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治维新——内容、评价

明治维新——内容、评价


(四)文化教育方面:
(1)重视教育: •建近代教育体制 •普及教育 •培养专业实用人才 •“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普及率
一万元日币上的头像是思想家教 育家福泽谕吉
明治时期,日
本确立了“和魂 洋才”的教育原 天皇 则,既要培养学 万岁万岁 生具有日本旧的 万万岁 忠君爱国思想, 同时又要掌握西 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知识。
C
二、改革的影响
1)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影响
摆脱封建落后,走上资义道路; 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推行军国主义,走上侵略扩张; 不彻底,有大量封建残余
**1868年中国派出赴欧美使节团,全权大使竟然是美国 人普安臣。被赞誉为第一流洋务人才的郭嵩焘,1879年 使英归来后,因赞颂西方政治制度,被朝野上下唾骂, 只得辞职返乡;他所著的《使西纪程》也因称颂西方文 明,备受诋毁而至毁版。
**1905年底,清朝廷派五大臣出洋进行考察,以为“预 备立宪”。而此时的日本击败俄国,进入世界一等强国 之列。
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雄飞世界”,“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 海外”
大久保利通 (1830-1878)
西乡隆盛 (1827-1877)
木户孝允(1833 1877)
第二课 明治维新的举措
一、改革举措
(一) 政治方面: 破除旧政治体制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①过程: 成立领导机关
创办官营企业、引进西 方先进技术,形成近代 化军事工业生产体系
实行“劝业政策”,提 供优惠,奖励私人投资
国家设立模范工 厂,示范、引导
廉价转让官营企业给特权大资本家、 扶植私人资本
②特点: 政府扶植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保护大资本家
(三)军事方面:
第二课 明治维新的举措
一、改革举措
(一)政治方面: 破除旧政治体制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取消武士特权 3、派遣使节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1871年日本使节赴欧美进行为期1年10个月的考 察,途经12个国家,耗资达百万日元
岩仓具视
他们“日日鞅掌,不暇宁处”, 广泛接触各国首脑政府官员和各阶 层人民,考察政府机构、议会、法 院、公司、交易所,各种工厂、矿 山、港口、农牧场、兵营、要塞、 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参观名胜 古迹、博览会等,全面认识西方文 明,“目睹彼邦数百年来收获蓄积 之文明成果,粲然夺目,始惊,次 醉,终狂”
专题八
明治维新
明治睦仁天皇 (1852—1912)
明治天皇名睦仁,
1867年继承皇位。 1868年改年号为明 治元年,在位时期 实行一系列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日 本完成了从封建社 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的过渡。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
废藩置县
县 县

京 都

县 县

大县
县阪

三府七十二县 县 县
县县
东 京
县县
第二课 明治维新的举措
一、改革举措
(一)政治方面: 破除旧政治体制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取消武士特权
从日本人的姓看历史变迁
明治政府废除身份制,普通百姓才开 始有姓。因时间仓促,很多人匆忙中只好 根据所处环境给自己起姓。因此,今天日 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 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 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 劳动。
(四)文化教育方面:
文明开化 ,用西方文化改造封建文化
(1)重视教育: •建近代教育体制 •普及教育 •培养专业实用人才 •“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2)传播启蒙思想(明六社)
(3)社会生活欧化
鹿鸣馆外交
“鹿鸣”来自中国《诗经·小雅·鹿鸣》的篇名
(2009上海历史卷,第17题)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 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 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 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 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建设新型军队,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新式军队(皇军)
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
(2)改革军事机构、设立军事院校、扶植军事工业
补充:近代警察制度——国内治安
1876年,日本自造的第一艘装甲快速炮舰清辉号在官立 东京石川岛船厂下水,清辉号不过是排水量900吨的三桅 蒸汽炮舰,但是它的下水却被看作是日本海军历史上"里 程碑式的事件之一"。日本自此开始具备为海军自造军舰 的能力。
**梁启超比较了中国与日本在19世纪中叶对西方学习的 道路之后说道:“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 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炮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 用之。一个重学,一个重物,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二)经济方面
(1)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