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成都市中考试题物理卷全卷分 A 卷和 B 卷, A 卷满分 90 分, B 卷满分 20 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A 卷(共 90 分)第 I 卷(选择题,共28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1.在抗震救灾中,为了将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及时地运送到灾区,使用到了多种运输工具,下列运输工具正常行驶时,速度最大的是()A.列车B.大卡车C.大型客机D.冲锋舟2.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白气”的构成是()A.水蒸气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3.下列关于电磁铁和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和磁性强弱可以改变B.电磁铁能永久性地保持磁性C.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D.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总是从S 极出发,回到N 极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用电器之间才能控制用电器B.所有电源都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不能把电压表直接接到电源两端D.不能把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5.图 2 所示的简单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省力的是()6.图 3 所示现象中,应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7.小王同学分析了四个常见事例中的能量转化,其中正确的是()A.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电风扇正常工作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C.电热水器工作过程中,内能转化为电能D.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8.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9.半导体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物体中不需要应用半导体材料的是()A.输电线B.手机10.图 4 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C.电脑)D.电视机11.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相似的是()A.蛋糕B.面包C.地球D.太阳系12.为控制大气污染,下列措施目前不可行的是()A.尽量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城市居民生活用的燃料B.开发和使用新能源C.改进消烟和除尘装置,提高其性能D.禁止使用石油资源13.关于现代通信和电磁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光纤通信传输的信息量很大,主要用于无线电广播B.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C.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有利无害D.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4.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水的比热容为4. 2J/( kg ·℃)B.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汽油的热值为4. 6× l02J/kg D.柴油机的效率可以达到99%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2 分)15.图 5 甲、乙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_______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_______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填“甲”或“乙” )16.电动机是根据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发电机的原理是:_______。
17.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__。
18.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当军舰(保持质量不变)由大海驶向河流的过程中,它所受到的浮力将“增大”、“不变”或“减小”),军舰排开水的体积将_______(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
19.如图 7 甲所示的电流表读数为 _______。
如图 7 乙所示的温度计读数为 _______。
_______(填20.图 8 所示的实物图,是教材第十五章第二节“探究电流做功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电路。
实验中,要测出:电流表示数I ,电压表示数U,煤油的温度变化值△t , _______,通电时间t 。
查表可知煤油的比热容为c。
则煤油吸收的热量的计算式为 Q=_______。
由能量关系可知电功W=Q,由电功率的定义式P WU、I 比可以计算出电功率,再与t较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21.请你举出一个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事例:_______。
请你举出一个生活或生产技术中减小摩擦力的事例:_______。
22.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
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_______立、等大的虚像。
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为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_______m。
三、作图与计算题(共16 分)23.( 4 分)〔1〕如图 9 所示,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画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所受到力的示意图。
〔 2〕如图10 所示,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到玻璃三棱镜的AB面,请画出从AC面出射的折射光线。
24.( 6 分)某电炉的额定功率是1. 1kW,额定电压是220V,接入某电路时,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4A。
求:( 1)电炉的电阻是多少?( 2)电炉的实际功率是多少?“25.( 6 分)某汽车以 72km/ 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汽车牵引力的功率是6× 104W。
汽车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了2000m。
求:(1)汽车牵引力在这段路程中做的功是多少焦?(2)汽车牵引力为多少牛?四、实验与探究题(共14 分)26.( 8 分)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如图11 所示(各个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各个定值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请选用合适的器材,完成实验探究。
( 1)你认为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答:( 2)本实验中,需要保持______________不变。
( 3)在方框内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 4)小杨设计的方案中,使用了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A.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保护电路 B .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C.改变电源电压27.( 6 分)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12 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 50g、 20g、 10g、 5g 等: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1 m;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
(填字母代号)。
(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
试1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 砝码各 1 个放人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_g 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 4)图 13 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
他的错误是:B 卷(共 20 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 8分)28.某张同学将一只凸透镜放在花盆前,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花是正立的,则()A.此时通过透镜看到的是花的缩小的虚像B.此时通过透镜看到的是花的放大的实像C.如果让透镜移近花盆一些,透镜所成的花的像将变大一些D.如果让透镜逐渐远离花盆,透镜所成的有可能是花的倒立实像29. 1969 年 7 月 21 日,美国“阿波罗”11 号太空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着名叫“鹰”的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完成了人类首次到达地球以外天体的壮举,图15 所示为宇航员到达月球及在舱外工作的照片。
下列关于登月舱和宇航员在月球上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登月舱在月球上的质量大于它在地球上的质量B.登月舱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C.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太空中噪声太大30.2008 年 5 月 12 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 级的特大地震,在众志成城、举国抗震救灾的日子里,为了尽快让全国人民了解震中汶川及附近地区的灾情,及时展开救援行动,在道路完全阻断、气候恶劣且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果断组织了多次空降行动,其中 15 名空降兵将生死置之度外,乘坐大型军用运输机在茂县上空5000m 处实施了空降,创造了世界空降史上“生死一跳”的奇迹(见图16)。
关于此次空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降兵的着陆点一定在他跳离机舱时的位置的正下方B.空降兵着陆时的动能一定小于他跳离机舱时的重力势能C.空降兵着陆时的动能一定等于他跳离机舱时的重力势能D.空降兵着陆时的动能一定大于他跳离机舱时的重力势能31.为了了解温度的变化情况,小王同学设计了图17 所示的电路。
图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是定值电阻, R t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该电路中,可以通过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来判断温度的变化情况。
小王在连接好电路且闭合开关后做了以下的实验,往R t上擦一些酒精,然后观察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
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A.A 表和V 表示数均变小B. A 表示数变大,V 表示数变小C. A 表示数变小,V 表示数变大D.A 表和V 表示数均变大二、综合题(12 分)32.( 5 分)在抗震救灾中,为了从垮塌的建筑中尽快地实施救援,营救生命,使用到了大量的汽车起重机。
正在家中复习的小陈同学看到救灾现场的救援画面后,在感动之余,找来了一台玩具汽车起重机,进行了探究。
小陈要探究的问题是,起重机吊起的重物静止在空中时:①支撑臂对起重臂的作用力大小;②水平地面受到的起重机的压强。
为此,小陈除起重机外,还准备了以下器材:重物、弹簧测力计、棉线、面积足够大的坐标纸、墨水、毛笔、复写纸。
( 1)要完成他的探究,上述器材中还应该增加的是_______。
(2)为完成问题①的探究,需要测量力臂。
请你在图 18 中作出支撑臂 CD对起重臂 AB 的作用力 F 的力臂,其中 O点是支点。
(3)在问题②的探究中,针对接触面积的测量中遇到的困难,小陈设计了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的实验步骤为:A.用棉线拴牢重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出起重机的重力G1、重物的重力G2;B.将重物挂在起重机的挂钩上,如图18 所示;C.在水平地面上从下往上依次铺放坐标纸、复写纸,然后将起重机平放在复写纸上,保持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D.取走起重机,根据轮胎和支架在坐标纸上留下的印迹,计算出起重机(包括轮胎和支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S;E.求出水平地面受到的起重机的压强p=_______方案二与方案一只有步骤 C 不同,请你根据小陈准备的器材写出步骤C: _______(4)实验结束后,小陈对问题②的探究中接触面积的测量仍然感到不够满意,认为测量不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