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椒园中学2018学年春第一次月考试题八年级下册语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班级考号成绩一、基础积累(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归省.xǐng 行.háng辈俶.尔远逝(shū)凫.fú水B. 糜.子méi 油馍.mó亢.奋kàng 戛.然而止gāC. 幽悄.qiǎo 霍骠.骑piào 犬牙差.互cī冗.杂rǒngD. 焚.身féng 恐吓.hè神龛.kān 溺.炕n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月考前夕,老师念念有词....地嘱咐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

B.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C.,半城山色半城湖,“三山”与“两湖”相得益彰........。

D.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巨贪绳之以法。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气势磅薄偏僻皎洁欺侮 B. 家眷风糜一时眼眶斡旋C. 嘱咐燎原人情事故落英缤纷D.抑扬顿挫悄怆幽邃器皿篆刻4.有关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完全正确的选项是()A、吴伯箫的散文《灯笼》是以“灯笼”为叙事抒情线索,从文化涵和时代涵两个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社戏》一文选自《呐喊》,该文虽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但文中的“我”并不是指作者鲁迅,而是指“迅哥儿”。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关雎》和《蒹葭》都出自于其中,而流传至今的成语“窈窕淑女”、“辗转反侧”均出自于《关雎》中。

D、贺敬之的《回》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于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6.仿照下面两句的格式,发挥想象,再写出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字数可比例句略多)。

例: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按课文容默写填空。

(1),红旗飘飘把手招。

(2),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8. 《桃花源记》中运用借代的辞格表现桃花源中的村民“幼有所长”、“老有所养”、生活和乐、民风淳朴的句子是。

9.《关雎》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 __ 10. 路上有一位小朋友拦住你毫无礼貌地问:“到椒园中学怎么走?”你会用什么样的态度、语言来应对?答:二、阅读理解(共31分)A.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庄便真在眼前了。

1.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2分)2.对上文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

( ) (1分)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备选词语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括号里。

( 如果找出的句子太长,中间可用省略号代替)。

(6分)备选词语:A、活泼B、焦虑C、轻松D、惘然E、急切F、醉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

答( ) (1分)A.去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

B.去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5.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每题2分)(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以“踊跃”写山有何效果?“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了我的什么心情?)(3)飞一般的径向庄前进去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B.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的问题。

山水歌(节选)贺敬之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呵!此山此水入胸怀,此时此身何处来?……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山水甲天下”……呵!是梦境呵,是仙境?此时身在独秀峰!心是醉呵,还是醒?水迎山接入画屏!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招手相问老人山,云罩江山几万年?――伏波山下还珠洞,室珠久等叩门声……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呵!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1.节选诗句赞美了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感情。

(2分)2.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1分)A.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的山!(拟人)B.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比喻)C.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拟人)D.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夸)3.本段诗句重点围绕哪两个字展开描写?写出景致的名称。

(2分)4.“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从________方面赞美漓江的美景。

(1分)C.阅读下列文章,回答文后问题贾平凹的神古蔺师培继教群罗大耳朵耳朵哥哥喜欢贾平凹,读过他一半左右的作品,佩服哥大爷的才气。

耳朵哥哥选编的读本,选有他的《地平线》《丑石》。

耳朵哥哥读过见喜的《鬼才贾平凹》,曾见过贾哥哥,陪他喝过酒。

(耳朵哥哥为显示清高,没和他合影,至今遗憾)。

耳朵哥哥这样的江湖怪物稀有动物,并不稀罕和名人合影和名家签名,好端端的一本书签什么鬼画符呀。

但觉得耳朵自己和平凹哥哥是两块丑石,如果当时合影,有可能以后给学生讲《丑石》时出示一合影,吓娃儿些一跳,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耳朵哥哥眼里,哥大爷是才子,是大作家,是神。

但近日,哥大爷当了政协委员,提案一是两会代表委员不能有括号,括号里不能说明是女或少族民族。

耳朵哥哥认为哥大爷这个提案老调重谈拾人牙惠,其实注明女或少数民族,已经成为传统,是告知读者更多信息,并非如他所说是变相歧视。

试想,如果取消了括号,很多人名对大众而言不过是一个符号。

第二个提案,是要把龙翻译为英语时重新翻译,据说以前的翻译是一种怪兽。

其实,文化是约定俗成的,且龙确实是不存在的怪物,马头,蛇身,鸡爪,鱼鳞,哥大爷的提案是他一个人的一厢情愿。

因此,大作家其实也是普通人物,他的两个提案还没有菜市场的老大妈有水平。

耳朵哥哥认为,两会代表的提案应该关心民生大事,而不是芝麻蒜皮。

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哥大爷肯定读过。

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哥大爷未必读过。

故贾平凹的神,除了是大神的神,还是神戳戳的神。

但耳朵哥哥仍崇敬贾府哥哥,会继续读他的作品。

1.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文中提到的贾平凹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

(1分)2.请指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2分)老调重谈改为拾人牙惠改为3.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每题2分)(1).但觉得耳朵自己和平凹哥哥是两块丑石(请说说你对此句中“丑石”的理解)(2).故贾平凹的神,除了是大神的神,还是神戳戳的神。

(大神的神和神戳戳的神分别指的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选择题训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解释下列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3分)(1)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_(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3)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1) 如鸣珮环,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_______,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

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_______ 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