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音及其特性(讲义)

声音及其特性(讲义)

声音及其特性(讲义)
一、知识点睛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引起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
(3)传声的介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1)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介质中每秒内传播的_______;
(2)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一般,v
固_____ v

_____v


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_______。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

4.声音的特性
(1)我们把声音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称之为声音的三要素。

(2)音调:声音的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①频率:____________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_______,
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一个物体在1s的时间内振动100次,它的频
率就是_______;
②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约从______到________;高于20 000Hz的
声就叫做___________,低于20Hz的叫做____________;
③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________。

(3)响度:声音的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物体的_______和______等有关。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
C.耳膜D.空气
2.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一种鸟能抓住一根木棍打击树干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可
谓是鸟界的“打击乐高手”,这声音是由树干的_______产生的,人们听到这
种“打击乐”是因为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

3.如图所示,小明敲击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
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4.小明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敲击铁管,小明先后听到两次
响声,先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传播来的,这说明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速度比在______中要快。

5.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
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_______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

6.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
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钓鱼者经验之一是:不要在周边说话。

因为说话时,声音能把鱼吓走,这种
第6题图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闭着嘴,轻叩自己的牙齿,自己能听到叩齿声,但是别人却不一定听得到,
自己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叩齿声能通过______方式传给听觉神经,从而把信号传给大脑,别人听不见叩齿声是因为闭着嘴,声音不能通过______传播出去。

9.有关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不能传声
B.声音传播时不需要其他物质
C.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由于在气体中受的阻力较小,所以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快
D.声音以声波的形式来传播
10.有关声速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B.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可以传播,一般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大,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小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快
D.在空气中的声速一定是340m/s
11.(双选)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15℃时,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340m/s
12.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一
人用铁锤敲击一下铁桥的一端而发出的声音,另一个人在另一端听到两声且相差0.58秒,则铁桥的长度约为多少米?
【板块二】声音的特性
13.蜜蜂采蜜归来,由于负重增加,蜜蜂翅膀扇动的频率变低,则蜜蜂发出的声
音的______会变低。

14.下列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改变杯中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击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15.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16.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
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7.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
()
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
18.电视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声音的________的(选填“音色”、“响度”或
“音调”)。

19.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大;听不
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________不
同。

20.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的特征的描述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些词,请选出下
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我这破锣似的喉咙,怕唱不好”,指声音的音色太差
B.“这个蚊子飞来飞去,吵死了”,指声音的响度大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指声音的音调太高
D.“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
21.如图所示,小丽和小宇两位同学用1根棉线、2只纸杯制作出“土电话”,
通过“土电话”能实现门窗关闭后教室里外的通话。

(1)“土电话”是通过_____传递声音的,说明固体能传声。

(2)小宇听“土电话”传过来的声音,能辨别出小丽等同学的说话声音,表
明“土电话”传声,没有改变声音的______,听到的声音特别响亮,表
第21题图示声音的_______较大(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3)用手捏住棉线,“土电话”便不能传声,原因是棉线停止_______了。

三、回顾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睛
1.(1)振动
2.(1)声波(2)介质(3)气体、液体、固体3.(1)距离(2)种类、温度;>、>、大(3)340 4.(1)音调,响度,音色
(2)高低,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
①1s振动的次数,赫兹,100Hz
②20Hz,20 000Hz,超声波,次声波
③声
(3)强弱;振动的幅度(振幅)(4)材料,结构
二、精讲精练
1. B
2.振动,空气
3.振动,空气,不能
4.铁管,固体,空气
5.固体,快
6.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7.骨传导,空气
8.水和空气都可以传声
9. D
10.D
11.BD
12.211.6m
13.音调
14.B
15.D
16.A
17.B
18.响度
19.响度,音色
20.B
21.棉线,音色,响度,振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