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第九章政治结构分析一政治体系及其结构政治体系:政治体系也有“输入”和“输出”两部分所构成,它接受来自公众的“要求”和“支持”作为“输入”部分,通过政府决策,形成政策和法律作为其“输出”部分政治体系的输入和输出部分内容:(见书P162最后一段-163第一段)现代政治体系基本呈现三级化得模式。
(1)个体公民——(2)作为“中介”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3)作为“国家”或公共权力代表的政府。
(以下分别作简介)(P164图表对上述形象化的介绍。
)在上述结构中,各结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国家及其形式国家的性质:国家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就是指一定地域之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国家三要素(人民、领土和主权)。
帕特里克·邓利维归纳的11方面的国家特征(见书P165-166)首先,在国家的所有特性中,主权是至关重要的。
主权就是一定地域之内的不受限制色绝对的政治统治权。
让·布丹提出,国家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国家拥有绝对的主权,即最高统治权,它包括:·立法权;·宣战和缔约权;·官吏任免权;·最高司法权;·豁免权;·货币铸造和度量衡的选定权;·课税权等。
(思考:国家的绝对主权受到了哪些方面的挑战?人权?还有?)(国家产生的理论:暴力论、社会契约论、自然演化论和阶级对立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产生)观(见书P167-168)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社会陷入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的结果。
国家的形式·传统分类理论以亚里士多德政体划分理论为代表,根据(1)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人数和(2)最高国家权力执掌着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两个标准,将国家形式分为三类六种(见P168图表)。
亚里士多德根据统治人数和统治利益两项标准划分国家类型,为后来政治学家所普遍沿用。
·当代分类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于国家形式比较流行的划分是,根据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市场或计划等多项综合标准,将世界上存在的200多个国家分为自由民主主义、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三种类型。
(P169图表)上述划分属于纯理论划分,实际上,许多国家介于这些类型之间,属于混合形式。
国家的结构形式:单一制和复合制三政府及其构成政府:广义地讲,政府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实现有序统治的机制。
狭义地说,政府即国家权力机关的统称。
政府旨在维持秩序,实施集体行动,其主要功能在于:制定法律(立法),实施法律(行政)和解释法律(司法)。
有时,行政机构被称为政府。
在此情况下,政府等同于行政机关。
政治学所谓的政府是对国家权力机关的统称,它主要包括国家元首、议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官僚、军队和警察等。
政府构成:(见书P170-172)四政党及其功能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原则。
政党的历史考察政党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体的特性是:·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二赢得政府权力。
·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定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它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纲领,具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是特点阶级的先锋队。
第一代政党是由议会内部的小派别集团为了反对共同“敌人”而组成的。
北欧和英国保守党都属于议会“内部产生”的政党。
后来的绝大多数政党都属于“外部产生”的正当。
它们力图进入议会,争取在立法机关中能有自己的代表。
政党的发展和政党体系的形成也被视为政治现代化的标志。
政党化是现代政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思考:绿党的形成原因及其过程。
)(P175焦点讨论见书介绍)政党的分类研究(见书P175-177包括图表)政党的功能分析(即作用)(见书详解P177)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
·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
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
·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
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际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
·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
·组织政府的手段。
政党协助形成政党,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
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
五社团组织及其意义社团组织所谓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趣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
在目前的政治研究中,人们一般吧社团组织分为三大种类:即社区性团体、制度性团体和协会性团体。
社区性团体、制度性团体和协会性团体(见书简介P179-182)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
(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
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课堂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例如“工资就是薪酬”。
(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第一,工资的定义。
第二,薪酬的定义。
第三,总结:工资与薪酬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
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简答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
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
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
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①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
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②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
回答要点一般3-5点,每条150-200字。
③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例如“简答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公共财政的定义。
(不能缺少)第二,公共财政的3大职能。
(主体部分)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
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
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
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
这一点是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①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
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