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清西 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雍正、嘉庆、道光 、光绪
河北省易县 宝城
世界文化遗产
宝顶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汉茂陵:位于陕西兴平县,是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 的一座。陵园内城东、西、北三面城门遗址保存较好。陵 四周有20余座陪葬墓,其中霍去病将军之墓,形式象祁连 山,郁郁葱葱,墓前有马踏匈奴、跃马、卧牛等16件大型 石刻,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成组的石 刻艺术珍品,已被定为国宝。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黄肠题凑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砖石墓:中国古代墓室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 化。西汉中期流行空心砖墓,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 室墓,墓室中雕刻着画像,故称“画像石”或“画 像砖”。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 的住宅。从东汉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 砖石发券或砌筑的墓,一直在不断发展,逐渐达到 完善地步。 帝王墓穴被称之为地宫、玄宫、幽宫,因其结 构豪华富丽,堪与帝王的人间宫殿媲美,俗称之为 地下宫殿。最著名的是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②奴隶社会的殉葬:进 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 分化进一步明显,王和 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 富精美,有青铜器、玉 石器、漆木器、骨角器 等。商代还流行人殉制 度,即用活人来为死去 的氏族首领、家长、奴 隶主或封建主殉葬。除 了人殉之外,还有“人 祭”。一直延续了1000 多年。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护陵监:明清时称陵监,是专门设置的保护陵园 的机构。每一个皇帝陵都有一个护陵监,用来防盗 挖和破坏,确保陵墓安全。监的外面有城墙围绕, 里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2.地下部分
•(1)墓室结构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汉代石刻“马踏匈奴”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唐乾陵,位于乾县城北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 武则天的合葬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是目前唯一未被 盗掘过,且保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的,在世界上也是罕 见的一座两个帝王的合葬陵。地表文物无字碑、六十一宾 王像等,或造型奇特,或肃穆凝重,或维妙维肖,享誉海 内外,有"露天博物馆"之称。
祭祀建筑区:为陵园主要部分,供祭祀之用。建在墓冢 前方,为一封闭的方形庭院,主要建筑物是寝殿和享堂。 寝殿是供死者灵魂起居生活的建筑,内设墓主生前用具。 享堂,是祭祀死者的场所。帝王陵的祭祀建筑多称为享殿 、献殿、祭殿。主殿周围还有配殿、廊庑、祭坛、朝房、 值房等。祭祀建筑往往用围墙围绕起来成为一个区域,宛 如宫内的建筑群一般。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清东陵:
• 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脚下,占地2500余平方千米,是清朝
最大的皇家陵墓。主陵是顺治帝孝陵,孝陵东为康熙帝景陵和同
治帝惠陵,西为乾隆帝裕陵和咸丰帝定陵。地面建筑以定陵最为
考究,地下建筑以裕陵最为壮观。
• 定陵是咸丰皇帝的慈安皇后和慈禧之陵。慈禧陵在清东陵中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2月19日星期五
•陵墓建筑的结构
• 陵墓建筑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 即地面部分和地下部分。地面部分包 括封土和陵园建筑;地下部分包括墓 室结构和随葬品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1.地面部分
• (1)封土
• 埋棺之处称墓或茔,墓上堆土称坟或冢,合称为坟墓 。 • 春秋前期及其以前:“不封不树”。 • 春秋晚期:“封土为坟。其形制主要有3种类型:“覆 斗方上”、“因山为陵”、“宝城宝顶”。
•因山为陵——唐乾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宝城宝顶:其方法是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称 为宝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一圆 顶即为宝顶。宝城之前,有一个突出的方形城台,上建明 楼,称之为“方城明楼”,楼内立石碑,刻有皇帝的庙号 和谥号。这种形制明清时采用最多,如明十三陵、清东西 陵均采用这种形式。
,平面为“王”字形,四壁满雕经文佛像,工艺精致为我国罕见
的一座地下石雕艺术宝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定东陵:慈禧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运,知 识创造未来
•乾隆裕陵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清西陵:
• 位于河北易县,以太宁山为中心,占地800余 平方千米,葬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帝及其后 妃。主陵为雍正帝泰陵,泰陵西为嘉庆帝昌陵、道 光帝慕陵,泰陵东为光绪帝崇陵。末代皇帝溥仪骨 灰亦在西陵。 • 其中慕陵别具一格,虽体量稍小但做工考究, 隆恩殿天花、裙板、雀替饰用龙纹,龙头突起,完 全用金丝楠木制做,加工精致,不加彩绘。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棺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即陵寝椁室四周用黄芯柏 木(黄肠)垒叠互嵌,木 头向内,紧密围筑(题凑 ),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 直状,合成外椁壁形成木 构地宫。这种墓葬能够较 长时间保留尸身,以为不 朽。这种葬制最迟出现在 春秋,到西汉时这种葬制 更趋于完善。如江苏扬州 天山汉墓和北京丰台区发 现的西汉燕王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夯土筑就上小下大顶平的方锥体,又叫覆斗形, 方指其形,上指其位,方形为贵,代表主大地四方的帝 王威严。这种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多,自周代一直沿 用到隋代。之后又被宋朝选用,不过规模要比秦汉时代 小得多。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墓大多取“方上”形式,其 中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为“方上”形式最大的一座陵墓 ,望之好象一座不小的山。据说秦始皇陵是始皇亲自参 加设计的,含有永远独霸四方之意。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汉画像石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定陵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2)随葬品
• 古人认为坟墓是灵魂的归宿,所以盛行“厚葬” 制度。历代统治阶级把大量搜刮来的财富埋进坟墓之中 ,这些埋藏物品之所以珍贵,在于它们都是当时盛行的 东西,如衣冠服饰、丝麻织品、铜器、玉器、陶瓷、金 银器等,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时的生产能力、生活习 俗、艺术风格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可以说它们是我国一 笔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财富,其中尤以帝王陵墓中的殉 葬品最丰富、最贵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 于北京市西北约44公里处昌平区天寿山南麓,陵区面积达 4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完整、埋 葬皇帝最多的古墓葬群,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历史悠久, 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十三陵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 和已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为最著称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2)陵园建筑
• 帝王陵墓除了它的主要标志封土之外,在 它们的陵前还有一大片建筑园林和石像生仪仗队 。所以陵园范围极大,陵墓建筑也很多,其中地 面建筑主要有以下3个部分:祭祀建筑区 、神道 、护陵监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①原始社会的殉葬:原始社会早期,墓中随葬品主要是 死者生前喜欢和使用过的物品,包括陶器皿、石制和骨 制的工具、装饰品等。这种行为的出发点大概有两个: 一是作为纪念,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二是灵魂观念所引 起的,认为人死后仍然需要生产工具和日用品。这一时 期,在同一个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差不多
• 地宫又称“玄宫”、“幽宫”,因其 结构宏大,装饰丰富,甚至可以和人间宫 殿相媲美,所以俗称地下宫殿。主要有以 下3种:土穴墓、木椁墓、砖石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土穴墓:在原始社会早期,墓葬的形式 很简单,只是在地下挖一个小而浅的墓坑,仅 能容纳尸体,既无棺椁,也无墓室,尸体也无 特殊东西加以包裹。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 贫富开始分化,埋葬方式有了发展,墓坑除了 土壁之外,又加用了木板围护。 如山东泰安大汶口氏族墓葬的坑内四壁 用天然木料垒砌,上面用天然木材铺盖。与后 来春秋、战国、西汉时期的木椁还有很大的距 离,但已经开始向墓室建筑迈进了。
•定陵出土的皇后凤冠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现存著名帝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名称 秦始 皇陵
汉茂 陵
唐乾 陵
明十 三陵
清东 陵
主人 秦始皇
汉武帝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 天的合葬墓
长陵、献陵、景陵 、裕陵、茂陵、泰 陵、康陵、永陵、 昭陵、定陵、庆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长 陵 祾 恩 殿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定 陵 地 宫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清陵:清代帝王陵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永 陵在辽宁兴宾,清太祖以前的肇、兴、景、显 四座陵墓;清太祖和太宗的福陵、昭陵在今辽 宁沈阳附近;清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葬顺治 、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帝及其后妃; 清西陵在河北省易县,葬雍正、嘉庆、道光、 光绪四帝及其后妃。
建筑水平最高,最为华丽。其殿堂选料上乘,装饰考究,隆恩殿
和配殿栏杆、陛石皆用透雕技法,满呈龙凤呈祥、水浪浮云图案
,殿前巨大的龙凤陛石凤在上,龙在下,与其他帝后的龙凤陛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