是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进而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因为我们研究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是为了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我们研究授课水平,同行之间多交流,相互之间多听课、评课,那么提高的就是授课能力,授课水平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就提高了,再少犯错误的同时自然就提高了效率。

为什么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不高啊,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研究意识,不研究就不会出成果,不研究就不知会出什么结果,带着研究的心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研究的多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就高了,科研水平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