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路.pptx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路.pptx
外部因素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障碍
资源配置的城市化偏向;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城乡分 割的户籍、就业、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制度。
农业技术进步缓慢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27-35%,大大低于世界发 达国家70-80%的水平。在农业总产值中,农业科研 经费所占比例不足 1%,每 6000亩耕地才有1名科技 人员,每200万亩草原才有1 名牧业技术人员。
产量偏好型的农业技术进步取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组织制度残缺
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3.4%、15%和1.6%变为3.5%、30%和9%。
种植业内部:粮食、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种植面 积比由1978年的80.4∶9.6∶10转变为2007年 的68.9∶26.65∶4.45,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明显 提高。
畜产品构成中,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 1978年的94.2%下降到2007年的62.45%; 牛羊肉则上升到14.51%;禽肉等也占到了 23%。禽蛋、牛奶等的产量快速增长,在畜产品 中的比重也大幅度上升。
4.8 4.3
6.8 6.2 7.4 9.5 8.0
表2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人均收入:农业与非农业比例
90
Agriculture
Non-Agriculture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7
35
30
25
20
15
10
5
0
表3 1978-2007年:农村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
按国家贫困线标准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经济 发展现状与思路
讲座提纲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对策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
农业生产显著提高
粮、棉、油主要农产品供给显著提高:2009年全年粮食产 量10,600亿斤以上,再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稳定在1万亿 斤以上,实现连续6年增产,比1978年增长65%左右;棉 花产量710万吨,增长2.5倍;油料产量3,049万吨,增长4 倍;肉类总产量7,500万吨,增长5倍;水产品总产量5,120 万吨,增长9倍。
农业规模小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制度存在缺陷 农民自组织化程度低
土地制度不健全
产权残缺 承包固化 经营分散
农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
目前,4.9亿农民中,文盲7.5%,小学29%,初中 50%,高中及以上仅有13%。
农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转移到非农业的全部农村劳动 力中,小学以下、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分别为 23.5%、62.9%、10.2%,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劳 动力占总量的12.7%。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小城镇蓬勃发展 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表1 新世纪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
年份
2001
人均纯收 2366 入(元)
增长幅度 4.2 (%)
2002 2003 2476 2622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936 3255 3587 4140 4761
其中,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多年居世界第一, 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村经济全面繁荣
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改变了传统的“农业即种植业,种植业即粮食的”的状况。 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比重明显下降,林、牧、渔业比重 显著提高。种植业由1978年的80%下降为50%,下降了 30个百分点。林、牧、渔业所占比重分别由1978年的
按世行标准:US$ 1/day (in PPP)
农村民生得到改善
硬件建设上:水电路气房(农民的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建设、 农村电网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农民住宅建设);软件建设 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生活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国家支持“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由1978年的150.6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172.97亿元,增长 20多倍,其中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由1978年的76.95亿元增 加到2006年的504.28亿元,增长5.6倍。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大 为改善。我国农村公路里程由1978年的59.6万公里增加到 2007年的313.44万公里。2007年,乡村办水电站发电能力 1367万千瓦,是1978年的6倍;农村用电量5510亿千瓦小时, 是1978年的21.8倍。2007年,通邮的行政村比重已达98.4%, 比1983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城乡统筹制度: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 着手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
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内部因素
农业资源短缺
人均耕地有限,有的不足1亩,甚至低于生存性的0.8 亩世界警戒线;不仅如此,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不可 逆转,年减少400—500万亩,即年下降0.3%的耕地。
水资源短缺, 30%的水受到污染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社会事业发展:1.5亿农村两免学生;7.3亿新农合;3566万低 保等。
农村改革取得突破
基本经营制度:废除公社制,确立了以家庭承 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业市场制度:全面放开粮食等农产品流通, 基本建立了农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
农业支持制度: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 补贴,初步建立了新时期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
这样的基础文化教育程度决定了农民人力资本存量偏低。 不仅制约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影响劳动力向非农产 业的转移,也给城市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问题。
农业结构与农产品质量面临严峻挑战
农业结构与现代市场经济不适应
生产结构单一 加工增殖程度低 流通服务水平低
品质量安全问题
营养价值与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不相适应 散耕、散养带来的质量控制困难,农药残留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