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应不应该立法全面禁止儿童行乞?徐莞馨一.解释全面禁止儿童行乞指的是禁止一切形式,一切目的的儿童行乞行为。
思考一下这个辩题到底是要各位辩手讨论什么问题。
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儿童行乞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大家考虑儿童行乞的负面影响,而是在往年的事实中我们看到纵容儿童行乞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考虑到这些影响,国家才决定是否应立法全面禁止儿童行乞。
故该辩题讨论的重点应该是立法全面禁止行乞儿童后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即立法全面禁止儿童行乞的可行性,基于此我们再来探讨应不应该立法全面禁止。
二.背景由著名教授于建嵘发起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微博活动发展到今天,网友已经开始意识到,大多数的乞童是由父母或其他亲属携带乞讨的,而并非之前所想的受到拐卖残害。
人们开始提出解决乞讨儿童问题的办法。
支持者:带孩子去乞讨,证明父母已无法尽到抚养义务理由,父母无法尽责,政府就应承担起保障儿童权利的义务理由。
反对者认为文明国家不会让孩子上街乞讨,文明国家更尊重权利和自由不把由环境造成过错变成犯罪。
撤销“不能尽职的父母”的监护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可行性;并且福利院从来都不美好,收容遣送制变相回归还是弱者受到迫害。
三.定义1.儿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给出的定义是: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
其中“少年”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2.立法: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
正方四.标准对儿童本身而言,跟随父母行乞并不能很好解决温饱问题,反而在各方面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消极作用,且儿童行乞是非强制性举措不能根除的,所以应该立法全面禁止儿童行乞。
五.标准论证需:(儿童行乞最主要影响于儿童,所以儿童应该为本辩题的讨论平台)儿童行乞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而这种影响需要被消除。
根:儿童行乞不是无目的的,其直接原因是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没有协调健全保险机制。
解:解决儿童行乞问题可以从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入手,社会慈善机构和个人可以为行乞儿童送去社会的温暖关怀和暂时解决温饱问题的物资,但是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制定强制措施即通过立法全面禁止儿童行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行乞问题,保护儿童权益。
损:如果立法全面禁止儿童行乞可以消除儿童行乞对行乞儿童的消极影响且具有可行性,则应主张立法禁止;反之,如果立法全面禁止儿童行乞不能对行乞儿童产生较大的意义或者不具备可行性,则不应主张立法禁止。
六.论点1.儿童行乞对儿童本身的消极影响非常深重。
2.儿童行乞推动的利益链对社会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消极作用并且这些消极作用需要被消除。
3. 这种消极作用无法(很难)用非强制方法消除,故只能从根源上解决,即全面立法禁止儿童行乞。
七.论证过程1.儿童行乞对儿童本身的消极影响非常深重。
论证:首先,当一个儿童他或因家庭贫困或因遭到拐卖,但他选择或被迫开始乞讨,那他会从很小就养成一种不劳而获的价值取向,而一个以乞讨为生的人怎么可能形成正确的符合社会取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遑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其次,一个儿童作为人具有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乞讨仅仅能满足他最基本的生存要求,而且往往在某些时候连温饱都无法满足,更不用提我国法律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了。
最后,当一个儿童生存权利即温饱得不到满足,发展权利即受教育权也无法实现,思想上又形成了不劳而获和不自尊自爱的品性,那么难道他不会成为社会的累赘,社会发展的渣子么?2. 儿童行乞推动的利益链对社会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消极作用并且这些消极作用需要被消除。
论证:儿童行乞的原因大致分为父母协同或者人贩子逼迫,无论是哪一种,人们再见到儿童乞丐时,同情弱小的心理都会使这些儿童乞丐满载而归,但是人们的好心并没能改善行乞儿童的生活状态,真正转的盆钵满满的是他们不思上进的家长们和每天压榨迫害他们的人贩子。
而这些人的存在并未给社会带来任何好的影响,所以应采取措施消除这些消极影响。
3.这种消极作用无法(很难)用非强制方法消除,故只能从根源上解决,即全面立法禁止儿童行乞。
论证:以上两个论点无论是行乞对儿童的消极影响还是行乞儿童养肥的利益链都是无法用非强制性的手段消除的,因为在事实的实践中,无论是慈善人士和慈善机构的物质帮助,还是社会上好心人对行乞儿童的人文关怀都不能(很难)从本质上解决儿童行乞问题,所以必须采取国家强制措施即通过立法全面禁止儿童行乞。
八.交锋点1、是否应禁止成人带儿童乞讨,生存发展和权利自由的冲突。
2、撤销“不尽职父母”监护权是否具有实施性。
3、法律禁止会不会造成行乞儿童的变相回归。
4、社会错误为何要家庭买单?个别贫穷家庭不适用法律禁止。
九.相关素材一、在美国,他们叫“无家可归儿童”以前,美国人也将街头流浪者称为“流浪汉”、“乞丐”等等,后来这些人都被称之为“无家可归者”,最主要的标志是在1983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救助无家可归者的法案——《无家可归者救助法案》(后来更名为《麦金尼-凡托无家可归者援助法案》)。
所以流浪儿童在美国被称之为无家可归儿童。
当然,这一称呼也更为形象,因为美国的无家可归者指的是居住在收容所、汽车旅馆、营地、公园、公共场所、巴士、汽车、地铁或者废弃的建筑物里,因为无法找到住所或者负担不起住房而与朋友或者亲戚同住的人。
无家可归儿童实际上也并不是真的就在街头流浪、行乞,他们只是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而已。
二、美国没有拐卖儿童现象,流浪儿童中当然也没有被拐卖的有很多资料都称,中国的乞讨儿童中有一部分是被拐卖儿童。
但是在美国没有这样的担忧。
美国司法部每年接到近80万宗儿童失踪或绑架报案。
但其中70多万是由于家长和孩子沟通不畅,或是孩子离家出走造成的,99%的失踪儿童最后都能活着见到父母。
在美国,每年只有几千件失踪案属于非亲属绑架性质,真正危及儿童人身安全的案件只有一百件左右。
拐卖儿童的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一是因为美国不存在人口贩卖的市场。
二是因为美国为寻找失踪儿童投入了巨大的警力资源和社会力量。
…[详细]三、美国流浪儿童主要来自贫困家庭,和父母一起流浪美国的流浪儿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住房的贫困家庭,带着孩子出来流浪;另外一种是离家出走的孩子,前一种是主流。
有数据显示,在2007年,有23%的流浪人群都是带着孩子的家庭。
而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这个数据也在上涨,根据“全美无家可归者联盟”的统计,达到了41%。
那么美国究竟有多少流浪儿童呢?官方一份08年的数据显示,一共有66.4414万无家可归者,据此推算最多有10万流浪儿童。
但是据非官方组织“全美无家可归者联盟”的统计,每年大概有100万到150万人次的儿童有过无家可归的经历。
这个数字和贫困家庭的数量增多也有关系。
…[详细]四、美国流浪儿童中几乎没有行乞的美国的“乞丐”群体里几乎没有小孩(妇女、老人、残疾人也罕见),绝大多数美国乞丐是些健康的成年男人。
这是因为,流浪儿童只是“无家可归”,并不是没有教育、医疗、饮食等保障,所以不必为了自己的生存去乞讨。
而父母强迫流浪儿童去乞讨也是不可能的,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有一项规定,父母如果虐待、忽视未成年人,将会被取消监护人资格。
…[详细]用法律与福利让贫困家庭的儿童不至于流落街头1909年罗斯福总统召开白宫儿童会议后,美国政府开始承担起儿童救济和儿童福利的主要责任,并制定一系列保障儿童权利的法律和福利政策,逐渐确立了稳定的制度安排。
而在此之前,儿童的救助工作基本靠的是民间慈善的力量。
从福利项目的设计来看,几乎所有项目都针对贫困家庭,大部分福利项目的执行都以资产调查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穷人靠国家,余下的人靠市场”的制度设计原则。
在收入保障方面,“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AFDC)”、“所得税减免(ELTC)活动”都曾经开展得如火如荼。
另外,为了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免受饥饿的痛苦以及在成长中获得足够的营养,美国还有众多的食品和营养计划,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食品券计划,让家庭毛收入低于联邦贫困线130%或者净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孩子能够得到直接的营养补助。
此外,在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贫困家庭的儿童也能够得到保障。
但是到了1996年,美国的儿童福利政策有了一些改变。
很多人都指责当时的儿童福利制度开销过大,并且经济援助导致一些父母懒惰,破坏了工作道德。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AFDC)”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贫困家庭临时援助(TANF)”。
这个新方案里,各州再不会得到联邦无限额的拨款,而是一笔固定的费用,用多了要自己补。
所有的家庭只能获得累计60个月(5年)的援助,有的州时间更短。
还有对工作的限制,比如单亲父母在领取福利金的2年之内,被要求每周至少工作20个小时。
随着经济的不景气,许多单亲父母失去了工作,但是又没有资格领取救济,所以这也是美国走上街头的贫困家庭变多的原因。
很多的社会机构在呼吁改革。
…[详细]用法律与制度保障流浪儿童上学的权利2002年通过的《麦金尼-凡托无家可归者援助法案》保障了流浪儿童上学的权利。
他们可以获得免费的公立教育,无论在目前的居住地居住多久均有权入学,此外每个行政区还有一名事务专家专门负责无家可归儿童接受教育的计划和服务。
除了上学而外,膳食和交通问题法律也考虑到了,这些学生都能够获得免费的学校膳食,往返于学校的交通也会被免费解决。
除了教育而外,医疗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很多流浪儿童都患有精神疾病,学校、救助站都有对此进行救助的义务。
流浪儿童的父母也可以直接带他们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免费的检查和治疗。
用资金与政策给流浪儿童地方住,并且培养他们父母的工作能力在美国,很多无家可归者会被劝到收容所或者临时性的庇护场所居住。
“帐篷城”就是临时性的住所,而一些城市也在开始兴建永久性的无家可归者住所。
此外,许多人也被劝着去援助中心接受工作技能培训,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美国官方认为没有住房是人们流落街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所以奥巴马2009年签署了一项住房援助法案,旨在帮助40万房主保住房屋,并且还投入了22亿美元,用来援助无家可归者。
…[详细]许多社会机构和个人都在奔走努力除了美国政府,美国还有许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为帮助无家可归者而奔走。
他们中,包括“全美无家可归者联盟”这样的民间组织,有专门针对流浪儿童的慈善组织,还有一些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无偿服务的律师。
这些组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和监督的作用。
比如“全美无家可归者联盟”这个最大的关注无家可归者的组织会深入调查流浪儿童的人数,并且出具几十页的报告,对流浪儿童的人数、构成、原因等都做了很详尽的介绍和分析。
这无疑也在督促政府做得更好。
此外,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物、为无家可归儿童补习功课等等活动,民间也在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