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教育系统财务管理集中审核中心
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严格报账审批制度,结合我区实际,经局党委班子研究并报请区政府同意,决定对全区乡镇公办学校、幼儿园实行财务集中审核制度,现就审核管理实施提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规范我区教育资金管理,加强财务监督,堵塞收支漏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着力解决各校“财务人员不专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在区教育局设立会计报账中心,是为了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管理,防止挪用、挤占、截留和浪费教育经费的现象;从源头上制止和防范腐败,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原则。
实行各学校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区教科体局直接管理并监督学校资金,各学校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学校,资金结余归各学校所有,教科体局不集中、不平调。
属于各学校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各学校继续实行校长“一支笔”审批。
(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原则。
各学校的债权、债务仍由各学
校享有和承担。
三、教育系统集中审核中心的管理模式
集中审核中心在区教科体局的领导下,接受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统一管理人员和经费,统一核算制度,确保教育经费集中核算工作的规范、高效、便捷。
四、集中审核中心的运行模式
(一)各中心学校、各中小学及各公办幼儿园,均纳入“审核中心”管辖。
(二)各统一使用本中心校开设的银行账户。
自“审核中心”正式运营之日起,取消各单位在其他银行开设的所有账户、存折,十五日内将现有存款余额及现金全部转入中心学校设立的账户上,杜绝各单位私设账户和多头开户。
统一办理各单位资金收支业务。
(三)统一办理单位资金结算。
对各单位的所有资金收入均必须直接纳入本中心学校设立的账户中,并由本中心学校按进账单记入各单位的内部明细账户中,不得坐支或挪用。
对单位的各项支出,由集中核算中心审核并加盖审核专用戳后,由中心学校总务主任根据其性质、用途、资金额度等有关规定,办理拨款、转账及支取现金等支付、结算手续,将资金从中心学校设立的账户中划出。
(四)各学校的会计是其单位的报账员,负责制单、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报表,以及原始凭证及账簿等会计资料的保管。
各学校校长、报账员对原始票据的真实性负责。
(五)保持原单位的财务管理权限。
实行集中审核后,各单位预
算经费和其他事业收入等资金各自独立,互不混淆。
仍由本单位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自主安排使用,资金的使用权仍由单位支配,其核算方法按照《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进行。
不打破各单位原有的审批程序,仍坚持经办人签名,单位主管领导审批的办法,报账员持审批后的原始单据,到“审核中心”办理审核手续,持“审核中心”办理审核后的手续到中心校总务主任办理结算业务。
(六)为方便单位小额报账业务,根据需要暂付给单位会计部分备用金,核定一个数额加以控制,发生报账业务后再予补充。
五、办公地点和机构设置
“审核中心”办公地点设在教科体局。
机构设立6名成员(兼职),审核主任1人,由局财务股主管会计兼任,负责监督、指导、管理审核中心的各项工作,组织中心人员学习法规制度和业务知识,负责向局领导报告工作信息;稽核人员5人(1人机动),其中4名稽核人员每人负责两个乡镇(街道办)的财务业务活动及对报账汇总凭证的记账,审核各单位的财务收支事项,定期或不定期到有疑问或财务支出数额较大的学校进行稽查,定期与中心学校和学校核对账目。
并对其学校的财务负有保密责任。
六、报账办法和程序
(一)“审核中心”实行单位会计报账办法。
各单位指定一名单位会计到审核中心办理报账、结算业务。
对于复杂经济业务,可由单位会计填表,携同业务经办人共同到审核中心办理报账手续。
(二)单位会计报账时,需先将单位财务审批人签字后的原始凭证整理、归类,然后到审核中心负责其单位的稽核人员处办理报账手续。
按审核中心统一格式和要求填写报账单。
(三)两千元以上支付事项原则上采用转账方式。
单位会计取得原始凭证后,经单位财务审批人批准,由审核中心审核原始单据及相关资料并加盖审核中心“审核”戳记作报账处理后,由中心校总务主任以转账方式直接将款项转给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
(四)单位会计到审核中心办理结算、报账业务,先要填写《结算报帐单》,审核中心稽核人员受理单位业务后,按规定权限和方法审核,在已审核的原始凭证上加盖“xx区教育集中审核中心” 审核戳记并在《结算报帐单》上签字后留存一联将作为内部凭证记账处理,返还给报账单位会计两联,单位会计留一联作记账凭证,另一联交中心校总务主任作财务业务处理。
七、本实施方案解释权归“xx教育集中审核中心”,自二〇-六年三月一日起执行。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二〇-五年十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