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人际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GX0134 )前言一、学时分配:总学时、学分:30 学时,1.5 学分。

其中理论授课24 学时,实践课6 学时。

二、承担课程教学院系、教研室: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三、课程性质和任务:人际交往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从课程性质上,人际交往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其学科框架由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关系实践两部分组成。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任务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其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交往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

其实践任务是将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社会现实生活服务,为目前的改期开放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同时还要纠正现实社会中某些畸形的人际关系,减少和堵截人际冲突、人际内耗,进而增强群体内聚力,用科学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处理、调整和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使学生通过对人际交往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了解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明确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运用掌握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现象及问题,能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调整人际关系、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和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及相关学科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无六、教材及参考文献:1.郑全全、俞国良著:《人际交往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2.高玉祥等著:《人际交往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3.[日]古畑和孝编,王康乐译:《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年版。

4.佘丽琳编著:《人际交往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年版。

七、学习内容安排: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小课讨论学时自学学时实验(实践)学时人际关系体验3 人际 3关系概述人际3知觉自我3知觉团体3 报告人际3冲突人际3沟通亲密3关系人际3影响群体3行为合计第一章人际体验主要教学内容活动课程,体验人际互动。

主要教学形式学生自由认识,建立5-8 人,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家族,选出家长,介绍自己的家族。

选出最优秀家族。

第二章人际关系概述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概念一、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二、人际关系的分类三、人际关系的特征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发展一、零接触二、开始注意三、表面接触四、建立友谊五、亲密关系第三节人际吸引一、人际吸引的概念二、人际吸引的一般规律重点与难点重点:人际关系的特征难点: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建议教学方式讲授法思考题1.什么是人际关系?2.如何理解人际关系产生的背景以及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3.为什么要研究人际关系?如何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4.人际关系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第三章人际知觉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人际认知的基本概念一、人际认知二、人际认知的方式第二节非言语体会一、脸部表情二、目光接触三、身体语言四、非言语线索的意义第三节内在特征的认知一、印象形成的过程二、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三、印象形成中的效应与偏见重点与难点重点:印象形成。

难点:非言语体会建议教学方式讲授法、辅助练习活动思考题1.人际的非言语沟通方式主要有哪一些?它们对人际交往有何意义?2. 在人际知觉中,有哪几种常见的印象形成偏见?了解这些偏见对我们有何启发意义?3.如何更好的认知他人?第四章自我知觉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认识自己一、认识自己的性格二、认识自己的需要三、认识自己对他人的要求第二节自我知觉中的偏见一、自我服务偏见二、自我障碍三、习得无助四、自我实现的预言第三节自我控制一、确定目标二、记录行为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认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需要、认知特点2. 自我知觉中的偏见难点:1.认知结构2.自我发展建议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思考题1.自我认识主要体现那些方面?2.内向和外向性格区别有什么?3.如何自我控制和发展?第五章团体报告主要教学内容活动课程,以家族为单位完成对人际关系某一领域问题的研究汇报。

第六章人际冲突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为什么会发生人际冲突一、真实自我的局限性二、性格差异三、负性情绪第二节人际冲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一、人际冲突对人际关系的破坏性二、人际冲突对人际关系的建设性第三节解决人际冲突一、人际冲突的解决方法二、发展自我重点与难点重点:人际冲突难点:找到自己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建议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思考题1.人际冲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如何?2.负性情绪如何引发冲突?3.什么是冲突?冲突有哪些类型?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冲突的产生?4.我们应如何正确地对待冲突,管理和解决冲突?第七章人际沟通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沟通的概念、层次一、沟通的概念二、沟通的功能三、沟通的层次第二节沟通的基本过程一、沟通的环节二、沟通的影响因素第三节提升沟通品质一、非言语沟通技巧二、言语沟通技巧重点与难点重点:人际沟通难点: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建议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思考题1.沟通对于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2.什么是沟通,沟通有那些类型?3.如何提升沟通品质?第八章亲密关系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亲密关系的定义、影响因素一、亲密关系的概念二、亲密关系的发展过程第二节亲子关系、朋友关系一、亲子关系二、朋友关系第三节爱情一、爱情的类型二、恋人三、婚姻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难点:亲密关系的影响因素建议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思考题1.如何理解亲子沟通中的分歧?2.爱情有那些类型?第九章人际影响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遵从的概念、理论和范式一、遵从的现象(一)遵从现象(二)遵从的概念与类型1.遵从的概念2.遵从行为的分类二、遵从的理论(一)个性理论(二)群体理论三、遵从研究的基本范例(一)规范形式的自主运动范例(二)阿希的范例(三)克拉奇菲德技术第二节影响遵从的因素一、个体的特点(一)总的结果(二)个体的能力(三)性别差异问题(四)文化差异二、群体的特点(一)群体的规模(二)群体的一致性三、任务的特点第三节服从、偏离和独立一、服从二、偏离和独立(一)研究偏离和独立的意义(二)研究偏离和独立的理论1.对抗理论2.去个性论3.个人特质信任学分理论第四节感染、模仿和时尚一、感染二、模仿三、时尚(一)时尚的概念(二)时尚现象的表现形式(三)时尚现象的特点第五节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一、社会舆论二、牢骚现象三、社会风气四、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五、社会助长作用(一)社会惰化重点与难点重点:1.服从、偏离和独立2.感染、模仿和时尚难点:影响遵从的因素建议教学方式讲授法,自学第一节、第五节思考题1.什么是行为遵从现象?对阿希的实验进行评述。

2.影响遵从因素包括哪些?3.什么是服从?如何理解偏离和独立的理论?4.如何理解模仿的意义和机制?5.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第十章群体行为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群体的一般概念一、群体的定义二、为什么个体要加入群体三、群体的发展四、群体的分类(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二)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三)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第二节群体的目标和规范一、群体的目标与个体的目标二、群体目标的追求(一)目标追求与信息反馈(二)对群体失败的反应三、群体的规范(一)群体规范的定义和性质(二)群体与偏离者第三节群体的领导一、领导的特质二、领导的任务重点与难点重点:群体的目标和规范难点:群体的沟通建议教学方式自学法,讨论法思考题1.什么是群体?个体为什么要加入群体?2.群体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有哪些类别?3.群体的目标和规范有什么作用?试举一个实际群体的例子加以分析。

4.群体的沟通网络有哪一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