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相伴”(同题习作)成长路上有您的相伴“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看过十四轮花开花榭。
蓦然回首,无论是成功时,还是落寞时,总有您的相伴。
爷爷,您是伴我成长的光。
记得我还是个小学生时,您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您总是每天早早起床,到院子中晨练,风雨无阻。
正巧那段时间我在练习旱冰,于是我便每天早晨颠颠跟着您出门。
您在天井里打拳,我就绕着院子溜冰。
可那天,我们正准备出门,乌云就黑压压地挤满了天空.几声轰隆隆的雷声掀开了暴雨降临的序幕,我望着咆哮的天空,扯着您的袖子问道:“爷爷,我们不去了吧?”您望了望外面,牵起我的手说:“走!我们要坚持下去.这不算什么!”您拿了件雨衣给我披上,便领我下了楼。
院子里是风忽忽嘶吼的声音,我有些害怕,刚想退缩,却被您拦了下来。
“怕什么?你行的!”您坚定的声音给了我一点勇气,我穿好鞋,小心地划了起来.一圈下来,我放开了胆,刚想加速,却不料啪地摔倒了。
您看到了,顶着雨冲过来,一把拉起了我,帮我拍了拍身上的土。
身上的疼痛让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您却若无其事地说:“小心点,继续吧。
”我委屈地站了起来,甩开您的手,一圈又一圈地划着,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像是在向您示威.却都没留意,您一直跟在我身后不远处,注视着我,陪着我绕圈……您无声的相伴,教会了我坚持和自立。
后来,每当我被困难束缚时,想起您的脸庞,总会给我莫大的鼓励,帮助我度过难关。
不仅受挫时有您的相伴,在我被胜利捧上云端时,身旁也有您的叮咛。
那年,我参加了一项钢琴比赛,并获了奖。
当我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时,我带着满面的喜悦望向台下的您。
出乎我意料的是,您只是微微勾起了嘴角,并不欢喜雀跃。
“难道是我表现的不够好?”我带着不解下了台.您笑着向我迎来,先是拍了拍我的头,然后说:“继续加油哦。
”我有些不屑地别过头。
您向我指了指“落榜”的选手们,说:“不然下一次就是你在那里了。
”看着您严肃的样子,我冷静下来。
是啊,胜不骄,败不馁,这么重要的道理,我怎么忘了?爷爷,成长的道路上,您不仅相伴我左右,还是我的指路灯,为我点亮希望,指明正确的路。
爷爷,谢谢您相伴我成长。
花总有刺相伴金色的阳光点燃了那热烈的鲜红,阵阵凉风掀起了血色波浪,玫瑰的芬芳随之飘入我的鼻腔,置身于这玫瑰海洋之中,听着那汹涌的涛声,我陶醉了。
我看清了那一株株含苞欲放的玫瑰,如绸缎般的花瓣散发出那魅人的红,不细细看无法发掘红中带着那一丝丝黑。
她们若即若离地互相遮掩,妩媚却害羞,我痴了。
我已不知不觉地将手伸向她的娇躯,突然一阵钻心的疼痛让我缩回了手,我的鲜血染红了那与玫瑰相伴的刺。
从那以后,我知道玫瑰有刺相伴。
漆黑的夜幕,昏暗的台灯。
醇醇的吉他声飘动,一切都是那么安详。
啊!一声惨叫打破了那安详。
我的手指被琴弦划出了一道深深的伤痕,血液不止地涌出。
十指连心,撕心的疼痛让我愤怒,我重重地将吉他摔在地上。
此后再也没有吉他声从我房内传出。
直到一天,父亲与我聊天,谈到玫瑰的美好,我自嘲地说起被刺刺伤的事情。
父亲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过了几天,又来到了那片载满玫瑰的花园,依然是那令我沉醉的美丽。
父亲当着我的面将手伸向那带刺的玫瑰,我欲出言提醒,可父亲早已握住了那带刺的玫瑰,手腕一用力便将那株玫瑰摘下,转向一脸诧异的我,摊开手掌,上面已是伤痕累累,父亲却依然微笑着,道:“一切事物都有代价,越是美好的事物代价越是沉重。
只有承受得起代价,才能成功。
就像这玫瑰,只有你可以像我一样承受得了着钻心的痛,才能得到美好。
”我突然明悟了,父亲的言语中我已出神的望着那醉人的玫瑰,他依然是那美丽,而我却变了。
不由蹲下身去摘那玫瑰,只听父亲在身后大喊:“我是打个比喻,没让你真摘,可痛着呢!”说着一幅呲牙咧嘴的模样。
只见我一脸坏笑,一手拿着玫瑰,一手拿着剪刀转向他。
他气急:“臭小子!哈哈……”那天晚上,我的房中又传出了那久违的吉他声。
初听起来,低沉幽咽,可渐渐地流畅了,更加动人。
我抚琴的手指不再疼了,因为它们已有了厚茧的保护。
回首的约定换好鞋子,父亲说:“我送你上学吧!”我默默地点了点头。
长期出差在外的父亲,抓紧每次机会跟我在一起,他尽量每天送我上学校。
虽然这段路才短短不过十分钟,就这样,他与我相伴一路走来,从小学一直到初三。
下电梯时,父亲说:“这是最后一次送初中生了,暑假过后,可就是高中生了。
”“是啊……”我听出他这话里的惆怅,虽没有更多的言语。
一路上,父亲总是试图不断地挑起话题。
“马上就要中考了。
”“嗯,是啊。
”“得拼尽全力最后冲刺了。
”“哦,是啊。
”“加油啊!”“嗯。
”其实,我能感受到父亲的不舍和眷恋,也想好好地回应他,可不知怎的,每次除“嗯”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或许是因为父爱不善于表达,以至于饱受溺爱的我也变得不善言辞了。
不经意间,街道两旁的行道树都已长得老高老高了。
低头看着脚下的地砖,好些已磨得破损光滑了。
不知不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路竟走了十二年。
记得小学时,不知是怕同学笑话还是什么,我一点都不喜欢父亲送我,总是尽力找借口回避,一到校门口就如鸟儿般飞入校门,走过五十米左右,在转弯处匆匆就消失在父亲的视线里,没有一丝的留恋。
路确实太短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校门口。
“要好好加油啊,我们都要好好加油!”“嗯。
”走进校门,走过跑道,操场转弯处,我忽然停住了脚步,回头一望,冲校门口父亲那高大的身影使劲地挥手,虽然彼此已看不真切了,但我知道,远处使劲挥手的父亲定和我一样笑得如朝阳般灿烂的。
记得曾有一次,父亲送我到校门口,我正想像往常一样离去,父亲轻轻地说:“转弯处回头冲我挥挥手,好吗?”他淡淡的语气下隐藏着深深的渴望,就在此刻,我心底最柔软部分被狠狠地撞击了一下,蓦然间,我羞愧不已。
自那以后,一向记性不好的我再也没能忘记这次的约定。
穿过操场的那段路时,我仍在父亲的视线里。
我昂起头,走得前所未有的轻松快活,因为我知道,身后那饱含爱意的目光,犹如风筝的线,不管风筝飞得多高多远,那一端,永远牵连的是父亲的心。
感谢爱尔兰咖啡有人说:“咖啡代表着时尚和高雅”。
我不否认,但从我两年的“咖啡情缘”来看,喝咖啡不只是时尚和高雅的代表,它还有教化的功能。
我爱喝咖啡,有时也做咖啡,最喜欢的莫过于爱尔兰咖啡。
与爱尔兰咖啡的“相识”完全是两年前的“偶遇”。
那天一个同学生日,晚上他在家开派对,也邀请了我。
放学后,我和家里打了个招呼就径直向他家走去。
经过一条幽静的小马路,一块写着“Ireland”的咖啡馆店招隐藏在树叶后。
时间还很充裕,出于对咖啡的喜爱,我推开了这家店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墨绿色的墙壁,上面有几首爱尔兰诗人叶慈的短诗,我点了一份提拉米苏,之后在菜单上看到了从来没见过的咖啡——爱尔兰咖啡,出于好奇就点了。
我挑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午后的阳光轻轻地透过街边日渐枯黄的树叶间隙,撒在了我的身上,十分惬意。
不一会儿老板就拿着托盘过来了,她放下提拉米苏,还有一个红酒杯。
看到我诧异的眼神,她笑着说:“第一次喝爱尔兰咖啡吧?很好喝的,不要搅拌,趁热喝,不过小心烫嘴。
”听了老板的指点,轻抿一口,一种特殊的香醇在口中弥漫开来,在天已渐凉的秋天多了一份温暖、一份温馨。
以后周五放学早,我就会约几个同学在店里喝饮料做作业。
久而久之,我便是这里的常客了,只要我去那里,老板总会递上早已准备好的提拉米苏,然后专注地去做爱尔兰咖啡。
一次我问老板:“为什么爱尔兰咖啡要亲自动手,不交给店员做呢?”她笑着反问道:“你知道爱尔兰咖啡怎么做的吗?”我摇摇头。
她说:“做爱尔兰咖啡的过程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享受。
今天就教教你。
”我跟她走进厨房。
她先拿出一个高脚杯,“要咖啡口感醇厚,先要烤杯,这一步一定要小心,烤得不好不但影响咖啡的味道,而且会把玻璃杯弄碎,所以一定要全神贯注。
”烤完杯,她把现磨的咖啡注入大概3/5杯,再倒入一点点爱尔兰威士忌,最后放上现打的奶油,一杯醇香浓郁的爱尔兰咖啡就做成了。
老板说,做爱尔兰咖啡不是一学就能学会的,是一次次失败之后才能摸索出最完美的比例……生活不也是一样吗?没有一次次的失败哪会有最后的成功呢?在之后的日子里,我自己一边做咖啡,一边摸索着“最完美的比例”,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改进。
我不再急躁,懂得细腻地去做每件事情,而且要尽量做到完美;我也懂得了做任何事都没有捷径,只有在一次次挫败中不言放弃,并心平气和地去总结经验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感谢你——爱尔兰咖啡!作文素材主题·持恒要成就事业,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
这是众周知的,只是真正能这样做的人并不太多。
物欲的勾诱,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挡得住么?数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头去,你承受得住么?一些人退却了,只得半途而废。
一些人气馁了,只得前功尽弃。
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无成。
只有持恒者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终于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可以这样说,持之以恒不光是一个人意志的考验,而且是对一个人的品格测检。
在它面前,一切伪作浮饰的东西都将原形毕露,经过它筛选的应该是物华人杰。
格言名句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柏拉图成大事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塞•约翰生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爱因斯坦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
——牛顿成功之因,在于不屈不挠。
——荷兰俗语孟子论“持之以恒”最令人感佩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
孟子说,学习就好比挖井,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见效。
如果挖井挖下几丈不见水就放弃,那就只能是一口废井。
持之以恒,是学习意志和持久力的表现,是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条件。
成功的“铁律”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
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
从以上几个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
所以,巴尔扎克说:“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居贫苦而志不倦汉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充是在十分清贫的情况下开始专心治学著书的。
王充从34岁开始,前后用30多年时间,写成《论衡》一书。
为了专心著作,他闭门谢客,拒绝一切婚丧喜庆的应酬活动。
在他卧室的窗台书架上,到处放着刀笔和竹木简,他一有想法就随时记下来。
直到临死前不久,他才完成这本对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和神学迷信进行系统批判的巨著。
坚持的胜利英国医学家罗斯为了证实蚊子是疟疾病菌的媒介,日复一日地和蚊子打交道。
1983年的一天,他在显微镜下看了8个小时,眼睛酸痛,视力模糊,外加天气炎热,蚊叮蝇咬,观察难以继续。
可是,还有两只蚊子未观察。
放弃它们呢?还是再坚持一下?他定了定神,咬了咬牙,继续在显微镱下观察。
最后的胜利,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突然,他发现这两只蚊子身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而圆的细胞,其中含有黑色物质组成的小颗粒,和疟疾寄生虫的色素完全一样。